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4日 星期一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人民日報:保險投資不能莽撞

  • 發佈時間:2015-12-29 08:02:13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曲哲涵  責任編輯:胡愛善

  保險投資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要“穩”字當頭,嚴格控制風險

  今年以來,保險資金在資本市場頻頻舉牌,在市場上激起層層波瀾。人們關心:巨量資金從哪來?這個“資本大鱷”加速遊弋騰挪,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

  保險資金的規模不可小覷。2005年至2014年十年間,全國保費收入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年均增速,行業資産從1.5萬億元猛增到10萬億元。資金規模帶來的增值衝動不可遏制。保險公司想通過資金運營增加利潤,消費者希望保險兼具保障與理財功能。長期以來,有投資功能的險種一直是各公司的頂梁柱。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對保險資金的需要也十分熱切。保險資金特別是長期壽險資金,與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類項目的投資週期匹配,與權益類投資追求穩定長期收益的投資理念合拍,堪稱優質資金。

  正因如此,近年來監管部門對保險資金不斷鬆綁,目前保險資金可投向權益類資産、基礎設施、不動産、創投基金等多種渠道,投資藍籌股者最高可動用保險機構總資産的40%。每一次保險投資政策開閘放水,市場都興奮不已。養老、健康等居民需求缺口較大的産業,每有險資投入,社會各方也都不吝讚許。眼下正值實體經濟和資本市場需要給養輸血的當口,險資活躍,整體上看具有積極意義,是好事。

  不過,保險資金並非保險公司的自有資産,它是百姓的養老錢、看病錢,是工農商業的救災錢、救命錢,是經濟社會發展抵禦風險的兜底錢。保險投資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和義務,要“穩”字當頭,嚴格控制風險。

  最近,一些保險公司的大手筆之所以讓人不放心,正是因為其違背了穩健原則——他們以非理性競爭的手段,用期限短、收益高的險種搶佔市場,然後把這些保險資金通過信託或股市注入房地産等投資期較長的行業,形成短債長投的期限錯配。這樣一來,保單到期後保險公司不得不借新補舊,所承諾的收益也會越抬越高,終將難以為繼。上世紀80年代,美國有大批保險公司因房地産市場下行而倒閉。上世紀90年代末,日本先後有數家保險公司因提供較高保證回報的産品以及資産縮水而申請破産。這些都是前車之鑒。險資貿然進入,不僅危及行業安全和保戶利益,一旦保單到期卻沒有充足的現金流,保險公司就會從已經投資的項目或企業“抽血”,被其綁架的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有一損俱損之憂。

  更進一步,即使穩賺不賠,險資也不能“有錢任性”。金融工具的職能是服務於實體經濟,不能為了賺快錢、賺大錢侵蝕實體經濟。比如,仗著財大氣粗“搶”購企業,不是為了把企業做大做強,而是謀劃著日後賣地、賣房、賣品牌,撈一把就走人,留下沒法收拾的攤子……今年前三季度,保險業利潤大增95%,未來十年,保險業仍處發展黃金期,險資體量還會越來越大,如何把這頭“大鱷”的蠻力馴化為拉動經濟增長、服務國計民生的正能量,還需扼緊制度的韁繩。

  2014年以來,保監會出臺了多項政策加強資金運用監管。比如針對日前社會上對舉牌險資來源的質疑,保監會出臺新政,明確要求保險機構必須在兩日內公告資金來源明細。接下來,我們希望各市場利益相關方都有更具操作性的監管規定出臺,正本清源,形成監管合力。同時,對違規操作進行曝光並嚴加懲處,以儆效尤,讓保險資金早日扯掉“野蠻人”的尷尬標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