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債權融資破冰 期貨業窮途突圍
- 發佈時間:2015-04-13 00:30: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田燕
放鬆監管、鼓勵創新的政策改變了長期以來金融行業的“生存習慣”,由分業走向混業。在券商創新轉型的過程中,期貨公司面臨的危機與機遇也被空前放大,畢竟,國內近一半期貨公司為券商背景。增加資本金、創新突圍成為期貨公司的共識。近兩年,期貨公司不約而同地採取開源擴徑增資的動作,從首家期貨公司創元期貨掛牌新三板,到期貨公司發行次級債券和次級債務的借入和發行機制明確,期貨行業嘗津股權、債權融資漸入征途。
券商係期貨公司將消失?
在券商業務創新轉型中,期貨公司未來創新面臨諸多挑戰。
2015年3月,中國證券業協會向證券公司、證券投資諮詢公司下發了《賬戶管理業務規則(徵求意見稿)》,擬允許合格的券商和投資諮詢公司等機構依法從事投資顧問,開展賬戶管理業務。
在券商歡欣鼓舞、公募基金驚呼“狼來了”的同時,期貨公司也嗅到了危機的氣味。
一位資深期貨行業人士表示,券商發力買方業務,其核心在於用自有或委託資金進行投資管理以獲取投資收益和資本利得並承擔投資風險,衍生品市作為買方業務投資標的和風險管理工具在券商轉型升級中將肩負重要使命,券商與期貨公司在衍生品領域展開競爭成為必然。“同券商相比,當前期貨公司在資本、人才、制度方面存在欠缺,加之資管業務、自營業務、兩融等業務已經成為券商重要收入來源,使得期貨公司未來創新空間更加有限。”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目前可交易的期貨品種共有47個(上期所14個,大商所16個,鄭商所15個,中金所2個),其中數量上僅佔4%的金融産品(股指期貨、國債期貨)在市場份額上佔據整個期貨市場的七成,而45個商品期貨品種則分享不足30%的市場交易份額。大宗商品與金融産品的市場交易量反差巨大。
業務競爭的同時,部分行業人士擔憂,券商係期貨公司或面臨被部門化的命運。
行業人士稱,未來,伴隨著多種國債期貨、股票指數期貨、期權以及個股期權等衍生品的推出,金融期貨還存在巨大發展空間。而目前在金融期貨上,券商已日益深度介入期貨市場,隨著國債産品的豐富、利率市場化以及匯率管理的鬆動,匯率波動加劇,銀行也將成為積極的市場參與者。
這將間接造成兩種後果。一是混業背景下,由於客戶群體的不對等性,經紀業務雙向開放其實並不利於期貨公司,證券客戶就近利用券商通道參與期貨交易的可能性遠遠大於期貨公司的客戶利用期貨通道從事證券交易的可能性,傳統期貨公司將直面與券商的競爭。二是伴隨券商發力買方業務,金融期貨對衝功能日益顯現,金融期貨品種也不斷豐富,券商在期貨及其他衍生品業務上介入更加深入。“由於通道業務的放開,券商係期貨公司失去獨立存在的合理性,可能逐步轉為券商的期貨或衍生品部,傳統期貨公司由於失去在期貨經紀業務的壟斷地位,進一步被邊緣化。”上述行業人士稱。未來,具有券商、基金背景的期貨公司或許迎來“去法人化”從而內化為部門。
山東一位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稱,某大型券商背景期貨公司是同類型兄弟公司觀望和追隨的標桿。
不少券商管理人士曾表示,在需要的時候,可以將期貨子公司研發、技術人員等直接“拿過來”或者“買過來”。就在上證50ETF股票期權上市之際,期貨公司就出現了一批有經驗的金融期貨研發人士出逃證券公司的現象。
據了解,目前,151家期貨公司中,有69家為券商控股。
上海一家期貨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在前幾輪“證期”並購潮中,券商與期貨公司股權合作並不是常見的“強強聯合”,而是大券商找小期貨公司、大期貨公司找小券商這樣的模式,潮涌過後,最終形成當前69家發展水準參差不齊的券商係期貨公司。餘下期貨公司伴隨著期貨行業發展,一部分在當前同質化競爭中舉步維艱,另一部分期貨公司則成長為優秀行業代表,在這部分非券商係優秀期貨公司中,不乏具有通過股權融合在人才、資金、管理等方面形成優勢互補的迫切現實需求,餘下券商則普遍規模偏小、競爭實力偏弱,很難實現有效對接,券商並購期貨公司的最好時機已經過去。
大批金融衍生品將出現
券商和銀行的創新也將為衍生品市場提供巨大的機遇。
繼銀監會、證監會雙雙推出資産證券化備案制後,4月3日,央行發佈公告稱,已經取得監管部門相關業務資格、發行過信貸資産支援證券且能夠按規定披露資訊的受託機構和發起機構可以向央行申請註冊,並在註冊有效期內自主分期發行信貸資産支援證券,即有資質的銀行和證券公司,可以自行發行信貸資産支援證券,只需備案,無需審批。
受此利好消息影響,當日銀行股表現強勁,全線飄紅。
同時備受鼓舞的還有衍生行業人士,有市場研究人士堅定地認為——一大批金融衍生工具將隨之誕生。
何謂信貸資産支援證券?
來自雪球網的一位證券投資學教授認為,信貸資産支援證券是一種抵押擔保證券,是指金融機構(主要是商業銀行)把其所持有的流動性較差、但具有未來現金收入的住房抵押貸款債權匯整合一個資産池,由證券機構以現金方式購入,經過擔保或信用評級後,以證券的形式出售給投資者,以便銀行融通資金並使住房貸款風險分散為眾多投資者共同承擔的融資過程。“此舉將原先不易被出售給投資者的缺乏流動性,但能夠産生預期現金流入的房産貸款轉換成為可流通的證券,是一種債權的轉讓行為。”
在這一過程中,銀行通過盤活現有無法利用債權後,在回收資金的同時可獲得固定息差,而證券公司通過發行這樣的債券可以賺取一系列手續費。這是開展信貸資産支援證券前所無法賺取的額外利潤。
市場人士認為,銀行和證券公司合作發行“信貸資産支援證券”將給它們帶來史無前例的機遇和創新紅利,美國1985年資産證券發行總量為8億美元,到1992年8月達1888億美元,7年中平均增長率為157%,到1996年上升到4.3萬億美元。目前發達國家的資産證券化無論是數量還是規模都是空前的。
規模前景巨大的資産證券化市場背後,衍生市場的空間也空前擴大,其機遇主要蘊含在資産風險的分散和轉嫁過程中,而在這一過程中,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將出現並被運用。
增資突圍
這既是券商、銀行的機會,也與期貨公司向“大期貨”轉型的戰略步伐不謀而合。
華南一位期貨公司老總指出,期貨公司創新的重要目標是向更進一步向金融衍生品服務轉型,提供投資組合方案,開展結構化産品設計,即運用期貨工具創設産品供客戶選擇。除了傳統的套保套利産品、庫存管理方案設計等業務,期貨公司還可以設計固定收益和衍生品合一的結構化産品(股權類、利率類、商品類、信用類、匯率類),解決傳統工具無法對衝的風險和期貨公司原業務不能滿足客戶需求的矛盾,還可以量身定做體現個性化服務的場外産品(基於互換模式、資産證券化、期權、大宗商品)。
在年初的期貨行業會議上,有期貨行業監管人士指出,期貨公司作為衍生品的仲介服務商,核心功能即在於服務實體經濟,實體經濟基礎環境的變化,必然引起我們業務模式和服務方式的變化,甚至是天翻地覆式的變化。這種變化,需要整個期貨行業重新學習、重新思考、重新定位,尋找全新的服務和發展方式。
上述行業人士指出,期貨公司介入資産證券化領域的風險管理,還需要多方麵條件,其中三點不容忽視,一是利率、匯率等金融衍生産品尤其是場內衍生品的推出,二是積累相關業務經驗,三是資本金的快速充實,這點尤為重要。
據記者了解,2012年以來,期貨業創新業務不斷開閘的同時,期貨公司凈資産不斷上升。中期協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全國期貨公司凈資産為522億元人民幣,較2012年增長14.29%。2014年全年及2015年初,期貨公司增資潮再度翻涌。
一家目前註冊資本1.3億元的期貨公司高管表示,目前資本規模偏低已嚴重威脅了公司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首先凈資本不足制約現有業務的發展,其次,公司戰略佈局更受掣肘。
上述行業人士稱,公司脫離同質化競爭的速度與能力,與資本的力量是密切相關的。銀行業混業經營後進入證券、保險、基金、信託、租賃業很快就佔有一席之地,除了他具備眾多的網點、客戶外,很重要的是其資本實力以及帶來融資能力。
業內人稱,目前有關部門正在研究適當放寬風險子公司準入標準,時間窗口有可能在2015年上半年。“由於風險子公司屬資本消耗型業務,註冊資本金高低決定其業務規模大小,無論標準降低與否,增加資本金是當務之急。”
一直以來,期貨經營機構準入資格一直較為嚴格,過去期貨公司不允許有自然人股東,股權結構相對簡單,隨著期貨市場步入新的發展階段,相關的監管也在放鬆,放寬期貨經營機構準入資格條件已經具備。2014年10月29日頒布的《期貨公司監督管理辦法》已經放寬了自然人入股,這為期貨公司在新三板掛牌提供了法律依據。
據全國股轉系統公司統計,2014年掛牌公司發行股票389次,發行融資額132.09億元;發行債券融資11.45億元,通過股票質押借款17.65億元。“新三板的融資能力不容置疑,期貨公司通過三板市場發行股票融資切實可行。”業內人表示。
期貨公司股權改革正不亦樂乎,創元期貨成功登陸新三板的嘗試鼓舞一些公司複製路徑的同時,期貨公司股份制改革及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漸入佳境。日前,期貨公司發行次級債引入資本活水的機制也得到明確,
而值得注意的是,業內人士指出,“次級債”和“信貸資産支援證券”並不是一回事,信貸資産支援證券由於抵押資産信用級別高,所以可以低利率發行出去;而次級債信用級別低,必須以高利率才能發行出去。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