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通期貨:提升機構投資者比例有利於市場穩定
- 發佈時間:2015-12-01 07:12: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郭偉瑩
截至今年10月末,期貨市場總體有效客戶104萬左右,一般機構客戶僅為2.1萬,佔比僅2%左右。近日,海通期貨總經理徐淩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提升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比例,有利於增加期貨公司權益,增強服務市場的能力,以及在市場波動上降低風險控制的壓力,也有利於市場整體穩定。
中國證券報:國內期貨市場機構投資者在近兩年發生哪些變化?
徐淩:目前期貨市場的機構投資者佔比還是很低的,相較于規模以上的企業,應該參與期貨市場去保值這方面的機構比例很低。針對整個交易量來説,還是一個散戶為主的市場。以海通期貨來説,散戶的機構大概佔到開戶數三成左右,如果是從保證金規模上看,可能佔了五成左右,保證金很大,從交易量、成交量來説,機構成交量大概只佔到兩成左右,80%都是散戶。
相比前兩年好轉很多,前兩年機構投資者佔比更低,從市場結構來説,股指期貨佔的比重更大,股指期貨佔整個市場七成,前幾年機構參與股指的比例更低,這幾年隨著基金、保險、券商這類機構入市後,特別是QFII、私募,這些機構是這兩年發展起來的,佔比有比較大的提升,總體而言還是以中小投資者為主的市場。
中國證券報:要增加機構投資者,期貨市場應該加強那些方面工作?
徐淩:這幾年包括中國證監會在內的管理層在大力提倡機構投資,比如私募,私募就是散戶機構化,集合散戶的資金去理財,從制度層面來説,一個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會穩定一些,更理性一些,風險控制能力、承受能力更強一些。從國家的發展來看,這個過程是必然的,由散戶到機構的演進,要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的制度,監管制度、市場基礎制度建設,都要向有利於機構投資者發展的方向轉移,實際上是繼續支撐,應該是更多的從機構投資者的角度,去滿足機構投資者的需求。
此外,投資者教育方面,因為散戶之所以去博弈,他是覺得這個市場是有機會的,更多的實踐教育他不具備風險控制能力,或者不具備風險承受能力,散戶畢竟在這個市場裏面的存活週期也好、風險控制也好,跟機構比要弱很多,比如説這次股災就可以很清晰的説明,如果是機構投資者,雖然有損失,但是相對風險控制能力要強,承受能力要強,不像散戶,不斷放大杠桿,缺乏理性的考量和思維,缺乏專業的團隊。
因此建議,通過市場的共同努力,建立一個融資功能完備,市場制度紮實,投資有效、有保障的資本市場,這是國家的大方向,也是機構努力的方向,讓更多機構投資者能夠發揮作用,讓更多的老百姓從市場發展中享受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盛宴,而不要自己盲目投資,如果是個人投資者有能力控制自己的風險,承受風險慢慢就成為理財機構了,基本是這麼一個邏輯,國外市場發展也是如此。
中國證券報:在發展和培育機構投資者方面,海通期貨有哪些經驗?
徐淩:這幾年,海通期貨一直不遺餘力的在做機構投資者培育工作,很清醒地看到,散戶的市場風險很大,作為公司來説,你不能服務機構,就證明你在市場上就不能成為主流的仲介機構,公司一直把服務機構投資者作為主要目標,海通期貨在發展過程中機構投資者的比重增了兩成、三成、四成,公司的目標是機構投資者佔整個公司比重六成到七成,目前離目標還有一定距離。
其次,在公司業務部門,培育機構投資者上,有一些客戶原本是需要保值,但是自己對風險的認識不足,就放棄了保值的機會,加之前幾年市場是單邊向好,現在是單邊向下,或者是不確定性增多的時候,機構投資者,産業客戶更多的應該利用期貨市場,去保值,去對衝風險,所以這幾年的努力是很有成效的,特別是股指期貨推出以後,公司把主要精力放在服務機構投資者上,包括保險機構,包括基金,包括券商,未來的方向也是堅定不移的,也要相信散戶構築的機構是長期的構成,機構成長了,市場才能夠更穩定,市場才能夠發展得更快。
中國證券報:對期貨公司來説,機構投資者比重的提升有什麼好處?
徐淩:直接的好處就是你的權益增加,你的服務市場的能力增加,你能夠培養更好的團隊服務機構的水準,能夠為你在市場波動上降低風險控制的壓力,因為散戶的市場壓力更大,如果機構投資者,本身有風險控制能力、承受能力,包括信譽度都相較于散戶市場來得更穩定。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