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數讀保險業:穩增背後的邏輯

  • 發佈時間:2015-02-10 10:39:10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朋浩

  封閉的金融業正走向透明與開放,而這一切以數據先行—數據打破資訊不對稱的隔膜,通過簡單數據挖掘,不僅能讀懂金融各個領域的機遇與風險,更能看清變革的趨勢。從本期開始,時代週報將嘗試通過一系列的數據挖掘,來深度解讀金融各個領域。本期,在保險領域,我們發現了掌握著巨大資金流的險企正從傳統業務向投資領域邁進,規模保費踏上了新的高度,然而,這個過程中也發現了不少合資險企、銀行係險企成了落魄者。

  2014年,是不折不扣的“保險年”。

  1月26日,各家險企2014年的保費收入統計數據報告如期公佈。報告顯示,2014年全年,保險行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0234.81億元,同比增長17.49%;賠款和給付支出7216.21億元,同比增長16.15%。

  數據公佈當日,中國保監會黨委書記、主席項俊波表示,2014年是保險業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年。而在大局一片美好之下,是壽險業日益緊縮的競爭格局。

  前十大壽險公司市場份額去年下降4.76個百分點,與此同時,排名靠後的中小型壽險公司總規模保費紛紛實現井噴式增長。

  前十份額下滑

  據保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去年總保費排名前十的公司分別是:國壽股份、平安人壽、新華保險、太保壽險、泰康人壽、人保壽險、華夏人壽、富德生命人壽、太平人壽、安邦人壽。壽險前十大公司的門檻提升至600億元,並仍由中資險包辦。

  看似穩定的大險企局面已出現改寫趨勢,2013年,前十大壽險公司的規模保費佔總體的79.66%,而2014年,該比例下降至74.90%,較同期回落4.76個百分點。這一微妙變化意味著中小型險企在過去一年已開始發力,且增長勢頭良好。

  此外,唯一的前十新面孔是安邦人壽,去年公司原保費收入增幅高達37.66倍,增幅排名第一。

  保監會的數據同時顯示,截至去年底,保險資金運用餘額9.33萬億元,較年初增長21.39%。

  瑞銀證券非銀分析師潘洪文認為,整個保險業進入了平穩的恢復期,“理由主要是保險資金投資收益率的強勢反彈。投資回報則明顯地超過預期”。

  項俊波還透露,去年保險業結構調整走向深入。與實體經濟聯繫緊密的保證保險同比增長66.1%,與民生保障關係密切的年金保險同比增長77.2%,保障性較強的健康保險同比增長41.3%;10年期以上新單期交佔比同比提高5.9個百分點。

  外資撤退潮

  與中資險企此消彼長的輕微座次變動相比,外資險也貫徹著領頭者不變的趨勢。工銀安盛、友邦、信誠人壽仍位列前三,但外資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總體佔比也維持5%左右的低位。外資險企在國內市場的發展方式似乎還在探索中。

  此外,2014年約有30家險企發生股權變更,其中比較突出的是合資險股東的退出。其中,中海油轉讓海康人壽50%股權,由同方股份接盤;中荷人壽外方股東ING退出,由巴黎人壽接盤;東方航空將其所持有的國泰人壽50%股權轉讓予陸家嘴金融,公司更名為“陸家嘴國泰人壽”。

  居外資險企保費榜首的工銀安盛,也是一家銀行係壽險,由中國工商銀行、AXA安盛保險集團、全球500強央企中國五礦集團聯合打造,也是外資銀行係壽險中唯一一家總規模保費超過100億的外資險企。

  其餘5家中資銀行係分別是:光大永明人壽(313億)、中郵人壽(219億)、建信人壽(177億)、農銀人壽 (113億)、信誠人壽(110億)。

  雖有銀行作為依託,上述險企的保費收入仍未衝入整體排行前列。原因中,業內對“銀行在渠道上對自家險企的無條件支援”存在頗多爭議,認為這種單一的模式不利於長期發展,不是長久之計。工銀安盛人壽副總裁郭超1月17日在參加論壇時表示,現階段必須做大,沒有大就沒有強;規模做大才有客戶,才有品牌形象,然後再做強。

  由此看來,借助銀行的力量迅速實現規模擴張的大多數銀行係險企,仍處在“賠本賺吆喝”的階段。十家銀行係壽險公司中,中郵人壽是唯一一家負增長的險企。2013年,中郵人壽的保費規模為230億,而2014年僅為219億,同比下滑了4.7%。

  總體來看,整份榜單貫穿著強者恒強、“中小”後來者擠壓市場的格局,而外資、銀行係等有“特點”的壽險反而在過去一年維持平穩,少有撼動“強者”的勢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