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牛市發基金也虧錢? 新生基金掙紮在生存線上

  • 發佈時間:2015-06-15 09:29:2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成立初期就趕上牛市,似乎是一件千載難逢的喜事,但實際情況表明並非如此。和2006年至2008年之間成立的8家基金公司一樣,2014年之後成立的7家基金公司也“出生”在牛市,這些牛市中的“新生兒”也都沒有“牛”起來。

  牛市已經持續半年,不少基金公司借勢實現了質的飛躍。而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新基金公司依舊在生存線上掙扎,牛市,似乎離它們還很遙遠。

  發育相對遲緩

  借牛市東風,今年新發基金數量猛增,前五個月319隻新發基金的數量接近去年全年的發行數量,鵬華、易方達等基金公司發行數量甚至超過了15隻。然而,就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依舊有一些基金公司“按兵不動”。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12日,今年以來有19家基金公司尚無新基金髮行,而天治和泰信已連續2年未發行新基金。不過,中國基金報記者進一步統計發現,中加、浙商資管、永贏等多家基金管理人已經向證監會上報新産品,其中,鑫元、天治和泰信均有3隻以上新基金待發。餘下的圓信永豐、上銀、諾德、金元順安、華宸未來、紅土創新、富安達和東海等基金公司仍未見“動靜”。

  在這些基金公司中,新基金公司佔據了大半。一家未發行新基金的公司市場部人士表示:“牛市下基金髮行數量暴增無疑是對渠道的一種壓力,任何渠道都會存在排隊的情況,而小基金公司沒有任何優勢。”

  其實,隨著公募準入門檻放開,基金牌照紅利漸失,越來越多的公司進入這個市場,儘管牛市氛圍之下奔私現象越發嚴重,但公募基金業絲毫未停止擴張的步伐。

  截至今年6月,基金管理公司共有102家,其中,成立於2014年之後的有7家。成立初期就趕上牛市,似乎是一件千載難逢的喜事,但這些公司的實際情況表明並非如此。

  滬上一家新基金公司市場部人士坦言,由於牛市的關係,董事會對基金公司的戰略目標進行了修改,原先的3年盈利時限更是大大縮短。“雖然借助牛市有可能迅速做出業績,但是,競爭也更加激烈。”

  數據顯示,這7家基金公司中僅有北信瑞豐規模稍大,但也只達到61.29億元。算上2013年至今成立的24家基金公司,能夠達到行業公認的200億元盈利線的也只有前海開源、中融、興業和國壽安保4家公司。

  因此,上述滬上基金公司人士苦惱地表示:“即使是牛市,發基金也是要虧錢的。”

  借特色謀發展

  就全行業而言,2007年牛市過後是公募的低谷期,長達7年的熊市讓基金公司不得不依靠固收産品來維持規模。

  地處陸家嘴的一家規模靠前的基金公司副總説,在這7年中,基金行業失去了不少投資者的信任,而且,由於人才短缺,新基金公司往往很難立馬取得成績。

  數據顯示,2006年至2008年之間成立的基金公司共有8家。這8家基金公司也是“出生”在牛市,也一樣沒能真正“牛”起來,最新規模均未能進入行業前列,其中規模最大的中郵基金也僅以659.89億元排在第29位。

  同樣的牛市,同樣的境遇,對這些“新生兒”來説,誕生於牛市似乎並非幸事。

  不過,上述副總也表示,對基金公司來説,牛市所帶來的不單單是規模上的效應。

  事實上,不少新基金公司開始另辟蹊徑,非公募業務就是最大的寄託,因為通過專戶或者子公司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盈利。

  德邦基金公司總經理易強就曾道出了很多次新基金公司的思路:“相比一些大型基金公司,次新公司在專戶新業務方面可能更容易起步。未來,在傳統産品無法與老牌基金公司抗衡的情況下,專戶將成為次新基金公司發展的重要突破口。”

  除了個別基金公司,已成立子公司的基金公司已經大致覆蓋了整個行業,在公募領域發展並不迅猛的平安大華、金元順安等公司在子公司的發展方面甚至可以與不少老牌基金公司相比。

  百舸爭流,對於後來者而言,如何站穩腳跟成為必須考慮的問題。顯然,公募已達成共識,“特色”是最佳突圍之道。例如,若不是新三板的突起,紅土創新和九泰基金也會與一般新基金公司一樣,但正是借助了此類特色,兩者在專戶發展上勢頭驚人。

  “做出‘特色’一定是未來公募基金髮展的主流。”上述副總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