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下探尚未止步
- 發佈時間:2014-11-28 00:29:3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在不到五個月的時間裏,國際油價重挫30%。在各方勢力博弈之中,國際油價下探之旅仍未止步。
在今年上半年,伊拉克局勢動蕩曾將國際油價推高至每桶110美元上方;而進入下半年,形勢卻急轉直下。
自7月至今,不足五個月的時間內,國際油價已跌破每桶80美元的關口,其中,紐約原油期貨價格累計跌幅達30.06%;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累計跌幅達30.8%。
油價下跌如此迅速,大多數人都始料未及。一時之間,業內對國際上各利益方博弈的猜想層出不窮。
專家普遍認為,政治目的、價格戰等可能是加速油價下跌的因素。從根源來看,油價下滑態勢持續數月難改,歸因于北美頁巖油氣革命引發的全球石油市場供需失衡。
“油價本身已經成為‘武器’,而引發這場戰爭的根本在於頁巖油氣技術革命的成功。”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兼總經理韓小平表示,在美國頁巖油氣産量激增的大背景下,原來向美國出口原油的貿易商紛紛把目光轉向亞洲。這使得沙特等中東國家寧可降價也要保住在亞洲的市場份額。
普氏能源資訊全球石油編輯總監埃斯瓦瑞·拉馬薩米認為,國際油價下跌的根本原因在於供需失衡。中東産油國維持高産、美國新增石油産能也不斷投放市場,而全球主要經濟體發展增速放緩,難以消化新增的産量,這導致市場供應過於寬鬆。
綜合來看,不管是否存在“陰謀論”,頁巖氣革命的持續發酵帶來的原油市場供應寬鬆的格局將長期存在。在專家看來,除非出現地緣政治衝突等“黑天鵝”事件改變當前供需格局,否則短期內國際油價難以大幅反彈。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戰略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表示,油價本來就是各方利益博弈的結果。本輪油價下滑,産油國損失了上千億美元,而中國和日本等石油進口大國石油進口成本大幅降低。“這輪國際油價下跌中,中國石油進口成本至少減少了200億美元。”
在成品油市場,國際油價不景氣的狀況將再次傳導到國內。根據成品油定價機制,到本週五(11月28日)24時,新一輪成品油調價窗口將再度開啟,國內成品油價格或迎來“九連跌”。
新華社石油價格系統11月26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11月25日,所有原油平均價格變化率為-3.94%。
據安迅思數據模型測算,若國際原油價格震蕩走穩,11月28日24時,國內汽柴油零售價理論下調幅度預計在每噸200元左右,測算到零售價格90號汽油和0號柴油(全國平均)每升分別降低0.13元和0.15元。
新華(大慶)國際石油資訊中心分析師李振國表示,國內成品油零售價格自7月以來已連續八次下調,累計跌幅為每噸1500元左右。倘若“九連跌”兌現,國內油價累計跌幅或超過每噸1700元。
在低油價的環境下,中國能源市場迎來進一步深化改革的良機。中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孫賢勝認為,在油價下跌、供需寬鬆的市場條件下,適合進一步推進成品油完全市場化的價格機制改革。同時,建議逐步放開原油進口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