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平安拋平臺化戰略 雙重身份或阻礙大象起舞

  • 發佈時間:2016-01-05 09:35:2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孟凡霞 許晨輝  責任編輯:郭偉瑩

  隨著金融網際網路化趨勢不斷深入,傳統金融集團和網際網路巨頭已經不再滿足於充當“個人英雄”,緊密與其他金融機構結盟,共同營造平臺化帝國成為他們的夢想,最近平安集團就拋出了平臺化戰略。中國平安董事長馬明哲昨日表示,平安將不再局限于內部的綜合金融,而是將“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模式向全行業開放。然而,在強大的自營實力下,平安的平臺化戰略面臨著雙重身份的考驗。

  打造開放式互金服務平臺

  昨日,馬明哲在元旦致辭中指出,平安將不再局限于內部的綜合金融,而是將“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模式向全行業開放,攜手金融同業夥伴打造一個開放式的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平臺。

  之所以放言打造這一平臺,在於前期已做好了鋪墊,那就是目前中國平安旗下已有國內最大的陸金所。馬明哲介紹,陸金所是平安3.0的典型平臺之一。在他看來,經過多年的戰略實踐和策略調整,陸金所已經從封閉的個人線上金融資産交易平臺,升級成為面向全社會、全行業以及所有個人和機構客戶的開放式金融資産交易平臺。

  據了解,中國平安成立以來,已經歷了從保險公司轉向綜合金融的1.0時代和科技引領綜合金融的2.0時代。目前所言的打造開放式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平臺實則是平安3.0時代的標誌。

  在平臺化方面,除了陸金所之外,平安旗下還有西雙版納商品交易所、深圳金融資産及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深圳惠普眾籌交易公司。不過,相比之下,由於陸金所搭建網貸平臺而表現最為活躍。有數據顯示,陸金所註冊用戶突破1800萬,累計交易量突破1.6萬億,成為全球交易規模最大的線上金融資産交易平臺,P2P交易量躍居世界首位。這很可能是平安看重陸金所在未來3.0時代發揮關鍵性作用的資本。

  事實上,在平安3.0時代的平臺化,並不限于陸金所,還有“金融一賬通”、“醫保一賬通”,目標同樣是建成開放式綜合服務平臺。

  平臺能否公平引關注

  目前,在中國平安內部,已包含九種不同的業務,包括銀行、信託、公募資金、黃金、保險、不動産以及P2P等。據悉,起家于保險的平安,不斷通過業務升級以及各個業務的整合行銷,從而打造集團內部的生態圈。平安車險與平安銀行信用卡、理財業務的整合行銷是普通大眾最為熟悉的案例之一。而在業內人士看來,平安集團強大的自營業務的實力和互動行銷能力,很可能變成這一巨無霸集團推進平臺化戰略路上的一大絆腳石。

  中國平安較早踐行平臺化戰略的陸金所就在“親生子”與“外來戶”的資源傾斜上受到爭議。去年9月,陸金所披露了陸金所開放平臺戰略3.0,陸金所董事長計葵生當時表示,“陸金所平臺化最終目標是形成完備的網際網路金融生態體系,陸金所自身已經不再生産産品,與産品合作方不再有任何競爭關係”。

  不過,北京商報記者登錄陸金所官方網站發現,在推薦理財産品一欄中,陽光保險的“陽光理財王兩全保險”和百年人壽的“百年穩贏保兩全保險(萬能型) ”兩款産品被置頂于前兩位。顯然,在平臺化戰略上,中國平安能否處理好“親生子”和“外來戶”的關係,做到一碗水端平是合作方最為關心的問題。

  作為網際網路金融領域另一家大舉平臺化旗幟的巨無霸,螞蟻金服也曾面臨著“既當裁判,又當選手”的爭議。保險板塊,螞蟻金服參股了網路保險公司眾安保險,控股國泰財險;在基金領域,控股了餘額寶的合作基金公司天弘基金;而在銀行方面,也擁有網商銀行這一純網際網路民營銀行。對此,螞蟻金服總裁井賢棟的解釋是,螞蟻金服獲得一些牌照,不等於是為了做自營,是為了怎麼樣讓這一塊業務能夠更好地創新。

  但平安作為一個以金融業務起家的大型集團,其自營業務的重要性顯然不在於“研究、試水、創新”這個目的。中央財經大學金融法研究所所長黃震認為,平安作為一家金融實力很強、業務覆蓋範圍很廣的企業,其平臺化戰略的推進可能存在一些障礙,其他金融機構在加入時,會考慮是否存在競爭和利益衝突的問題。

  金融平臺化之爭

  無論是網際網路金融巨頭抑或傳統金融大佬,平臺化之路已經成為共同的選擇。除了中國平安和螞蟻金服外,京東金融也將眼光投向了京東體系之外。

  京東金融副總裁金麟日前表示,京東金融定位於一家服務金融的科技公司,目前京東金融基本已經實現京東體系內各個場景和生態的對接,未來的目標將更多地集中于京東體系外,能夠通過移動互聯網進行場景拓展。“服務金融的科技公司”這一定位與螞蟻金服非常相似。

  在資訊技術時代,當企業整合能力已經突破了單一生産鏈條和産業的相關性屏障,形成了一個多點突破與多鏈延伸的網狀結構,平臺化模式就成為了企業轉型的必然趨勢。無論從流量還是從市值來看,排名靠前的網際網路企業已經脫離了單一功能或單一産品的階段,而是依靠龐大的用戶規模形成平臺化商業模式,並從平台中獲取企業升級動力。

  目前,平安成功將“客戶遷徙”,好醫生、萬里通、壹錢包等App花樣迭出,同時也與上海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展合作,搭建網際網路生態圈之雄心表露無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員董希淼指出,中國平安以往的內部整合比較成功,包括平安普惠、陸金所、平安銀行、壽險、財險等整合在一起,既滿足客戶的需求,也提升客戶黏性。挑戰在於,整個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跨業較多,客戶群體也完全不同,如何形成一個開放性平臺,挑選合作夥伴,讓平安、合作方和客戶多方都能實現共贏則是個考驗。

  不過平安的場景客戶數量與阿裏、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相比仍然相望遙遙。數據顯示,平安網際網路業務累計用戶超過2億。而螞蟻金服支付寶的實名用戶數早已超過4億,並利用生活圈加強社交屬性。黃震認為,平安在過去長期的發展中,已經積累了眾多有針對性的金融數據、風控經驗、客戶數據等,其對金融業務的了解、行業痛點的掌握也會很深刻,因此在業務創新時會有優勢。雖然其平臺化戰略是從金融向網際網路金融推進,與螞蟻金服等網際網路企業存在區別,但目前“網際網路+”正在興起,網際網路金融的融合不會是同向的,既可以從技術端向金融機構開放,也可以從金融領域向網際網路、技術方面滲透。

中國平安(601318) 詳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