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能險成險企頻頻舉牌原動力 監管緊急亮紅燈
- 發佈時間:2015-12-22 08:31:35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閻明煒
萬科股權爭奪戰成為當下資本市場最熱的話題,而險企因為頻頻舉牌的舉動也被貼上瘋狂的標簽。尤其近日萬科董事長王石在微網志轉發一篇有關險企借助萬能險洗錢的文章更是將萬能險推到了風口浪尖。據了解,近期多家險企頻頻舉牌所動用的資金正是旗下的諸多萬能險賬號。
舉牌原動力
相比其他金融機構頻頻曝出資金缺口,保險業顯得很有錢。安邦、前海等多家險企在二級市場豪擲動輒數十億元甚至上百億元的資金似乎成為家常便飯。大商股份和歐亞集團昨日分別披露,近日,“黑馬”安邦保險通過旗下多家子公司增持公司股份,目前持股比例均超過10%。12月以來安邦保險已經舉牌10次,涉及7家上市公司。
活躍于資本市場的險企遠不止安邦一家。統計顯示,今年下半年以來,包括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安邦保險、陽光保險等在內的至少8家保險機構花費超1300億元舉牌,涉及上市公司26家。
險企如此闊綽的表現,主要在於有來自於公司多個萬能險賬戶的資金支撐。歐亞集團公告顯示,安邦保險旗下的和諧健康險公司和安邦養老險公司分別通過萬能險賬戶購買歐亞普通股股票,合計持有4.55%。
萬能險已成為光顧二級市場的“常客”。資料顯示,金地集團前十大流通股中,保險公司萬能賬戶獨佔3席,分別為富德生命人壽的兩款萬能險和華夏人壽的一款萬能險,而在浦發銀行的前十大流通股東中,也出現了富德生命人壽的萬能險賬戶。此外,金融街、三特索道、承德露露、韶能股份也分別有平安、君康、陽光、前海等萬能險賬戶的身影。
對此,平安證券非銀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繳文超認為,過去保險公司往往喜歡將保險資金配置於流動性較差的非標資産,但是這種配置使得保險公司面臨流動性風險。一旦第二年保費銷售不達預期,現收現付的模式將難以為繼,而在此時變現非標資産維持流動性較難。而股票則具備流動性特徵,尤其是大市值藍籌股,變現速度較快,變現成本較低。
萬能險遭非議
正是險企在頻頻舉牌中出現的這一險種,近日因王石的微網志引起關注。王石在微網志轉載一篇名為《萬科被野蠻入侵背後的真相,一場大規模洗錢的犯罪》的文章,稱“保險公司成為了一個洗錢的重要通道,將萬能險拋在了日光燈下”。
一款監管批准、多年銷售的萬能險産品,何以變為洗錢工具?為此,前海人壽還回應萬能險“洗錢説”,認為完全合規。
據了解,萬能險是包含投資和保障兩大功能的人身險産品,客戶的保費會分別進入風險保障賬戶用於保障,和進入投資賬戶用於投資。之所以取名為“萬能”,在於保障額度和投資額度設置的主動權在投保人手中,調整和領取均較為便捷,投資賬戶的資金由保險公司代為投資,投資利益上不封頂,下設最低保障利率。此前,萬能險最低保證利率設定為2.5%,今年初萬能險費率市場化之後這一關鍵性指標設為3.5%,隨著銀行存款利率下調,萬能險對投資者的吸引力明顯增強。
保監會數據顯示,前10個月,萬能險保費收入達到6000億元,佔總保費收入的29.6%,這其中超過22家險企的萬能險保費佔比超過五成,有的公司佔比超過九成。
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係教授朱銘來指出,這與險企萬能險收益的持續走高不無關係。統計數據顯示,安邦在5%-5.5%,而富德生命人壽為4.8%-7.7%。繳文超指出,不少保險公司出於和理財産品競爭的需求,將保單的期限短期化,從而出現期限錯配,負債久期小于資産久期。
監管緊急亮紅燈
一直以來,險企為負債經營,較快的保費增長使得公司面臨較大的資金配置壓力。近幾年,險資投資渠道不斷開閘,權益投資上限提高至30%,給險企更大的操作空間。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保險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郝演蘇表示,險企為了控制風險,往往都是先找到投資項目,根據投資項目所需要的現金流來銷售相應規模的産品,這樣可以確定未來的投資收益。不過,不少險企卻將短期産品所收得的資金投資到了一些長期的項目上,導致了長錢短投、資産負債錯配,嚴重影響了現金流。
與此同時,雖然通過配置藍籌股能一定程度地緩解期限錯配風險,但出於審慎監管考慮,保監會近期接連發文對險企進行“指導”,不僅規範高現金價值産品,還發文要求部分險企分析資産負債匹配狀況,進行壓力測試。
一邊是監管不斷立規矩,另一邊則是追逐高杠桿收益的險企仍頻頻舉牌。某險企相關負責人直指,目前,許多險企的資金運用處於灰色地帶,不少公司淪為股東“抽血機”,股市經歷7月大跌後給機構投資帶來了機會,不少險企將目光拋向二級市場。有的險企在資本金不足時,將險企股份質押來炒股,再發行資管計劃。
對於此類積聚的不正當關聯交易、利益輸送方面的風險,監管曾于去年5月發令要求險企及時公佈並上報關聯交易,然而新規由於只有規則沒有處罰被指欠火候。日前,保監會出臺《關於加強保險公司資産配置審慎性監管有關事項的通知》,要求險企進行自查並對資産配置進行壓力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