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人壽這幾年:保費狂飆、高管頻換、舉牌成"癮"
- 發佈時間:2015-12-22 07:0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作為首家總部位於前海蛇口自貿區的全國性創新型金融保險機構,前海人壽成立近四年來,實在是賺足眼球。尤其是2015年這一年來,其在資本市場一直“沒閒著”,頻購上市公司,舉牌成“癮”。而此前,前海人壽成立一年即扭虧為盈,目前保費收入即突破500億元。但在這背後,前海人壽也難逃償付能力帶來的巨大壓力。同時,總經理“三年三任”、高管人員“換血”頻繁,也成為前海人壽難以逃避的隱憂。
保費狂飆
作為中小險企,前海人壽無疑是一匹黑馬。這家成立於2012年的保險公司,成立一年即扭虧為盈,保費進入市場前列。公開數據顯示,2015年前10月,前海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達136.45億元,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達481.50億元。
前海人壽于2011年9月15日獲得保監會籌建批復,2012年2月6日再度獲准批復開業,其間僅花了不到半年時間。2012年3月30日,作為入駐前海合作區的首家全國性金融機構總部,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舉行開業掛牌儀式。而按保監會有關要求,前海人壽開業後兩年內在廣東省開展業務,兩年後根據公司經營管理水準、業務發展狀況和人才儲備情況,逐步擴展到其他省份開展業務。
2013年,前海人壽繼續在廣東省內鋪設6家分支機構,全年規模保費達到143億元,是首家在完整經營年度保費突破百億元的保費平臺,一舉躍升為國內第13大壽險公司。2014年,9家分公司獲准開業。最新統計顯示,現階段前海人壽已開業的分支機構數量已達25家,廣東省內開設的分支機構已逾20家;省外分公司包括上海分公司、江蘇分公司、四川分公司與湖北分公司。
保費激增並非偶然。前海人壽披露的保險業務結構數據顯示,銀保業務在保險業務收入中的比例超90%。顯然,銀保渠道的高手續費率和高收益産品支撐著該公司保費規模的快速增長。
據了解,前海人壽主要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農業銀行等銀行合作,推出多款分紅險和萬能險産品。而前海人壽日前披露的11月萬能險結算利率公告顯示,其目前共有36款萬能險在售。其中,共有25款萬能險年利率超過6.00%,最高達7.45%,僅有1款萬能險年利率低於5.00%。
有業內人士透露,前海人壽的銀保費用率在保險公司同業中處於較高水準,渠道關係和手續費是銀保躉交市場開發的“殺手锏”。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14年于某發展推介會上,前海人壽董事長姚振華曾擲下話語,稱“今後三年將是前海人壽高速發展的機遇期,保費規模將突破500億元、劍指1000億元”。
資本承壓
保費增速上,前海人壽可謂是一匹黑馬,但其高速擴張也在考驗公司的資本金支援。同時,前海人壽前述主營的産品屬於高資本消耗險種,會迅速拉低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充足率指標,迫使保險公司不斷“加碼”資本金。
前海人壽2012年2月成立時的註冊資本為10億元,在2013年9月26日,保監會批復了前海人壽的增資事項,即該公司的註冊資本變為20億元。當年12月26日,保監會再度批復前海人壽的註冊資本變更為25億元。2014年7月25日,保監會批准前海人壽註冊資本金變更為35億元。隨後,據保監會批復,核準前海人壽2014年第十五次臨時股東大會對章程做出的修改,其中包括公司註冊資本由原來的35億變更為45億元。
自此,前海人壽成立三年已是四次增資。
為快速補充資本金,有報道稱前海人壽一度擬用信託資金增資擴股。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2014年興業信託官方微信上發佈的一款信託産品資訊引發關注。這款叫做“興業信託·前海人壽股權收益權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1期”的産品資料顯示,該産品信託規模5000萬元/每期,期限12個月,預期年收益率8.5%,而引發關注的是信託資金用途:“用於前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增資擴股。”據悉,根據保監會2010年的《保險公司股權管理辦法》,“股東應當以來源合法的自有資金向保險公司投資,不得用銀行貸款及其他形式的非自有資金向保險公司投資”。對此,某律師事務所徐先生表示,前海人壽股東的這種行為有點“打擦邊球”的味道。
2015年9月14日,保監會官網再次批復,同意前海人壽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公開發行10年期可贖回資本補充債券,發行規模不超過人民幣58億元。這意味著,前海人壽將利用這一新工具“補血”。
而對於前海人壽這樣的增資頻率,業內人士表示,這並不奇怪,前海人壽保費的猛增以及激進的投資策略必然會給公司償付能力造成巨大壓力,要應對這種壓力,增資就是其中一個選擇。
高薪挖角
除了以手續費爭奪市場、數次增資,在個人行銷渠道,前海人壽還一度被曝用高薪挖角。
南方都市報此前報道稱,幾位廣東保險業人士表示,前海人壽目前的人才主要來自平安保險,此外還有部分合眾人壽的前員工。幾位接受諮詢的保險業界人士透露,前海人壽在管理層同等職位上給予超過同行30%的薪酬水準。
有保險業界人士表示,整個行業的挖角現象都很突出。前海人壽超出同行30%的薪酬還不是最高的,還有人更是開出高出同行40%的工資。
但也有保險業內人士表示,一家不到一年的新公司開出如此高的薪水,似乎不太靠譜。如果屬實,這不僅對前海人壽自身的資本實力要求極高,同時也會壞了整個行業的規矩,四面樹敵的結果是,今後在這個圈子裏的日子會舉步維艱。
高管換血
前海人壽正式掛牌開業之初,保監會核準了姚振華、孫偉光分別擔任該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而孫偉光,在任職尚不到1年後隨即離職,轉戰其時在壽險公司中保費總收入僅倒數第五的華匯人壽。
21世紀經濟報道稱,孫偉光離職個中緣由眾説紛紜,既有聲音指“董事長姚振華並不尊重職業經理人的專業性、不尊重保險業的運營規律”,從而迫使以孫偉光為核心的創始團隊相繼離職;亦有市場猜測孫偉光“是投奔原新華人壽老領導關國亮去了”。
隨後,原泰康人壽副總裁傅傑于2013年11月赴任前海人壽總經理,一同加盟的還有董事會秘書曹渝、審計責任人韓慧群、財會部門負責人喬宗利等人。然而,在上任不到半年的時間,坊間即傳出傅傑出走的傳聞,而傅傑也終在當年年底轉任崑崙健康險任總經理。2015年7月,劉宇峰在前海人壽總經理一職空缺半年後空降。
事實上,前海人壽不僅三年更換三位總經理,迄今,前海人壽12位高管名單中,2012年開業時任職至今的僅剩餘4位。
據21世紀經濟報道,2013年底到2014年前海人壽新任職的高管有6位,其中包括目前仍然在任的副總經理周冬梅、總經理助理王鳳傑、總經理助理袁敏;2015年下半年新任職的兩位高管,分別是總經理劉宇峰和副總經理高安鳳。
此外,前海人壽高管團隊的“換血”現象亦頻密出現。如原太平人壽上海分公司總經理馬玉春,于2014年加盟前海人壽後,任期尚不足一年就選擇再度出走,轉投佳兆業金融集團任副總裁一職。前海人壽“元老級”高管團隊中,原副總經理王浩“過檔”籌備國內首家網際網路壽險公司和泰人壽;原總經理助理沈衛兵和朱旭華亦已不在前海人壽高管名單之列。
舉牌成“癮”
2015年以來,前海人壽在資本市場就“沒閒著”,頻購上市公司,舉牌成“癮”。
7月11日,前海人壽通過二級市場買入萬科A股5.53億股股份,佔萬科總股本的5%;7月24日,前海人壽和一致行動人買入萬科A股5.53億股股份,佔萬科總股本的5%;總耗資約160億元。8月26日,前海人壽繼續和一致行動人深圳市鉅盛華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集合競價、融資融券、收益互換等形式買入萬科5.56億股股份,佔萬科總股本的5.04%。
除了萬科之外,目前前海人壽持股5%以上的A股上市公司還有中炬高新、韶能股份、合肥百貨、明星電力、南寧百貨(600712)、南玻,華僑城A(000069)等,其中6家A股公司的股份均為通過二級市場買入。
9月22日前海人壽順利晉陞中炬高新的第一大股東。而在9月23日到29日間其繼續在二級市場增持中炬高新,持股比例從15.11%增加到20.11%。據中炬高新9月的非公開發行預案顯示,擬發行不超過3億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45億元,由其第二大股東前海人壽一致行動人包攬。
前海人壽可能對管理層進行控制的公司還有南玻。截至目前,前海人壽及其一致行動人已共計持有南玻集團A股5.29億股,B股3554.5萬股,佔南玻集團總股本的25.05%,構成五度舉牌。前海人壽曾表示,本次權益變動主要是出於對上市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看好。未來12個月內不排除進一步增持上市公司股份的可能性。
值得一提的是,前海人壽雖保證南玻主業業務獨立持續經營,但據投資時報報道,業內人士分析,其後續在資本方面進一步有所運作的可能性很大。上述人士還認為,南玻A大股東變更前海人壽,對南玻的戰略發展及資本運作可能産生一定的影響。
在零售百貨方面,前海人壽也同樣興趣濃厚。10月21日,南寧百貨公告稱,截至當日,前海人壽再次增持公司股份2723.42萬股,增持比例佔公司股份總數的5%。增持後,前海人壽持有公司股份5451.42萬股,佔南寧百貨股份總數的10.01%。
今年上半年,南寧百貨實現營收12.11億元,同比下滑7.27%,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5.17萬元,大幅下滑82.28%。2014年,南寧百貨營收則下滑13.73%至24.97億元,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下滑4.17%至1625.82萬元。
不僅是南寧百貨,另一零售上市公司合肥百貨也獲得前海人壽青睞,9月17日合肥百貨公告稱,截至9月16日,前海人壽通過集中競價交易買入合肥百貨3907.44萬股,佔合肥百貨現有總股本的5.01%。另外前海人壽還首次增持明星電力至5.02%,9月成交1625萬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