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變化大 中小壽險公司搶走四席

  • 發佈時間:2015-10-08 07:28: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冷翠華  責任編輯:畢曉娟

    借著銀保一條主業務渠道,依靠萬能險發起衝鋒號,部分中小險企的規模保費成倍增長,保費排名快速上升。

  根據保監會統計數據,今年前8個月,以萬能險保費為主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排名前五位的險企中,中小險企佔據了四席,分別是華夏保險、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和正德人壽(現名“君康人壽”)。從規模保費看,富德生命人壽和華夏保險兩家中小險企進入了壽險公司前四之列。

  “他們代表著中小險企發展的一種典型戰略模式,即依靠投資型産品快速做大保費規模,走投資驅動的路子。”《中小壽險公司發展研究報告》編寫組相關負責人表示。

  衝規模之後的調整壓力

  今年前8個月,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排名前五位的險企依次分別是華夏保險、平安壽險、富德生命人壽、前海人壽和正德人壽。根據保險行業對保險公司的分類,除平安壽險外,其餘4家都是中小壽險公司。從這4家險企的原保險保費來看,生命人壽排名第八位,前海人壽排名第18位,華夏保險和正德人壽分別排名第34位和第35位。

  今年前8個月,華夏保險取得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約1033億元,排名行業第一,約佔保險全行業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的21.4%。

  前海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同樣是靠主打萬能險快速提升規模保費。具體來看,前海人壽2013年、2014年和今年前8個月,其萬能險保費佔規模保費收入之比分別約為97.2%、90.3%,以及78.2%。富德生命人壽對應的這一組數字分別為68.6%、46.6%,以及52.6%。

  “這説明,在衝擊規模之後,中小險企有調整業務結構的願望,同時也有外部因素的倒逼,業務佔比的結果變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業務結構調整的成果。”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道。

  從業務渠道來看,這些中小險企都主要依靠銀保渠道進行産品銷售。例如,2014年上半年前海人壽銀保保費佔比高達98.4%,華夏保險銀保保費佔比92.60%,都是絕對的主力渠道。上述人士表示,對於新興壽險公司而言,開闢傳統的個險渠道成本較高,保費增長較慢,很多公司在發展初期並未將其作為主要戰場,部分公司完全不開展個險渠道業務,截至2014年6月底,51家中小壽險公司中有46家開展了個人壽險業務。

  多元發展探索

  “規模、效益、可持續性,這是關係保險公司發展的幾個核心問題,險企採取的發展策略不同,以及在公司不同的發展階段,其對待這些問題的輕重緩急就有不同的態度。”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儘管部分中小壽險公司依靠萬能險和銀保渠道大幅提升規模保費,甚至躋身大型險企之列,不過,隨著自身發展階段以及外部環境的變化,中小壽險公司必須在可持續發展上下更大的功夫,在産品和渠道多元發展和差異化競爭方面做出更多探索。

  在外部,中小壽險公司面臨競爭激烈、政策監管等客觀因素,有調整業務結構與渠道的倒逼壓力。例如,個險渠道是壽險公司的價值所在,也是打造長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關鍵所在,但大多數壽險公司在該領域的努力並未帶來業務上的突破,高投入、低産出的頹勢難以扭轉,而保險監管部門出臺銀郵代理業務和高現金價值業務管控政策,強勢倒逼行業調整業務結構和發展轉型,他們如何找到轉型突破口,尚是擺在其面前的一道發展難題。

  同時,如何滿足償付能力監管要求也是長期困擾中小險企的一把利劍,他們不僅資本補充手段單一,主要依靠股東注資,而且由於業務結構的影響其對資本金的消耗比大型險企更快,壓力更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