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型基金作為一類工具品種,早已成為小夥伴們理財籃子中的常備品。但是經常有些小夥伴問,究竟為什麼同一主題的指數基金差異很大?為什麼有些指數基金叫ETF、有些又是聯接?為什麼跟蹤同一指數的指數基金也存在收益率差異?
其實這些都是深入了解指數型基金的“入門問題”,本期工作室就專門介紹指數型基金的差異,綜合指數型基金類型、跟蹤標的、基金費率、增強指數基金、跟蹤誤差等情況來介紹指數型基金的“異”與“同”。
被動投資四胞胎
買之前先認清楚
目前指數型基金類型很多,簡單劃分可以分為普通指數型基金(有些LOF)、ETF基金、指數聯接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投資者在佈局前可以注意其中異同。
所謂指數型基金,就是以某一特定指數為標的指數,專門投資標的指數所有成分股,來跟蹤標的指數的基金産品。比如滬深300指數基金,就是全部投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的基金,簡單來説,就是按照指數成分股的名單和權重分別建倉這300隻股票,屬於被動投資,基金經理基本不進行主動選股。
指數基金運作的原理差不多,因為分為不同的類型,也有些差異。相較普通指數型基金,ETF基金是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一種開放式基金,存在一級和二級兩個市場,投資者可以在一級市場用一籃子股票進行申購和贖回,也可以在二級市場用現金買入和賣出ETF基金單位,相對來説玩法較多。但一級市場的門檻偏高,通常普通投資者都是在二級市場進行投資。
正是因為ETF基金對於普通投資者來説只能通過交易所二級市場交易,因此出現了聯接基金——發行一隻基金來買ETF,這樣就可以通過銀行渠道買賣。
普通指數型基金還有一類是LOF基金,相較普通指數基金能在銀行等代銷渠道申購贖回外,還可以在交易所交易。
而增強指數基金,是在運作指數基金時可以通過主動投資獲得更高收益而誕生的品種。主要是“被動投資為主、主動投資為輔”,一般80%倉位按照指數進行配置,剩餘20%的倉位進行主動管理以期增強收益的基金。
此外,指數型基金有權益類指數基金、債券類指數基金、QDII指數型基金,這些體現是投資標的的不同,比如權益類指數基金主要投資股票,而債券指數基金投資債券市場,QDII指數基金則是佈局海外市場,這些基金風險收益不同,穩健型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債券型品種,而願意做多元化配置的投資者可以佈局一些QDII指數基金。
注意費率差異
ETF基金相對來説費率低
指數型基金是一類工具型品種,無論指數基金類型是否存在差異,大概率跟蹤同一指數的指數基金所獲得的收益的差異應該是很小的,因此佈局這類基金需要注意費率差異——少出點費用就是賺到了。
ETF、普通指基、聯接基金、增強指基的費率都存在差異,投資者需要注意管理費率、銷售服務費率、託管費率等。尤其需要對比的是跟蹤同一指數的指數基金的費率差異,以跟蹤中證500指數的基金為例,目前跟蹤這一指數的指數基金大約有43隻(各類型分開算),其中最低的管理費有0.5%,而有些是0.75%、1%;託管費的收取也不一樣,有0.2%,其他的大部分為0.1%,銷售服務費方面,可以發現所有的ETF銷售服務費為零。
若將指數基金的管理費、託管費和銷售服務費合併為綜合費率,這些跟蹤中證500的指數基金費率其實差異很大,最低的為0.6%,而最高的達到1.75%,差異達到1.15個百分點。從基金類型來看,0.6%的綜合費率基本是ETF基金、ETF聯接基金,而相對來説費率較高的是增強指數型基金。基金管理費率方面,增強指數型基金一般為1%,標準指數型基金平均為0.6%。
此外,QDII指數基金的費率要略高於專門佈局A股權益指數基金。
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同樣指數基金産品,首選規模穩定,費率相對較低的産品,特別是定投客戶,每年節省下來0.5%,複利效應之下也會有差別。
跟蹤誤差大小最重要
除了費用之外,基金的跟蹤誤差也是值得投資者非常關注的,因為這是考察指數基金的一個重要方向。
所謂跟蹤誤差,就是指數基金錶現與所跟蹤指數表現之間的距離,由於基金存在申購贖回,倉位不能100%複製指數,這就導致天然存在誤差,優秀的基金經理會採取一些行為來彌補這一天然的缺陷。比如通過一定的選股來提高收益等等,但這樣的小動作並非每次都奏效,因此指數基金的收益差距就出現了。
實際上投資者可以通過基金公司網站,下載基金年報、季報等查看每個季度、年度基金與指數表現的差距,選取那些長期跑贏指數的産品。特別對於定投的投資者來説,如果每年能夠跑贏指數1%,幾年下來積累的複利就可以把同行遠遠拋在後面。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指數型基金跟蹤誤差,這是管理能力的體現,而不是單純看指數基金的收益,投資者最好選擇長期跟蹤誤差較小的品種。
究竟什麼是好的跟蹤誤差?其實控制跟蹤誤差是指數基金的一個基本目標,如果在規定的區間設置區間過大,可能是基金經理管理能力較差。數據顯示,一般指數基金契約要求跟蹤誤差在3%~4%以內,也有要求指數基金日平均跟蹤誤差不超過0.35%。投資者最好選擇日跟蹤誤差控制在0.2%以內或者年跟蹤誤差在1.5%以內的純指數基金,若是年跟蹤誤差在1%以內的品種更優。
從實際運作上看也需要注意三點,第一,大型基金公司或者某些量化方面有優勢的基金公司旗下指數基金跟蹤誤差較小。這主要是因為管理費、託管費等固定費用也是影響跟蹤誤差的一個原因,而大型基金公司談判能力更強,往往費率上有突破。
第二,定期調整指數成分股,也對跟蹤誤差會産生較大影響,這體現基金公司的管理能力。另外指數基金組合也必須持有一定的現金資産以應對贖回,相對來説採取實物申贖方式進行一級市場交易的ETF基金佔有一定的優勢。因此從跟蹤誤差來看,ETF這一品種最好。
第三,需要注意有些極端情況也會影響誤差,比如説套利資金較多時候會影響指數基金收益,一段時間內資金大幅涌入會影響指數基金收益,這經常發生;比如説市場大幅波動導致停牌股太多時也影響指數基金運作,進而影響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在股災和熔斷期間不少指數基金的跟蹤誤差都很大;比如有些分級指數基金曾出現套利,也影響指數基金經理運作;因此,最好選擇相對規模穩定且規模偏大的指數基金。
此外,基金會遭遇一些投資限制,導致不同基金的組合有所差別。比如某基金不能投資託管行、管理人股東等關係方股票,而這些股票恰好是基金所跟蹤指數的成分股,這對收益會産生一定影響。
名字相似
成分股可能截然不同
再談談為何同一主題不同指數基金的收益率差異會很大?這其實是同一主題下跟蹤不同指數所導致的差異。
以醫藥指數基金為例,除開分級基金,目前名字有“醫藥”的指數基金達到17隻,而今年以來業績最好的收益率達到11.83%,目前表現略顯遜色的收益率出現3.75%的虧損,兩者差異達到15個百分點左右。
出現這一差異,其實主要是因為跟蹤指數不同,比如表現較好的是跟蹤滬深300醫藥衛生指數的基金,其標的指數是為反映滬深300指數成分中不同行業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代表了行業裏相對強大的優勢醫藥企業。而今年表現偏弱的則是跟蹤標的為中證500醫藥衛生指數的基金,這一指數聚集了滬深兩市具有較高成長潛力的中小型醫藥衛生企業,成長優勢明顯。今年大盤股風格佔優,因此滬深300醫藥衛生指數基金錶現更為突出。
同樣,名稱中帶“消費”的指數産品也跟蹤不同的指數,也導致今年業績出現較大差異。從這個角度來看,選擇指數基金最核心還是看跟蹤指數的標的。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行業指數基金日益增多,雖然跟蹤的是同一類行業,但是跟蹤不同指數也會導致最後實際收益出現較大差異。投資者在選擇之前要辨別標的指數的成分股、權重股,以及風格特徵。尤其值得一提的是,A股市場往往風格差異很大,投資者需要重點看指數的風格,此外也需要關注重倉股的構成。
增強型是“雙刃劍”
今年積極效果多
跟蹤同一指數,但也存在純被動和增強型區別,而增強型是把“雙刃劍”,可能增厚收益,也可能吞噬收益。
正如此前所談及增強型基金,主要是指“被動投資為主、主動投資為輔”的基金,一般80%倉位按照指數進行配置,剩餘20%的倉位進行主動管理以期增強收益的基金。而從實際運作看,最近兩年更多為正效果。
數據顯示,截至5月20日,今年以來納入統計的73隻增強型指數基金(各類型分開算),其中區間凈值超越基準的産品達到44隻,佔比達到60.27%。去年也有多只增強指數基金跑贏了業績基準。
這也是同一指數基金收益率存在差異的原因之一。數據還顯示,今年以來增強指數型基金在區間內超越基準收益率達到5個百分點的基金有4隻(各類型分開算),還有不少基金持續長期相較基準收益率有明顯“超額收益”,這類基金值得重點關注。不過也有一些增強指數基金過去不僅沒有增強,還出現了業績虧損。
投資者需要注意,從歷史數據看,牛市中一般增強型指數基金不敵純指數基金,而熊市中增強型指數基金錶現更好。此外,隨著股指期貨、融資融券業務的推出和深入應用,增強型指數基金有了更多的投資策略和增強手段,有望增厚收益。投資者最好選擇量化投研能力較強的基金經理管理的産品。
注意等權重也有影響
有一個影響是普通投資者不太注意的,那就是跟蹤同一指數,是否“等權重”也影響最後,而且影響很大。
採取等權重的基金數量並不是太多。數據顯示,目前全部指數基金“等權重”的品種大概有27隻(A、B算兩隻),主要是180等權重、上證50等權重、標普500等權重等。
何為“等權重”?以博時標普500ETF和大成標普500等權重為例,前者跟蹤的是標普500,採取市值加權法;而後者跟蹤的是標普500等權重,同樣是標普500,但賦予每個指數成分股相同的權重,並通過定期調整,確保單個成分股權重相等。
“等權重”有啥好處?等權重指數相對提高了中小市值股票的權重,通常波動幅度要大於市值加權指數。若市場偏向中小盤股,等權重收益率較高。
不過,若是去年下半年偏大盤藍籌股市場環境,則“等權重”類收益率要低於普通指數基金。海外市場來看,“等權重”也往往有這一表現。若看好中小市值的藍籌股的投資者,可以在同等情況下選擇“等權重”類基金。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