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保險 > 保險要聞 > 正文

字號:  

光大永明“不務正業”另類突圍 原保費劇降兩成

  • 發佈時間:2015-02-10 10:36:33  來源:東方網  作者:劉大偉  責任編輯:孫朋浩

  自從去年第三季度掌門人解植春調任,光大永明原保費收入正在大幅縮水。

  今年1月下旬,保監會公佈了2014年保險公司保費成績單中,光大永明原保費收入從2013年底的30.19億元下降至23.89億元,下滑達到了兩成。雖然光大永明戰略發展部一位李姓負責人未向時代週報記者正面回應該問題,但其卻指出“不排除主動調控結果”。

  儘管外界對此猜測頗多,但事實上,光大永明依然沿著解植春確定戰略,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2010年轉制以來,在其原董事長解植春的掌舵下,光大永明變得“不務正業”。

  “不務正業”的光大永明正在彎道超車。2014年,在包含了投資領域的規模保費一項統計中,光大永明達到315億元,在其投連險新增規模達215億元衝至行業首位。而對大多數險企而言,投連險、萬能險僅是傳統業務的補充,而光大永明保險的保費構成中,傳統業務僅佔7.6%。

  養老業務部門一位負責人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去年傳統保險市場競爭加劇,股市、債市表現較好的情況下,著力投連險、萬能險的前景也在情理之中。但這也反映出中小險企的無奈之選。”

  “保監會允許投連險賬戶投資非標資産,這對於投連險是一個發展機遇。對於光大永明來説,這是一個彎道超車的機會。”光大永明戰略發展部總經理黃晅對此坦言,“我們拿什麼和傳統的壽險大公司競爭?只能另辟蹊徑。”

  原保費大幅下滑

  雖然,光大永明原保費收入大幅下滑兩成,不過,其2014年投資新增交費以及“投連險獨立賬戶新增交費” (以下簡稱“投連險新增交費”)均有大幅提升,其中,投資新增交費由43.38億元提高到75.14億元;值得一提的是,其投連險新增交費卻一路飆升至行業首位,規模高達215.98億元,而2013年底這一規模僅有772.26萬元。

  總的來看,2014年,光大永明的規模保費收入已達315億元,同比增長316.6%,在壽險業結構調整的當下,這樣的增幅並不多見。

  但與絕大多數保險公司側重風險保障業務為主導不同,光大永明投連險與萬能險業務成為其過去一年的發力點,其原保費業務僅佔去規模保費的7.6%,其中投連險業務佔比已逼近七成,而截至2014年6月,光大永明投連險新增交費僅為9117萬元。

  養老業務部門一位資深人士向時代週報記者解釋,原保費規模是指傳統險及通過保障風險測試的分紅險及萬能險的保費收入部分,沒有通過風險測試的萬能險和分紅險的投資收入部分(大部分為萬能險),將被列入“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以下簡稱“投資新增交費”),投連險則按獨立賬戶進行新增交費統計,三者之和即為規模保費,儘管監管層很少提規模保費這一説法,但仍能體現其發展趨勢。

  事實上,2013年5月,保監會從原保險保費收入分出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和投連險新增交費,即將做投資理財的部分單獨列出,從而讓原保費能夠衡量風險保障的成本。

  “光大永明選擇了一條差異化路徑,特別是在去年傳統保險市場競爭加劇,股市、債市表現較好的情況下,部分保險公司看好投連險、萬能險的前景也在情理之中。”在上述國壽人士看來,而且光大永明基於股東背景,銀保客戶和高凈值客戶較多,而這類客戶他們更重視收益,所以其投資理財類業務也會增長較快。

  這樣的思路在解植春在2013年就曾公開表達過,他指出,要打破保險業務回歸保險的慣性思維,保險投資渠道的放寬給整個行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這對於拓寬市場主體投資渠道、提升盈利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光大永明戰略發展部總經理黃晅對此也坦言,“我們看到,國內幾家大的壽險公司在代理人和銀保渠道上具有廣泛的資源和優勢,沒有幾個中小公司有實力在上述兩點上硬碰硬,如果通過這兩種方式來做的話就會走進一個死衚同。”

  但對於這種發展模式,一家中型保險公司負責精算的人士並不認同,這種高收益吸引投資者的途徑難以長期持續,無異於短期借助投資理財來衝規模,虛胖的規模也會加劇保險公司的資本消耗,而且集中兌付可能面臨現金流帶來壓力。

  上述精算人士進一步舉例分析稱,因為一款保險功能較弱的萬能險對資本的消耗將更為嚴重,一般通常只有幾百元納入風險保障,假設最終有10萬元進入萬能險賬戶,保險公司要提取與保單賬戶價值等額的賬戶保證金,還要按照4%的比例提取責任準備金,此外,還要按0.3%提取風險保額,對應公司大約要提取10.43萬元,此類産品對於資本的消耗由此可見。

  事實上,光大永明近年來也多次補充資本金,在2014年9月,光大永明再次獲准增資12億元至54億元。

  解植春另類突圍

  對於光大永明的改制也是諸多合資險企的一個縮影。

  2002年,中國光大集團與加大永明人壽各自出資50%建立光大永明,最初的註冊資本為12億元。不過,當時光大集團與永明金融同時還簽了一份5年經營權的補充協議,其中指出,如果合資公司的業務發展不順利、不符合股東的要求,光大集團將在公司成立5年後收回經營權,這也為光大永明日後的重組埋下伏筆。

  由於在光大永明發展初期,經營層人士基本上由外方選派,經過7年發展,其經營業績上光大永明長期未能擺脫虧損局面,而且保費收入呈現下滑趨勢,因此光大集團欲收回控制權。

  無獨有偶,2009年,曾任光大銀行副行長、光大證券總裁等職務的解植春空降光大永明,出任董事長,而後在解主導之下,2010年7月,光大集團通過股權變更收回旗下光大永明人壽控股權。

  2010年7月,保監會批准光大永明通過增資擴股的形式由中外合資企業改製成為中資保險公司。增資後,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持股比例為50%,加拿大永明人壽保險公司持股比例為24.99%,同時引入鞍山鋼鐵集團公司和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公司,兩者持股比例各為12.505%。

  而就在改制當年,光大永明的保費收入同比增長243%達50.05億元,而這一數據是光大永明此前七年保費收入之和,儘管2010年仍虧損2.08億元,但較2009年6.96億元的虧損額度大幅減少。

  在解植春的掌舵下,光大永明進入了快車道,除了與光大銀行以外,光大永明還加大與五大國有銀行以及郵政儲蓄,以及天津農商銀行等城商行展開闔作。同時在2011年,光大永明在多地開設分公司,一年後其分公司從股改前的6家省級分公司增加到19家。截至2013年底,光大永明經營區域覆蓋20個地區,並首次實現凈利1091萬元。不過,其中,投資收益同比增長超五成,達13.53億元。

  時代週報記者通過瀏覽光大永明2010年至2013年的年報發現,發現在解植春任職期間,其主打的五款産品均為分紅險以及萬能險,而且主要依賴於銀保渠道。

  從光大永明人壽2013年年報來看,其排名前五位的保險産品均非傳統保險,如排名前三位的分別為光大永明金保富兩全保險(萬能型)、金保富E兩全保險(萬能型)、穩保盈兩全保險(萬能型),原保費收入為16.8億元、10.9億元和5.4億元;排名第4位和第5位的分別是一款分紅型和團體渠道萬能險。

  儘管光大永明早有側重非傳統保險業務的傳統,但與以往注重萬能險、分紅險不同,去年以來,投連險成為其業務主力,對於這種結構究竟是順勢突圍還是借此撐場面有待實踐檢驗。

  伏筆集團上市?

  其實,比光大永明業績變臉更受關注的是其人士調整—這似乎在為光大集團整體上市埋下的伏筆。

  去年第三季度,解植春正式調任到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投公司”)。此前,解植春擔任光大(集團)總公司執行董事、副總經理、黨委委員,同時兼任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董事長。

  對此,一位接近光大集團人士表示,解植春此次調任一個主要任務就是加快理順中央匯金、光大集團、光大銀行之間的股權關係,促進光大集團重組改革。

  眾所週知,光大集團在重組前最棘手的問題是光大銀行控股權問題,儘管光大銀行佔光大集團資産的96%以上,但其絕對控股權卻在中央匯金公司,而在解植春到任三個多月,光大集團的重組就落地了。

  去年8月1日,國務院批復光大集團由國有獨資企業改制為股份制公司。值得注意的是,改制的關鍵在於,中央匯金“讓渡”了90億股份至重組後的光大集團股份公司名下。

  時代週報記者多次致電解植春採訪上述關於重組的問題,但其電話始終未能接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