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金入市方案形成 資金比例將有所限制
- 發佈時間:2015-05-26 09:17:08 來源:京華時報 責任編輯:郭偉瑩
記者在採訪中獲悉,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基本方案已經形成,將在今年下半年按程式上報。為保障基金安全,在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上將採取非常審慎的政策,對進入股市的資金比例將有所限制。
>>運營
確定多元化投資方向
根據這一方案,投資將堅持市場化的原則,由專業的投資機構按照市場規律進行投資運營。方案確定了多元化的投資方向,除了繼續購買國債、存銀行以外,會選擇一些效益比較好、有升值前景的項目進行投資。同時,對進入股市的資金比例將有所限制。
在養老金缺口壓力不斷增大的背景下,基金市場化運營刻不容緩。截至去年年底,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的結余已經超過3萬億元。不過,按照目前的規定,養老保險基金只能買國債、存銀行。其優點在於保障了基金的安全,但難以實現保值增值。從前幾年的情況來看,收益率低於CPI,實際上處於貶值狀態。而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收益率達到了8%以上。
業內人士預計,投資方案可能借鑒企業年金投資比例。按照人社部的規定,企業年金投資于流動性資産的比重不得低於投資組合委託投資資産凈值的5%;投資固定收益型資産的比重不得高於投資組合委託投資資産凈值的135%;投資股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投資連結保險産品(股票投資比例高於30%)、股票型養老金産品的比例,合計不得高於投資組合委託投資資産凈值的30%。
按照這一比例推算,理論上將有超過1萬億元養老金可以入市。不過,專家表示,養老金入市不是單指進入股市,而是廣泛參與資本市場。
“起步階段,投資的步伐不會太大,投資的資金也絕不會達到所謂的萬億,養老金入市是一個長期政策,有逐步落實的過程,不會出現改革方案一齣臺,就有大量資金流向股市的現象,對股市影響也是長期的。”這位專家説。
>>建議
放開個人投資選擇權
有分析認為,“養老金入市”問題並不單單指養老金進入資本市場進行投資,而應該借此時機對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進行全面的市場化改革。
從我國養老保險體系現狀看,目前三支柱發展失衡十分明顯。第一支柱基本養老基金資金量3.5萬億元左右,分地區分散管理,僅投資于銀行存款和國債,平均投資收益率2%左右,保值增值能力較差;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資金量0.7萬億元左右,目前大型企業都是採取定制化的賬戶管理,小型計劃正逐步向標準化轉移,按照國際主流的信託管理模式,以固定收益類資産配置為主,平均投資收益率為7.6%,受資本市場波動相對明顯;第三支柱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在我國發展落後,規模極小。
對於我國的養老保險體系的市場化投資改革,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鐘偉表示,應當達到的最終理想狀況是,個人賬戶應明確其保險的特性,在承諾終身領取的同時實行“人死賬銷”,並在做實個人賬戶的基礎上,通過信託投資管理模式,以直接投資和委託投資的方式進行市場化投資,達到養老金保值增值的目的。不僅如此,業內人士認為,未來的養老金投資制度設計中,個人選擇權也十分重要。
博時基金總經理助理耿紅表示,養老金投資産品化應該是中國多層次養老體系發展的一個選擇。從養老金體制來看,未來隨著稅收政策的調整,第二支柱、第三支柱覆蓋面的擴大,在政策設計之中應逐步地放開個人投資選擇權,個人賬戶可以自由地轉移。比較適合的産品應該是市場配置的産品,還有全球化資産配置的産品。還應該開發適合小型計劃和個人標準化的養老金産品,具有多樣性、可選擇性和攜帶性的特點。
引入生命週期基金
市場化運營必然關係到投資策略的確定。從中國企業年金的集中投資模式看,由於缺乏分散投資決策,每個年齡段人群資産配置是相同的,收益率也都是一樣的,這一狀態並不合理。為解決這一矛盾,專家建議引入生命週期基金。
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表示,生命週期基金常常叫作目標日期基金,是動態調整的一個投資工具,就是説年輕的時候,高風險的資産配置多一些,然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高風險的權益類的配置自動地越來越少,形成一個下滑航道,而固收類的比例越來越大。
據透露,近年來,生命週期基金在美國發展非常快,到2013年,已發展到6180億美元。目前,美國大約三分之一和四分之一的養老金是來自於生命週期基金。
專家認為,我國引入生命週期基金條件已經成熟。鄭秉文表示:“目前,企業年金基金存量已達7000億元,機關事業單位正在建立年金制度,改革以後每年增量大約上千億,再加上企業年金的增量一千多億,合計年度增量接近3000億元,同時中國的個人養老保險賬戶稅收優惠政策即將激活,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投資體制改革方案也已經定了,對生命週期基金的需求是有一定潛力的。”
長江養老保險公司總裁李春平建議,未來職業年金和企業年金可以考慮放開個人選擇權。“並不是説完全地放開,而是有限地放開,受託人對年金持有人提供不同風險偏好的選擇。不同年齡階段的個人,不同風險偏好的客戶,具有不同産品的選擇。這樣,養老金資産配置才有可能實現。”他説。
>>時評
養老金投資需要平衡風控與收益
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方案推出節奏的加快,對於管理方式轉型和資本市場承接準備的要求變得更加迫切,其中首要任務是對風險的把控。
首先是增強風險的識別和規避能力。基本養老金投資運營的核心技術不是盈利而是風控,不僅要甄別所投項目的外部市場風險,更要規避運營體系內部制度設計風險,克服寧可閒置貶值也不投資的懶政風險。對於投資管理過程中出現的團隊能力素質的局限性要有充足的了解,並建立相應的團隊激勵淘汰機制。
第二,專業化管理與立法監管需同步推進。市場化投資行為不是政府的特長,需要委託給特定的專業基金管理機構,在現有社保基金理事會的背景下,制定嚴格的競標資格,成立專項養老基金管理結構,設計符合養老金特點的精算原則,設立盈餘準備金,同時從行政監管為主全面轉向立法監管,以社會保險法為基本依據,守住違規操作的法律紅線,同時鼓勵管理層積極把握獲利機會。
第三,發揮市場化的力量,逐步形成多元化投資結構。成熟的國際經驗顯示,養老金的投資結構都需要經歷從單一逐步放寬到多元的歷程,發達國家養老金投資債券約佔50%左右,權益性證券36%,其他不動産類投資佔14%。基本養老金投資既要發揮市場化的力量,同時更要量力而行,結合自身投資能力和外部市場環境變化推行漸進式發展。
穩健和收益並非天生悖論,養老金的安全性不會因為不投資而增強,也不會因為投資而變得薄弱,而是取決於我們的制度設計是否到位。對於動輒過萬億的養老金結余,我們相信,資金的安全性、盈利性、社會效應性等運營問題,都會在基本養老金投資運營方案中得到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