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保險公司弱勢案例 銀行員工搶業績買了又退掙補貼

  • 發佈時間:2015-11-12 07:36:3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劉敬元  責任編輯:張明江

  網際網路時代,銀保渠道依然為不少尋求輕資産發展或規模增長的壽險公司所倚重。不過,在銀保業務上,保險公司始終處於弱勢地位。這種表現又填了新例證。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在與業內人士交流時獲悉,在今年年初的開門紅等特殊時期,有銀行員工面對保險銷售的業績壓力,曾出現過先自行購買保險完成指標,再在猶豫期內退保的情況,這非但沒有讓保險公司業務實現增長,還搭進去給銀行員工的獎金。這種額外給銀行理財人員或銷售人員補貼的賬目多為委託合同以外的“小賬”,本身也是冒著風險的不合規産物。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在開門紅或者某些衝保費的緊要時期,有銀行人士面對動輒數十萬元的保險銷售任務,不得已出此下策。

  某國有銀行內部人士對記者表示,“通過這一‘買了又退’的方式,他們既能夠完成保險銷售任務,又沒有資金上的損失,同時還能賺到提成,可謂一舉三得。”據該內部人士透露,該行不少員工都對相關的某保險公司産品採用了這一方式。

  根據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這家壽險公司今年前9個月的總保費在100億元以上,而《證券日報》記者獨家獲取的該保險公司數據顯示,其銀保業務佔比在90%以上。對於這家保險公司給出的獎勵標準,該銀行人士稱,對於期交保險産品,保險公司給的獎勵比例為1%-2%,對躉交産品的獎勵在2%。-3%。。

  不過,並非所有頂著任務指標的銀行員工都有如此運氣。“保險公司也不傻。”另外一家國有銀行內部員工李燕(化名)稱,與之合作的保險公司都是在過了猶豫期再給提成,之前退保的當然不能算在完成的情況內。

  《證券日報》記者從一位多年從事銀保業務人士處得知,保險公司一般計算銀保業務業績都是按照猶豫期過後的有效保費來計算,進而結算需要支付的手續費。他分析稱,“上述情況並沒有聽説過,肯定是沒有也不會在行業內大面積發生,如果個別保險公司發生了類似的情況,應該也是短暫的疏忽,不會是業務常態。”

  儘管李燕所在銀行員工沒有先買後退的上述情況,不過他們仍有動力銷售保險産品的原因是,除了銀行會給予銷售佣金提成外,對應保險公司還會額外給一定金額的回扣。李燕稱,“我們一個分理處出了一個50萬元的單子,僅銀行這邊的提成就達到15000元,何況保險公司還有回扣,一個月就出這一單也夠了。”

  儘管在他們看來這很正常,如果沒有足夠的驅動就沒有人去賣保險産品,但保險公司在代理合作協議規定的手續費之外給銀行網點或經辦人員獎勵的行為,則是違規行為。《保險公司仲介業務違法行為處罰辦法》規定,保險公司及其工作人員在開展仲介業務活動中,不得給予保險仲介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委託合同約定以外的利益。也就意味著,保險公司不能給予銀行及其工作人員額外的獎勵。

  這種在保險業內被稱為“小賬”的情況,在銀保業務上均為潛規則,“銀保小賬”也曾被各地保監局作為監管和規範的重點。

  儘管經過多年嚴打,銀保手續費支付得到明顯規範,多數保險機構進一步加強了手續費支付相關環節的管控,但從李燕所在銀行的情況看,“銀保小賬”尚未完全杜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