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大機構投資者 構建A股“穩定器”
- 發佈時間:2015-07-14 02:30:32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楊菲
監管層果斷出手,各類機構投資者協同出擊,A股市場近日迅速止跌反彈。在政府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決心面前,A股市場的信心正在快速恢復。
面對市場出現的非理性下跌,包括券商、基金、保險等各類機構投資者充分踐行了自己的社會責任,主動發起維護A股市場穩定的倡議,斥鉅資在二級市場買入股票,為化解市場恐慌情緒,穩住A股市場走勢起到了重要作用。伴隨著中國股市機構投資者隊伍的不斷壯大,他們正勇敢地擔當起A股“穩定器”的重要角色。
機構投資者在股市劇烈波動中充當“穩定器”的良好效果,在海外成熟市場中屢有驗證。以美國股市為例,這個有著兩百餘年曆史的市場,在發展初期以散戶為主的時代裏,不僅內幕交易橫行,而且市場波動極其劇烈,最著名的便是令世人無法忘卻的1929年大崩盤。此後多年,隨著機構投資者的壯大,數量龐大的養老基金、各類捐贈式基金、保險基金、對衝基金、互惠基金和大大小小的投資公司等構成了美國資本市場的主體,美股波動明顯趨緩,即便是如2008年次貸危機的嚴重系統性風險,也在機構投資者的合力“維穩”下安然度過。
機構投資者之所以可以成為股市的“穩定器”,一方面源自於其與散戶不同的長期價值投資理念,另一方面則是擁有更強烈的市場責任感。
從投資理念來看,機構投資者大多信奉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相較于散戶注重短期股價波動,機構投資者會更注重上市公司的基本面狀況,並通過長期持股來獲取合理回報。更重要的是,在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市場裏,博弈往往在“聰明人”之間進行,如果上市公司股價出現不理性的波動,就會有機構迅速介入,通過反向操作實現套利,股價勢必向合理價格回歸,從而有效地遏制了股市的大幅波動。
從市場責任感來看,散戶多抱有博取短期收益的投機心態,而在機構投資者眼裏,股市不僅是獲得利潤的場所,更是他們的“衣食父母”,需要精心呵護,所以他們有著天然的責任意識。因此,當市場出現系統性風險時,往往會有大型機構投資者挺身而出,穩定市場信心和趨勢。這一現象,不僅在海外成熟市場中屢屢出現。在本輪A股市場下跌中,多家券商、基金、保險等機構投資者也用真金白銀展示了他們對股市的責任心。
此輪A股市場的大幅下跌充分暴露出,國內股市依然呈現十分明顯的散戶化特徵。尤其是加入融資融券、場外配資等杠桿行為後,大量帶有“賭博”心態的個人投資者涌入,進一步放大了這種特徵。正是這種顯著的散戶化行為主導了此前A股泡沫的急速膨脹,並引發了隨後去泡沫時的快速下跌。由於在A股中佔比依然過小,機構投資者隊伍尚無法完全承擔起A股市場“穩定器”的職責。東方財富網Choice金融終端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一季度,機構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佔比不過32.45%。比較而言,海外成熟市場中,機構投資者持有的市值佔比往往達到70%左右,日均成交超過八成都由機構投資者進行。這充分表明,下一階段,中國應當從各個方面大力發展機構投資者,並大力培養如養老金、保險資金和公私募基金等具有長期價值投資理念的機構,讓中國的A股市場走出一波長期的、健康的大牛市。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