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公司連爆風險 基金風控警報長鳴
- 發佈時間:2014-08-21 08: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明江
“剛剛賺的錢還沒有捂熱,沒想到風險就來了。”當聽到萬家旗下子公司萬家共贏爆出8億資金遭到第三方挪用後,某公募基金公司子公司相關人士感嘆説,錯過了前幾年信託業大賺錢的時代,卻趕上了危機四伏的風險時代。
8月13日,萬家共贏發行成立的“萬家共贏景泰基金系列專項資産管理計劃”約8億資金遭深圳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景泰基金”)惡意挪用被曝光,引爆市場。這起6月發生的事情至曝光已經過去2月,而該筆款項中的5.9億元意外出現在金元百利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簡稱“金元百利”)資管計劃所投資的深圳吾思十八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簡稱“吾思十八期”)賬戶中,另有2億被用作償還深圳中行一即將到期的理財項目。
目前事情的矛頭基本都指向了第三方李志剛以及佳泰地産實際控制人李瑞峰(音),其均已被公安部門控制。而其他相關涉及方並未主動出來承擔責任。繼萬家共贏、金元百利等表態之後,最新的表態方中行表示,不會兜底。
事情尚未有定論。不過,這已經是今年以來第三起基金子公司旗下項目的危機事件,且幾乎都和地産項目相關。最早的一期是今年6月份,財通基金旗下子公司涉及光耀項目,但是並未爆發實質性的兌付風險,第二起則是華辰未來基金公司旗下子公司的華辰未來志高資管項目,目前仍在三方協商討論中。而萬家共贏8億資金遭到挪用則是最受關注的一起案件。
接連三期基金子公司危機事件毫無疑問敲響了該行業的警鐘。實際上,在今年2014年4月,證監會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從事特定客戶資産管理業務風險管理的通知》,從資金池業務、“一對多”通道業務、投資範圍、激勵機制和母公司公募基金規模等方面對基金子公司業務進行了規範和約束。
中誠信國際認為,2013年基金子公司的爆髮式增長與2012年的信託業爆髮式增長有類似之處,業務模式也與此前信託業務模式同質性較高,如何有效控制風險在渠道內的累積有賴於有效監管。
8億不翼而飛暴露問題
在萬家共盈8億資金遭到挪用(其中5.9億元出現在金元百利旗下項目的賬戶中)爆出後,金元百利在當天召開了新聞發佈會併發布了澄清公告,對事情進行了一定的還原。
金元百利作為金元惠理基金的子公司,其在澄清公告中表示,2013年8月—12月,金元百利連續發行5期資産管理計劃,募集資金共計4.923億元。在計劃成立後,以全部委託財産投資參與吾思基金髮起設立的“吾思十八期”,成為該合夥企業的唯一有限合夥人。“吾思十八期”以募集資金通過中國銀行深圳上步支行向融資人云南豐華鴻業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簡稱“豐華鴻業”)發放委託貸款,資金用於投資豐華鴻業位於昆明市官渡區西部的寶華寺城中村及棚戶區改造項目,這實際上是一個一級土地開發項目。
據金元百利介紹,該項目由中國銀行深圳上步支行擔任投資顧問,公司“當時當作通道業務來運作”。融資方以佳泰地産持有的豐華鴻業70%股權以及豐華鴻業對當地政府的應收賬款作為質押。
2014年6月,豐華鴻業方面向金元百利提出要置換其所質押的股權,為了保證風控,金元百利要求其以6億元置換股權。
而在另一邊,同是今年6月初,萬家共贏與深圳景泰一起成立了“萬家共贏景泰基金一號至四號專項資産管理計劃”,資金金額8億元。從公開材料可以獲悉,該産品投資于與中國銀行雲南分行有個人房貸業務合作關係的開發商的部分售房受益權。
幾天后,“吾思十八期”賬上收到5.9億元資金。令金元百利方面感到意外的是,這筆資金的轉賬來源既不是吾思基金,也不是佳泰地産,而是來自於景泰基金一期。
很快,萬家共贏發現了前述資産管理計劃的資金遭到第三方挪用。6月22日,萬家共贏以資金被強行挪用為名,向楊浦區公安局經偵報案,深圳景泰和深圳吾思的實際控制人李志剛和豐華鴻業的實際控制人李銳鋒被帶到楊浦區公安局。
根據金元百利方面的消息,“吾思十八期”的確收到了5.9億元,但目前處於凍結狀態。對於此筆款項的歸屬,等待法院合理合法的判決。“公司完全不了解深圳吾思基金、景泰基金與萬家共贏之間的合作關係和合作內容。”
而在發佈會上,金元百利總裁吳自力表示:“他要把這個錢置換他的股權,我們並沒有規定這個錢要從哪來,因為深圳景泰一期也是他控制的,吾思他也控制的,説不定他吾思又發一隻基金來還我錢,這個錢我並不追究它的來源。”
而萬家共贏在隨後的官方聲明中稱,公司方面已經第一時間向監管機關和相關部門報告,積極採取措施,目前已經有效控制相關資産,能夠保障投資人本息安全,資産管理人將全力維護資産委託人的權益,確保資産管理計劃按期或提前兌付。但萬家共贏拒絕披露更多的細節。
“該項目找到我們公司的時候,我們給否決了。當初沒接這個項目是對的。一般企業戶無法時時監管資金流向,必須託管;基金公司必須保留一個章,雙方蓋章才可以劃款。沒想到這一點瑕疵變成大漏洞。”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
子公司風險警報
業內認為,上述三家基金公司子公司所涉及的維基並不是個案。
截至2014年3月末,共有67家基金管理公司成立子公司,註冊資本合計32.30億元,其中60家基金子公司開展了專項資管業務,管理賬戶4186個,管理資産1.38萬億,相當於公募基金管理資産規模的約40%;投資範圍也較公募基金大大放寬,涵蓋現金、銀行存款、股票、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央行票據、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産支援證券、商品期貨及其他金融衍生品、未通過證券交易所轉讓的股權、債權、其他財産權利和證監會認可的其他資産。
有分析認為,相較于一年半以來萬億的快速擴張速度,基金子公司的風控體系、人員隊伍尚不成熟,在過度強調業務擴張的激勵機制等多方面影響下,風險不斷累積。同時,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的迅速膨脹加大了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因素。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房地産業務。“你看如今暴露出來的基金公司子公司危機,哪一個不是和房地産項目相關。現在限購放開了,説明房地産市場環境不好,所以日子會不好過。”有金融高管如此説。
華泰證券房地産分析師曹光亮則認為,其實房地産通過信託、基金子公司等這些影子銀行的手段來融資的風險還是相對其他行業要小的,因為它的抵押物、變現能力都是比較強的。為什麼大家關注到很多的房地産項目出事,是因為房地産項目本身的基數太大了,這就很難保證每個項目都是優質的。
基金分析師王群航則表示,銀行不敢做的信託來做,信託不敢做的子公司來做,所以子公司這塊風險是很大的,而其中最大的風險其實還是通道涉及的資産這塊。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基金子公司本身的風控能力較信託公司要弱,運作的項目出現風險概率加大。同時,與信託公司相比,基金子公司普遍存在人才和經驗匱乏的問題,加之盲目擴張,對於項目的把控力度較弱。基金公司子公司介入的某些項目,所承擔的風險和能夠獲得的收益明顯不對等。
不過,投資者已經開始用腳投票。某權威網站做的一項調查顯示,有60.4%的受訪投資者表示,以後不會投資基金子公司的資管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