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證券要聞 > 正文

字號:  

萬億養老金即將入市:新設部級機構管理已成共識

  • 發佈時間:2015-03-31 07:37:34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爭奪萬億養老金

  堪稱“養命錢”的數萬億養老金,將以怎樣的路徑進入資本市場尚存懸念;各路資産管理機構已摩拳擦掌,試圖搶佔養老金業務先機

  爭議近十年的養老金入市,即將成為現實。

  3月10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的記者會上,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表示,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方案已形成,有望於今年下半年按程式報請黨中央、國務院審定。入市資金涉及歷年累計結余的養老保險費3.06萬億元。

  按照現行規定,為保證養老基金安全,除預留2個月的支付費用外,基金應全部購買國債和存入專戶,嚴格禁止投入其他金融和經營性事業。因此,逐年積累的全國養老金,一直躺在銀行睡大覺且加速貶值。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測算,僅在2011年,養老基金的損失就高達1000億元。

  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再加上目前普遍的個人賬戶空賬運作,養老金制度已形成巨大的支付隱患。

  入市試水

  化解養老金未來資金缺口壓力,無非三條路,一是開源,一是節流,一是入市。

  “我國社保繳費比重,佔到個人工資收入的41%,在全世界也屬前列,其中養老費用佔到28%,再往上加已無空間;節流,只能採取鼓勵延遲退休政策,民眾也還需要有個接受過程。”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師俞慧君稱。因此,入市是更為現實的方案。

  2000年8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成立。作為國務院直屬部級事業單位,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最重要的一個使命,就是為養老基金入市探路。

  全國社保基金的資金來源主要包括:中央財政撥款、國有股減持、轉持劃入的資金及股權資産、以及經國務院批准以其他方式籌集的資金、投資形成的投資收益等。

  全國社保基金被允許以直接投資與委託投資相結合的方式,進入資本市場。這筆資金和收益,主要用於解決未來人口老齡化高峰時期可能出現的養老金支付缺口。

  為保障社保基金安全,2002年10月,財政部和原勞動與社會保障部聯合出臺《全國社保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對直接負責投資運營的委託投資管理人進行嚴格限定。

  比如,要求所委託的基金管理公司任何時候實收資本都不得少於5000萬元、最近三年無重大違規行為等。同時,還對投資方向做出定量監管,規定銀行存款和國債的投資比例,不得低於50%,銀行存款比例不得低於10%,在一家銀行的存款不得高於社保基金銀行存款總額的50%;企業債、金融債投資比例不得高於10%;證券投資、股票投資不得高於40%等。

  去年6月公佈的《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基金年度報告》顯示:經十多年運營,全國社保基金管理的資産總額為1.24萬億元,直接投資資産佔比53.95%,委託投資資産46.05%。上年度的投資收益率是6.2%。

  綜合計算,全國社保基金自成立以來的累計投資收益為4187.38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為8.13%,這一成績已將CPI拋在身後。

  與此同時,另一養老支柱——企業年金也在2004年前後進入資本市場。

  在入市管理上,企業年金被定位為信託財産,受託人、賬戶管理人、託管人、投資管理人之間的法律關係和職責義務非常明確。2006年-2010年期間,是企業年金的快速發展期,2013年全國企業年金資産規模達到6000億元-7000億元。

  根據俞慧君的研究,近三年,至少有一半的企業年金計劃超過了銀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

  2014年10月,全國機關及事業單位養老金並軌,4200多萬機關工作人員和事業單位員工建立與企業職工一樣的養老金制度,即在職時統籌繳費,退休後領取基本養老金。

  不同的是,全國機關及事業單位還同時建立職業年金,以每月工資12%的比例進行積累。

  中國養老金制度三大支柱中,目前唯一沒有入市的,就是佔絕對份額的基本養老金。

  新設部級機構管理

  一位參與方案審定的專家表示,目前人社部所擬定的養老金入市方案正在徵集意見之中。他透露,未來養老金入市,仍將採取自營與委託相結合形式,監管會比全國社保基金更嚴格,“比如社保基金規定入股市不超過40%,那麼養老金入市,這個比例應該在20%左右”。

  養老金入市的第一個難題是,誰負責管理運營?中國實行的是統賬結合的養老金制度,統籌部分具有調節和互濟功能,個人賬戶就權屬而言屬於勞動者私人財産,資金過於分散。俞慧君認為,可以將個人賬戶積累設計為一種準公共産品,委託相關機構進行投資運營。

  曾有參與方案審定的專家建議,養老基金仍可交由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代為管理,後者已積累10多年的入市經驗、並形成了相對清晰的治理機構。但這一方案被否決。

  “社保基金已是萬億規模,再加上數萬億的養老金規模,集中給這麼一個機構投資者中的巨無霸,一來無法正確評價其運營績效,二來反而會傷害市場效率。”一位知情人士説。

  人社部也曾積極籌建下屬機構,有意承接養老基金入市管理,最終沒有如願。

  “行政管理機關不適合擔負養老金入市這樣的委託管理職責。”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方面表示。

   目前大致的共識是:養老金入市的管理機構,可以由國務院再設一部級或副部級單位,比如社會保障基金管理局,用企業化方式委託管理基本養老金。一則與全國社保基金競爭,二來與行政管理部門相對分離。

  養老金入市的第二大障礙,是統籌層次過低,絕大部分資金都以財政專戶形式留存在各地的社保基金賬戶上。全國只有北京、上海、天津、西藏、新疆等少數省份實現了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大部分地方省一級只能通過調劑金形式部分實現統籌,絕大多數基金的統籌層級仍為縣市一級。

  “社會統籌,用英文解釋就叫social Pool,‘社會池子’的意思,積累資金越多,池子裏的水越多,抗風險能力就越高;越分散,抗風險能力越弱。”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胡繼曄説,從這一目標出發,養老金統籌層次越高越好。

  在全國統籌短期內難以實現的現實下,“次優”方案被提出:省級統籌養老金入市;幾個省一起或自由組合式入市;或以地理區位相近結盟成板塊入市,比如華南、華東、華北、西北等組合養老金入市等。

  但這牽扯到中央和地方財政對養老金空賬的填補責任。最終取哪種方案,需要高層決策。

  市場暗戰

  養老金入市方案初定,證監會[微網志]新聞發言人張曉軍隨後在例行發佈會上表示支援。“所有的資産管理者都對這個消息豎著耳朵。”俞慧君説。

  作為長期機構投資者,養老金將為資本市場提供穩定的資金來源,可改善資本市場結構,間接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又能為養老金保值增值提供平臺。

  不過,胡繼曄認為,最有可能先行進入資本市場的,是養老保險個人賬戶部分的4400多億資金,其後才可能分批投入其他結余基金。

  一證券公司人士根據企業年金入市情況計算,按照市場平均換手率400%和佣金率0.08%的標準,這部分資金給券商經紀業務帶來了近29.7億元的佣金收入。

  養老金入市帶來的蛋糕如何切分,五六年前就在銀行、券商、保險、基金等主要資産管理機構間展開競爭,2012年打破證券、保險、銀行、基金、信託之間的競爭壁壘之後,各方都試圖搶佔養老金業務的先機。

  2011年初,獲得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資格的國內21家投管人、13家受託人、10家託管人、18家賬管人等62家企業年金委託管理機構,曾協同簽署一份《企業年金行業自律協定》。

  《協定》制訂了委託管理費的上下限,如投資管理人管理費上限1.2%,下限為非權益類0.3%,權益類0.6%等。2014年,企業年金各項管理費用逼近或突破下限,但各家公司仍積極參與。

  3月底,在北京一場金融家論壇上,崑崙信託公司研究發展部總經理和晉予透露,2014年6月,全國社保基金已在全國選定10家信託公司試點,開始配置信託資産,其規模約600億-700億元。

  另一位銀行高管則表示,為備戰養老金入市,銀行系統最近都在申請成立養老金管理公司,保監會也在推動人保資産申請成立養老金管理公司。

  “有學者認為市場産品不豐富,對養老金入市不利,但一旦啟動進入資本市場,肯定會刺激金融産品創新。”胡繼曄認為,在配套法律法規出臺的前提下,不用擔心資本市場準備不足。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規劃研究部主任熊軍建議,無論最終以怎樣的委託管理模式入市,治理機構必須做到有明確的責任主體及責任目標,尤其是明確的長期投資目標;建立與市場相適應的管理體制和運作體制、多元化投資和加大資訊公開披露等。

  “如果只以絕對收益率為目標,容易讓受託專業管理機構選擇短期行為,而達不到養老金長期收益的目標。”熊軍認為,未來可採取更靈活的綜合投資基準,來考核受託機構業務,從而在保障養老金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保值增值。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