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3日 星期天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2015保險業逆勢飛揚 資本涌入海外置業

  • 發佈時間:2016-01-04 09:28:15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陳潔  責任編輯:郭偉瑩

    2015年,保險業逆襲了傳統“高富帥”銀行業,比起其他金融兄弟行業的“愁眉不展”,保險業可謂是“笑傲江湖”。

  用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近日的公開發言來説,中國保險業不僅在中國風景這邊獨好,在世界保險業界亦是增長最快。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三大保險市場,行業發展規模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據海通證券預測,2015年保險行業保費增長將超過20%,新單價值增長至30%以上;備受關注的全年保險行業投資收益率有望達7%以上,創下2008年以來的新高。

  確實,相較于前三季度四大國有銀行利潤增速跌至1%以下,在“保費+投資”的雙輪驅動下,保險公司業績遙遙領先。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三季度,保險行業利潤總額達到2440.19億元,同比增長95.05%。行業利潤增加主要得益於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的大幅提高;同時,投資收益的向好有利於在降息的過程中,提升保險産品吸引力,增加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

  2015年是保險行業政策頻出的一年。從存款保險制度落地、人身保險費改、商業車險費改以及網際網路保險等相關改革政策的推出,到清理整頓網銷萬能險,政策紅利持續釋放,保險行業規範與創新不斷,並取得了驕人的成績。

  2015年也是保險行業的改革大年。縱觀2015年保險市場的發展,兩個關鍵詞尤為突出:一是網際網路+,二是跨界經營。前者從産品設計、經營管理到服務模式,各個層面影響到保險業。後者則昭示著在金融行業壁壘逐步打破,産業界限日益模糊的背景下,保險業越來越多直面其他金融機構和金融産品的激烈競爭。

  在整個2015年,不論是拓展服務領域,還是提升服務功能,中國保險業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正如新“國十條”提出的目標:要使現代保險服務業成為完善金融體系的支柱力量、改善民生保障的有力支撐、創新社會管理的有效機制、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高效引擎和轉變政府職能的重要抓手。

  2015年對保險行業而言是可喜的一年,在經濟增速逐漸放緩的總體環境中,中國保險業得益於政策引導,呈現出“逆勢增長、一枝獨秀”的爆發狀態。

  “中國保險業總資産預計今年全年會超過12萬億元。”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在中美保險峰會上如是説。他提到,中國是世界上潛力最大的保險市場,13億人口總量蘊藏著巨大的保險商機和市場需求。今年1至10月中國保險業的總資産已經超過11.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6.5%。

  據保監會公佈數據顯示,1至10月保費收入已超2萬億元,同比增長19.68%;資金運用餘額已超10萬億元,較年初增長13.7%;外資保險公司業務增長近30%。

  那麼,回首2015,哪些字眼能夠代表2015年保險業不能被遺忘的瞬間?

  關鍵詞1:資本涌入

  2015年,保險業成為眾多資本追逐的香餑餑,從銀行到民營資本再到房地産業,強強聯手的背後掀開了保險業資本擴容與洗牌的序幕。

  東方證券的研究報告認為,未來 3-5 年,銀行係保險公司的保費規模將隨分公司數量的增加而超常規發展,市場份額迅速提高。

  然而,在銀行係保險公司集體亮相的同時,如何實現銀行與保險公司經營模式與企業文化的融合,發揮協同共贏的效應,應該引起各家銀行的關注。

  對此,復旦大學保險研究所所長徐文虎教授認為,銀行係保險公司必然要面臨公司定位的問題,首先要解決兩种經營模式、兩種企業文化的衝突,並設計出讓銀行高層和保險公司高層都認可的激勵制度。

  儘管銀行參股保險公司的初衷是為了建立金融集團,進而實現金融資源的整合優勢。但如果銀行依然延續以前單一的銀行管理理念,則難以適應綜合金融企業發展趨勢,因此,銀行高管亟須強化綜合金融的管理理念。

  到了年中,隨著保險業“新國十條”明確支援社會資金進入保險業,越來越多的民營資本進入了保險行業。據《國際金融報》記者統計分析發現,目前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主要通過三條途徑:籌建網際網路保險公司、設立人壽保險公司以及設立相互保險組織。

  總體來看,民營資本進入保險業的熱情很高,也必將對整個保險行業産生重要影響。但民營資本參與設立的人壽保險公司和相互保險組織目前處於籌建階段,未獲得保監會的開業批復,尚難對行業造成直接影響。

  業內人士表示,民營資本通過各種方式意圖獲取保險牌照體現了資本的逐利性。但是,目前民營資本佔保險業資本總量的比例還較小,不可能成為顛覆傳統保險格局的力量。

  而到了年末,房企在保險業的聯姻更是承包了整個11月的保險業新聞頭條。從恒大收購中新大東方人壽50%股權並將其更名為“恒大人壽”,到萬達晉陞為第一大股東,再到中天城投大力譜寫“保險三部曲”……基於此,一方面是險資不斷舉牌房企,一方面是多家地産巨頭積極進軍保險業,以擴展業務版圖。

  事實上,作為資金密集型産業,房地産的金融化天然地要求房企與金融的融合。未來,隨著全球資産配置時代的到來,以及不動産資産證券化的發展,地産與金融將越來越難以分離開。

  點評:保險號稱“資本之王”。保監會鼓勵各類社會資本合理有序地進入保險行業,過去嚴格的保險公司單一股東持股比例限制已適度被放寬;加上日趨明確的催化劑,國家支援保險業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正在落地,整個行業增長存在巨大的想像空間。

  目前,各路資本紛紛跑馬圈地來爭搶這塊大蛋糕,尤其保險新“國十條”發佈後,明確指出“支援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投資養老服務産業,促進保險服務業與養老服務業融合發展”,讓更多險企雄心勃勃。

  關鍵詞2:出海置業

  國內險企加大海外資産投資正在成為一種趨勢。

  2015年前三季度,中國企業海外收購交易宗數和金額再創新高,而保險資金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安邦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陽光保險收購紐約巴卡拉酒店;中國人壽中國平安聯手鐵獅門,斥資5億美元收購“Pier4”波士頓4號碼頭地産項目;中國人壽還與卡達控股公司聯合出資收購了英國倫敦金絲雀碼頭的10 Upper Bank Street大樓等。

  事實上,險資對於不動産的投資始於2010年,但直到2012年,保監會才允許保險公司進行境外投資,其中規定保險資金境外投資可選擇部分國家或地區的金融市場,直接投資不動産。但為了防範風險,僅僅限于發達市場主要城市的核心地段,且具有穩定收益的成熟商業不動産和辦公不動産。

  2014年8月頒布的保險業新“國十條”更是在政策上給了險企以鼓勵。其中明確表示要提升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水準,實現“引進來”和“走出去”更好結合。

  兩個月之後,安邦保險落槌美國紐約地標性建築——華爾道夫酒店,引得業界譁然,向來低調的安邦再次走上投資神壇,成功拿下險資海外不動産投資最大一單。

  事實上,保險公司海外投資不動産可以拓寬融資渠道,降低資金成本,是提升企業運營靈活性的方法之一。與此同時,相對於國內險資市場5%左右的回報率,海外不動産市場更加成熟,投資回報率更加穩定。

  房産投資諮詢和服務機構仲量聯行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11月,中國的海外房地産投資同比激增50%,達到156億美元,預計今年年底將超過200億美元。投資主體也越來越多元化,保險公司成為重要的新生力量。相較去年的試水,“險資出海”已逐漸步入快速發展階段。

  仲量聯行全球資本市場研究部總監David Green-Morgan表示,目前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房地産業處於上升階段,是進行收購的好時機。中國資本近年來在海外的房地産收購一直呈增長趨勢,未來也將繼續保持這一勢頭。具體來看,中國保險公司的投資組合也正在向全球化發生結構性轉變,包括投資房地産領域。

  Green-Morgan認為,自2012年以來,海外投資監管不斷寬鬆,推動了中國的保險公司在全球門戶城市積極尋求房地産資産。保險資金十分看好房地産投資的高回報率、較低風險以及組合的多樣化所帶來的優勢。根據仲量聯行預測,從長期而言,按照現在的發展趨勢與節奏,中國險資在境外的房地産直接投資有望達到2400億美元。

  點評:如今,資本出海已成為全球化資産配置的新常態,險資為何如此鍾情海外地産呢?體量大、負債久的保險資金需要的是能夠帶來穩定回報的投資對象,房地産無疑是一個很好的標的。而國內房地産市場的持續低迷和風險暗涌,能入挑剔的險資法眼的項目並不多。反觀金融危機之後的歐美房地産市場,正處於復蘇過程帶來的美好前景中,成熟的市場賺大錢的可能性很小,但相應的風險也不會很大,穩定而向好的回報率正符合險資的要求。

  關鍵詞3:網際網路+

  2015年11月11日零點,各大電商發起的“雙十一”購物狂歡節準時開幕,僅天貓商城當天的交易額就高達912億元。那麼如此“電商盛宴”又給保險業帶來哪些啟示呢?

  首先,網際網路浪潮勢不可擋,保險業只有站在網際網路的“風口”,才能更快地實現“騰飛”。電商的盛宴讓我們看到,網際網路對促進行業發展具有驚人的推動力,消費者網購的習慣已經定型,未來網際網路渠道必將是“兵家必爭之地”。據北京保險研究院發佈的《網際網路+對保險行銷的新挑戰》報告顯示,2011年至2014 年間,中國網際網路渠道保費規模提升了26倍,已經成為拉動保費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

  與此同時,隨著網際網路保險的如火如荼,保險公司也日益重視“雙十一”的促銷,在産品和服務等方面不斷探索,紛紛推陳出新,“雙十一”概念在保險界正茁壯成長。一方面,結合“雙十一”以及網購的特點開發有針對性的新産品,另一方面還借助網路保險平臺促銷原來屬於傳統銷售渠道的産品。

  值得一提的是,“網際網路+”提出一年以來,移動化、雲計算大數據等網際網路技術給金融業帶來諸多新變化。新金融就是用網際網路的思維讓服務去適應用戶,推動金融行業進一步創新。

  而作為“新金融”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保險業也發生了巨大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傳統保險企業都開始充分融入網際網路;而在傳統保險擁抱網際網路的同時,阿裏、騰訊、百度、京東等網際網路企業也在頻頻尋找機會同傳統企業“握手”,力求從保險入手完善自身的金融産業鏈。

  曲速資本統計顯示,到2015年下半年,開展網際網路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達到96家,這意味著國內超過65%的傳統保險公司觸網,2014年網際網路保費收入為870億元,同比增長195%。但是,趕上時代的浪潮並不意味著未來的道路一帆風順,憑藉優質的保險産品和完善的保險服務留住客戶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殺出重圍,走得更遠。

  日前,百度、安聯保險、高瓴資本宣佈,三方將聯合發起成立一家全新的網際網路保險公司“百安保險”,致力於為客戶提供創新型保險服務。

  而阿裏、騰訊在2013年聯合中國平安設立眾安保險,拿到國內首家網際網路保險牌照。2015年9月,螞蟻金服收購外資財險國泰,同時在申請信美相互人壽保險牌照,騰訊則聯手中信國安密籌和泰人壽。另外,2015年5月,京東金融正式宣佈進軍保險行業,並將保險業務定位為繼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財富管理、支付、眾籌之後的京東金融體系的第六大板塊。

  保險行業人士表示,網際網路行業大佬頻頻“握手”保險業,也是想搭上“網際網路+保險”的快車,在保險業分得一杯羹。“網際網路+保險,不只是通過網際網路賣保險,更是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將保險服務覆蓋到網際網路場景中。”百度CEO李彥宏曾公開表示。

  點評:簡單地把線下産品搬到網上去賣,並不是真正的“網際網路+”,只有徹底實現傳統保險從産品、功能、形態以至銷售方式的創新,使保險整個融入進網際網路的生態當中去,改變傳統的費率表和定價方式,才能真正實現“觸網”。這或許也是“新金融”時代下,如何推動金融行業進一步創新的關鍵。

  關鍵詞4:養老保險統籌

  備受社會廣泛關注的養老金入市有望儘快邁出“第一步”了。據媒體報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聯合製定的養老金歸集方案目前已形成初稿,正在徵求相關部門意見。

  養老金事關我們每個人的切身利益。實行養老金歸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使養老金通過市場化投資運作,實現保值增值和可持續積累。歸集方案的完成無疑為投資運營做好了“第一步”的鋪墊。

  我國在2010年基本實現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的省級統籌,但除北京、陜西、黑龍江等少數地區實行養老保險基金統收統支之外,多數地區的省級統籌是採取省級預算管理方式,提取省級調劑金,沒有真正實現完整意義上的省級統籌。

  人社部社保所所長金維剛表示金維剛介紹説:“由於地區之間存在負擔比的差異,繳費壓力輕重不一,資金餘缺各有不同。全國一半以上的結余資金主要集中在東部幾個省市,而一些中西部地區則要靠中央財政提供不同程度的補助資金,來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實現全國統籌,可以擴大調劑範圍,逐步改變各地區養老保險基金收支與結余不均衡的狀況,切實發揮社會保險互助共濟的功能。”

  記者了解到,到2014年底,全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23305億元,基金支出19847億元,當期收支結余3458億元,基金累計結余30626億元。基金結余看起來不少,但是老百姓常常會聽到“某某省養老保險收不抵支”的消息,擔心自己的養老金還發不發得出。這主要是因為各地收支狀況存在很大差別。

  2015年6月公佈的《中國社會保險年度發展報告2014》顯示,一些省份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支出大於收入。同時,不少省份有大量結余,其中廣東一省的結余就達到5128億元,北京、江蘇、上海、遼寧、山西、四川、浙江、山東等省份的結余也在1000億元以上。

  此外,不同地區之間養老保險資金狀況不同、待遇水準不同,也使養老保險關係在跨省之間轉移接續上受到種種制約。金維剛表示,實行城鎮職工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將在全國各地區實現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政策的基本統一,並根本解決跨地區流動就業人員的養老保險關係轉移及其權益保障問題。

  需要注意的是,養老金全國統籌不是“劫富濟貧”,不是經濟發達地區和欠發達地區之間的“零和遊戲”,因此不能完全仰仗個人和單位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而必須將財政補貼和國有資本劃轉作為重要的籌措渠道。目前,國有股份劃轉充實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的工作正在進行,國企利潤上交紅利也在逐年提高,其中相當一部分可以用作養老金補充。另一方面,做好養老金歸集和商業化投資,也有利於多方籌措應對養老金短缺問題。

  點評:老百姓需要的是長效定心丸。眼下對養老最緊張的人,不是已經領養老金的人,而是正在繳納養老保險的職工。承諾“當期發放沒問題”,無法寬慰繳費的職工。中長期會不會有缺口?20年、30年後怎麼樣?未來可能有哪些風險?延遲退休等政策又會産生多大影響?化解參保者的焦慮,需要正視這些疑問,通過完善制度、健全政策、明確兜底,樹立人們對制度的長遠信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