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港購險爭議不息:重疾險香港優勢不明顯
- 發佈時間:2015-10-12 09: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郭偉瑩
國慶十一黃金周剛剛過去,“旅遊時順帶一份保單”已經成為內地人去香港旅遊的一種消費新常態。根據香港保險業監理處數據,今年上半年香港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新造保單保費為139億元,佔上半年個人業務的總新造保單保費685億元的20.2%。
“去香港買保險的內地人主要有三種,比如中産階級過去主要購買重疾險,特別有錢的高端客戶主要目標是配置美元,還有一些打算移民的客戶也會通過保險轉移資産”,一家英資保險公司經理告訴經濟觀察報,不過,她認為很多人的目標並沒有那麼明確,跟風的比較多,並不了解保單的條款。“保費低、保障範圍廣”一直是內地人去香港買保險的重要動因。然而對於保單最重要的理賠環節,仍有不同的聲音。“我不認為香港的重疾險優勢要比大陸多多少。反而我個人處理過不少在香港買保險後的不愉快,以至於後面請我們協調退保的情況,主要是某些業務人員跟客戶的承諾後來沒法兌現,過了很多年,客戶也找不到這個業務員,所以找我們去協調處理,但是這個處理起來很棘手,很難。”有著“中國重疾險之父”之稱的丁雲生直言。
赴港購險潮流
實際上,不只是今年上半年,近幾年內地訪客赴港購買保單都呈現上升態勢。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發佈的數據顯示,2010、2011、2012、2013年度,內地訪客為香港保險業帶來的新增保單保費分別為44億、63億、99億及149億港幣,年均增幅超過50%。而在剛剛過去的2014年,該數據進一步大幅攀升至240億港幣,較2013年增幅超過60%。
“去香港買保險的內地人主要有三種:一種是中産階級客戶,已經買了一輪房子,也不知道該投資什麼,就想要買一個保障。這類客戶買重疾險比較多,看重的是同樣的保額香港保費要便宜40%左右。”上述英資保險公司經理告訴經濟觀察報,“第二種是特別有錢的高端客戶,想做資産配置,因為國內是很難買到美元的,就通過香港保險做美元配置。因為買保險是被動投資,比起去國外買房等主動投資行為,省去了管理成本。而且大家之所以在香港購買保險,而不去新加坡倫敦等地,得益於香港的中文保單,是大家熟悉看得懂的語言。而第三種就是想移民的客戶,他們通過這種方式存美元,轉移資産。
這三類人的不同目標,也導致了內地訪客赴港投保的幾種主要險種,主要包括以保障為主重疾險、以投資為主的儲蓄分紅型壽險、投連險,以及某些定期壽險。
“低保費”一直是香港重疾險大賣的主要原因。由於香港每人平均壽命在80-85歲,遠高於內地每人平均壽命70-75歲,精算出的費率就低很多 ,以重大疾病險為例,同樣的賠付額,某香港保險保費比內地便宜達40-50%。“對於中産階級而言,他們很看重購買東西的性價比,當然更願意來香港購買更便宜的保險了”,上述英資保險公司經理説。
此外,“高保障”也一直是香港重疾險的重要優勢。內地重疾險所覆蓋的病種大多數為30余種,有不少産品僅針對重疾進行保障,不針對早期重疾。相比較而言,香港基本所有重疾險覆蓋的病種都在50種以上,在不專門附加早期重疾的情況下,重疾主險還可保障生殖器官原位癌、微創式冠狀動脈手術等10種以下的早期重疾。
而對於分紅型等投資類保險,由於香港保險公司不受內地外匯管制的影響,可以投資全球市場,分散了貨幣風險,多元化的資産配置也取得了更有競爭力的收益率。
爭議不息
飛去香港購險已經成為一種潮流,而這也是因為,“在香港買保險一定要在香港簽單才有效,才受法律的保護,若不來香港驗證的保單則為“地下保單”,不受法律的保護”。經濟觀察報獲得的一份香港保險內部資料顯示,內地人士赴港投保,必須提交合法來港證件,進行登記、複印存檔、專人錄影驗證,以確保投保簽單地點在香港本地。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保單最重要的理賠環節,仍有不同的聲音。除去上述的退保協調問題,丁雲生表示,“在目前保費差別不算太大的情況下,我個人對去香港買重疾險持保留態度。實際上看重大疾病的時候,我個人還是傾向去國內北上廣的重疾專科醫院。根據目前的不完全統計,可以去境外看病的高端醫療,真正去境外看病的發生比例也僅為一成多,80%以上的人還是在國內看的。對於重疾險來講香港優勢不明顯,我會更傾向於內地。”
丁雲生説,從我個人掌握的治療重大疾病的最高水準來講,我不覺內地水準要比香港差,而且由於內地病人多等因素,內地頂尖醫院的醫學專家在相當多的重大疾病治療水準方面要比香港強。
此外,他提醒道,香港保險是沿襲英係的傳統,不少研究條款的精算師都認為,在很多條款解釋方面,用中文解釋是前後邏輯不順的,所以如果不是長期在香港生活的人,對保險理賠的確定性是有擔心的,因為保險本來就是買的確定,如果買了不放心,不安全感就增強了。“實際上,今年2月我去台北做演講,很多台灣保險業同仁都很羨慕我們。在他們看來,大陸的保險公司是相對偏弱勢的,保監會等監管機構在處理相關糾紛的時候,多會以“有能賠的可能性都會傾向於理賠的”,而大陸以外的其他地區相對來講,更會嚴格按照保單條款執行,該不賠就不賠。”丁雲生説。
這一點也得到了上述英資保險公司銷售經理的認可。她認為,大陸的銷售人員和客戶的誠信意識都相對弱一些,比如在投保前,有疾病客戶應該主動申報給保險公司,如果理賠時保險公司再調查出來,可能不賠付,而把保費退還,香港保險認為“如果你申報了必影響公司的核保決定”,也就是可能當時公司就會拒保。
此外,以分紅型保單為例,內地是有最低保證利率的,而香港這類保單的現金價值分為保證和非保證兩部分,非保證部分是不確定的,會隨著公司的投資狀況而變化。“大陸的收益率是3.5%起,香港也不可能達到5%以上,如果投保時業務員描述得太高是值得懷疑的”,丁雲生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