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資管保險係群雄逐鹿 信託投資收緊利好債權計劃
- 發佈時間:2014-09-28 10:23:11 來源:東方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短短三年,保險係資産管理髮展勢頭大為精進。
9月25日,長城財富資産管理公司獲得中國保監會允許籌建的批復,此前一週,英大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剛剛獲得籌建批文。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包含海外公司在內,我國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的家數已經達到30家。其中位於中國大陸的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共有22家(含籌建公司),以及一家友邦中國資産管理中心。
未來,這一規模有望進一步擴大。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不少尚未自設資産管理公司的保險公司都在積極籌備,目前意向比較明確的包括建信人壽、工銀安盛人壽、交銀康聯人壽等銀行係保險公司,其中建信人壽已經提交了申請資料。
多個保險資管主體入市,意味著維持多年的保險資管9+1格局徹底打破。隨著9月4日中國保險資産管理業協會成立,保險資産管理正式進入群雄爭霸時代。
對於保險公司來説,自設資産管理公司既有利於提升投資收益,也可以做原來保險公司資産管理部門或資産管理中心不能做的事情,比如發行資管産品、受託外部資金做第三方資産管理、發行債權計劃等非標項目等。
保監會主席項俊波前不久表示,保險業改革發展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保險資産管理面臨難得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按照《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確定的目標,2020年全國保費收入將達到5.1萬億元。2014年到2020年,7年間保險資金可運用規模預計將超過20萬億元。
監管部門鼓勵保險資産管理行業加快業務創新、完善專業化管理體制的同時,也對風險管理相當關注。
9月25日,保監會發文對保險公司投資信託計劃的償付能力認可標準進行重新規範,調低了信託計劃的償付能力認可比例。多位研究過該份文件的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表示,此舉將對保險公司投資信託計劃産生較大影響,更多的保險資金將會流向債權計劃。
中小保險資管“搶食”
記者梳理髮現,保險資産管理公司的發起股東已經逐漸由以前的保險巨無霸轉變為中型公司甚至中小型公司。例如,此前獲批籌建的英大保險資管股東之一英大人壽前7個月保費收入10.7億元,在71家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45位。
最新獲批籌建的長城財富資管由長城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長城人壽”)和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工布江達長潤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建二局第三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共同發起籌建,註冊資本1億元,註冊地深圳市。
其股東之一長城人壽成立於2005年,總部位於北京金融街,大股東為北京金融街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按照保監會前7個月的統計數據,長城人壽前7個月保費收入15億元,在71家人身險公司中,排名第40名。
在2011年以前,保險行業資産管理“9+1”格局延續了6年,即人保、國壽、平安、中再、太保、新華、泰康、華泰和太平9家中資資管公司,及友邦一家外資保險資管中心。
變革從2011年4月開始。2011年下半年,原生命人壽(已更名為富德生命人壽)和安邦先後獲批並成立資産管理公司。2011年9月和11月,光大永明資産管理公司和合眾資産管理公司亦獲保監會批准籌建。3年以來,大陸新增保險資管公司(含批籌)達到13家。
瞄準第三方管理
中小保險公司積極入市設立資管公司,很大程度上是提升投資收益的需要。以債權投資計劃為例,通常的做法是保險資産管理公司尋找項目、評估風險後設計成債權計劃産品,然後向保險公司募集資金,購買債權計劃的保險公司需每年向發行方交付管理費用,管理費率相當於投資額的千分之二或者千分之三。
如果以一項投資額度5億元、期限為6年的債權計劃來算,僅管理費用總計就需600萬元。
一家保險公司高管表示,如果能成立資産管理公司,不但可以省去這筆管理費,還可以通過發行債權計劃獲得管理費收入。
除了債權計劃,發行保險資産管理産品、受託第三方資産管理也是保險資管公司非常重視的方向。“資産管理産品是個筐,什麼都可以往裏裝。”有保險資産管理公司人士直言,通過資管産品,保險資管公司可以做很多創新,過去很多沒辦法實現的想法都可以實現。
例如,可以嘗試將債權計劃項目作為基礎資産,結合久期和收益,創新開發相關保險資産管理産品,既可以使更多機構購買到債權計劃産品,也可以解決債權計劃流動性不足問題。
瞄準第三方資産管理,既是中小保險資管求生存的客觀需要,也是外部環境所致。大型保險公司積聚了逾6成的保費收入,他們的大多數資金都交由旗下資産管理公司管理。例如,在已有的8.58萬億元資金運用餘額中,國壽資産管理的資産規模超過2萬億元人民幣,平安資管管理的資産也超過萬億元。
以光大永明資産管理公司為例,光大永明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由中國光大(集團)總公司(股權佔比1%)和光大永明人壽保險有限公司(股權佔比99%)共同發起設立的保險資産管理公司。
開業初期,光大永明資産受託管理資産總規模約150億元,且全部為母公司光大永明人壽委託資産;截至2012年底,光大永明資管資産管理規模600億元,近400億為第三方資産,目前該公司總業務規模已突破3600億元。
收緊信託投資利好債權計劃
監管部門鼓勵保險資産管理行業加快業務創新、完善專業化管理體制的同時,也對風險管理相當關注。
25日,保監會下發了《保險公司償付能力報告編報規則——問題解答第24號:信託計劃》(下稱“24號”),對保險公司投資信託計劃的償付能力認可標準進行重新規範。
多位研究過該份文件的保險公司投資負責人表示,該文調低了信託計劃的償付能力認可比例,將對保險公司投資信託計劃産生較大影響,更多的保險資金或將會流向債權計劃。
“24號”文對保險公司投資的固定收益類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查詢信託産品)按照信用評級不同分為四類:信用評級為AAA級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賬面價值的90%作為其認可價值;信用評級為AA級以上(含AA級)但低於AAA級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賬面價值的85%作為其認可價值;信用評級為A級以上(含A級)但低於AA級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賬面價值的75%作為其認可價值;信用評級為A級以下或沒有評級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為非認可資産。保險公司投資的權益類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賬面價值的75%作為其認可價值。
對比此前發佈的相關規定,除了A級以下或沒有評級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則沒有變動,其餘計劃認可標準均下降5%。
保險公司之出臺該政策與保險公司投資信託計劃額度急速上升、相關信用風險積聚有關。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行業信託投資餘額1998.3億元,較2013年底增加555億元,增長38.5%,增速較快。
保監會26日發佈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8月底,保險業總資産已達94825.05億元,較年初增長14.40%,其中資金運用餘額85812.34億元,較年初增長11.63%,其中其他投資17794.55億元,佔比20.74%,佔比繼7月曆史性突破20%後繼續攀升。
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5月份撰文指出,保險資金在債券市場、信託産品等金融産品投資上,面臨的信用風險正在積聚,正在放大。信託等金融産品風險隱患逐步加大,交叉傳遞性強,需要行業提高警惕,務必要加強風險管理,避免成為最後“接棒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