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下的金融創新 多位銀行業人士怎麼看
- 發佈時間:2015-06-01 09: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孫毅
日前,由《銀行家》雜誌社、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産品中心、網際網路金融千人會聯合主辦的“2015中國金融創新論壇”在京舉辦。論壇上來自銀行業的人士,他們探討並分享了“網際網路+”背景下的金融創新。
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在這些銀行業人士看來,商業銀行有著自己的特有優勢,他們將加速融入“網際網路+”,以促進銀行業的轉型升級。
工行副行長谷澍:銀行網點不是包袱 用“網際網路+”思維改造
工行副行長谷澍認為,銀行網點在辦理複雜業務、支援客戶的個性化差異化服務方面,仍然有著不可替代性的作用。商業銀行的網點不是銀行的包袱,而是銀行區別於其他網際網路企業的很大的優勢。“需要對這些網點用‘網際網路+’的思維進行改造和提升,有兩點特別值得關注:一個是整合,另一個是智慧化。”谷澍説。
在谷澍看來,商業銀行具有客戶的數據優勢。“比起網際網路企業,我們的數據規模並不少,甚至可以説更大,歷史更長,忠誠度更高,能夠更加全面準確的反應客戶的金融行為。消費模式和風險偏好是一座蘊藏無限價值的富礦,工行從07年開始建設數據倉庫和集團的資訊庫,實現了對全部客戶賬戶交易資訊的集中管理。我們不斷增強數據分析,對這些海量數據進行多層次,多維度的分析應用,把客戶資源和數據優勢變成生産力。”
建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淩:跨界將成未來金融業的發展趨勢
建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淩指出,雖然金融的形態、金融産品、金融服務方式一直在變化,但客戶對金融的需求是不變的。金融需求的本質雖然沒有發生變化,但是客戶對金融服務需求的要求越來越高,迫使金融行業要進行不斷的創新。在金融創新的過程當中,一般的來講有三個主要驅動因素:盈利的驅動、同業競爭的驅動、需求的驅動。黃志淩認為,商業銀行也在一直努力去滿足“網際網路+”背景下出現的新的金融需求。跨界將會成為未來金融業的發展趨勢。
因為“隨時”、“隨地”享受金融服務需求,這種需求是永恒的,是無止境的。為了能夠更大限度地滿足隨時隨地的金融服務需求,未來金融服務的跨界將是不可避免的。“那麼未來金融行業不僅要在跨界的環境中發展,還會在跨界的環境中不斷形成新的金融關係和結構,這種未來金融關係和結構不是我們人為調整的結果,更多可能會是在跨界環境中不斷變化、發展,最後形成一種全新的金融結構。” 黃志淩説。
平安銀行副行長趙繼臣: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核心是風險管理
平安銀行副行長趙繼臣表示,網際網路金融的形態它是整個經濟生活生態圈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和經濟生活是一體的。網際網路金融發展的核心是風險管理,如果風險管理跟不上這個發展,那麼這一種金融模式也會被淘汰。“它一定是基於一定演算法下的風險管理模型的支撐,就是網際網路金融需要一個廣泛分佈的領域的金融服務,它每一個金融服務都需要海量的數據,通過一定的演算法,建立的模型來支撐的這種基石,快速的進行風險判斷。” 趙繼臣説。
此外,趙繼臣認為,網際網路金融讓銀行由過去的關係型融資,變為交易型融資。有了網際網路、大數據,有了這些數據的分析整合,為銀行提供了一個技術的支援。“那麼過去的這種關係型融資,這種商業模式,有可能被交易型融資這種商業模式替代,就解決了我們過去非網際網路行為下的,金融不能解決的問題。” 趙繼臣説
北京銀行副行長魏德勇:“網際網路+”加速銀行轉型升級
北京銀行副行長魏德勇指出,“網際網路+”為商業銀行創造了新模式,網際網路已經由外而內的滲透到商業銀行各個環節,加速商業銀行模式轉型升級。
那麼,“網際網路+”究竟是什麼呢?魏德勇表示,“網際網路+渠道”,構建線上線下一體化網路。“網際網路+産品”,明確需求導向創新路徑。“網際網路+服務”,創造極致便利的客戶體驗。“網際網路+組織”形成高效便民的管理架構。“網際網路+趨勢”,打造一體化的恩創新機制。
建行産品創新與管理部副總經理趙志宏:關注四個創新趨勢
建行産品創新與管理部副總經理趙志宏表示,目前消費網際網路正向産業網際網路升級,使得價值鏈更容易被解構和重組,從單個價值鏈的關聯形成生態圈,由關聯的生態圈關聯形成生態系統,使得創新機遇呈現指數級增長,但市場參與者若想抓住生態系統新時代中類似于“荷塘效應”的價值爆發點,就需要關注四個創新趨勢。
第一個趨勢是創新的客戶化。第二個趨勢是創新的協同化。第三個趨勢是創新的智慧化。第四個趨勢是創新的敏捷化。
興業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裁陳世涌:銀行向網際網路企業學習什麼
興業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裁陳世涌認為,網際網路企業也在做網際網路金融,有幾點值得傳統的商業銀行學習。第一個是共用互動的一個網際網路基礎。第二個是它關注用戶體驗,而且是關注到非常細緻的用戶體驗,這個實際上就是在新的網際網路技術之下的真正實現了我們所説的以客戶為中心,以客戶體驗為中心。
第三個是它快速高效的迭代開發的模式,也就是説它並不追求大而全,一步到位,什麼都有,而是先把産品、主要的功能推出來。在確保安全不出事的前提下不斷的開放、不斷的提升,這個也是銀行的習慣做法所不具備的。第四是薪酬和人才引進培養的機制,從用人到期權,到展示出來的創新精神,也是商業銀行值得思考借鑒和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