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萬家共贏8億資金被離奇挪用 基金子公司高杠桿存隱憂

  • 發佈時間:2014-08-18 11:40:0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房地産進入調整,基金子公司的風險會有蔓延的態勢。基金子公司在房地産項目投資方式上所受監管相對寬鬆,對資本金也沒有過多要求。這也是基金子公司在地産項目上大幅擴張的原因。然而基金子公司資本金普遍以千萬計,而公司運作的産品規模卻是幾億甚至幾十億。在如此高的杠桿倍數的放大效應下,一旦出現償還能力問題,依靠基金子公司目前的資本恐難以償付

  8月13日下午,花旗大廈的36樓,已裝修完畢的半個樓層擠滿了記者。當天,萬家基金子公司萬家共贏資産管理公司被曝旗下産品有8億元資金遭到第三方惡意挪用。隨後,另一家同在上海的金元惠理基金子公司上海金元百利資産管理公司也牽涉其中。

  僅僅一小時後,金元百利宣佈召開緊急發佈會,剛剛上任1個月不到的金元百利總經理吳自力詳盡敘述了事件的整個過程。而投資者廣為關注的約800萬元第一期利息兌付問題,答案可能是:“遙遙無期”。

  資金被挪用

  今年6月下旬,萬家基金旗下子公司萬家共贏資産管理公司(下稱“萬家共贏”)發現其發行的一隻總額近10億元的有限合夥理財産品遭遇第三方惡意挪用。經查,遭遇挪用的8億元資金有5.9億元出現在金元百利公司一隻産品的賬戶上,另外2億元被用於償還深圳中行的一個到期理財項目。金元百利的這只産品的合作方是深圳吾思基金,一家專注于地産項目的私募基金管理機構。這家機構與深圳景泰的實際控制人同為李志剛。

  之後,萬家基金緊急行動後,目前被挪用的8億元資金已經追回1億元,另外7億元在銀行凍結,實現保全,但存在權屬問題,還需通過法律手段解決。

  “現在等待法院的判決,一切細節問題由於涉及到刑事訴訟,我們目前不方便透露。”萬家基金相關人士表示。

  在當天的發佈會上,吳自力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上述有限合夥理財産品名為“萬家共贏景泰基金一號至四號專項資産管理計劃”。該計劃按照資産管理人與深圳景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簽訂的協議,投資于與中國銀行雲南分行有個人房貸業務合作關係的開發商的部分售房受益權。然而今年6月20日,深圳景泰在資産管理人和投資顧問均不知情的情形下違反合夥協議,擅自變更景泰一期基金的投資策略,將資金用於其他用途。

  資料顯示,吾思基金2013年9月份和金元百利聯合發行過一期産品,即“金元惠理·吾思基金城中村及棚戶區改造1號專項資産管理計劃”;2014年1月份又發行“吾思基金城中村及棚戶區改造二號投資基金”。

  另據了解,金元百利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理財産品原本定於8月12日付息,但這只規模約為5億元的産品已經宣佈違約。吾思基金此前為了救急,通過深圳景泰挪用了萬家共贏産品的資金。

  吳自力的話語裏充滿困惑:“這個項目前景良好,我們並不知道李志剛會被抓進去,我們投資的有限合夥理財産品確實收到了5.9億元,但是法院沒判,你們哪知道這個錢就不是我們的呢?”

  事實上,上述項目即基金子公司的“通道業務”。按照吳自力的説法,這個項目通過中國銀行深圳上步支行向融資人云南豐華鴻業房地産公司發放貸款,資金用於昆明官渡區寶華寺城中村和棚戶區改造項目。通道費為0.6%,數額為300余萬元。

  此外,上述産品原本期限12到18個月,預計收益9.5%到13.5%,第一期産品募集規模5億元,第二期産品募集規模1億元。 原本金元百利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理財産品原本定於8月12日付出第一筆利息,約為800萬元,不過按照吳自力的説法,目前何時付息還“未有確定時間”。而總共5期的利息總額高達5000多萬元的利息同樣未有確定時間。

  對於如何解決,金元百利出具了一系列方案,其中包括:項目公司的風華鴻業70%的股權質押和將近4億元的應收賬款;其次,與昆明官渡區政府就如何繼續推薦寶華寺項目一級土地繼續開發的工作計劃。通過多種渠道聯繫寶華寺項目的接盤方,洽談接盤事宜。

  而資金被挪用的萬家基金一方,也在之後發出聲音。 萬家基金相關人士之後給媒體發來的聲明中這樣表示:就媒體報道涉及公司産品事宜,萬家共贏資産管理有限公司特此聲明,在此事件中,公司第一時間向監管機關和相關部門報告,積極採取措施,目前已經有效控制相關資産,能夠保障投資人本息安全,資産管理人將全力維護資産委託人的權益,確保資産管理計劃按期或提前兌付。

  萬家共贏公司某不願具名的高管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們不願意看到類似的事情發生,也相信只是偶然現象。

  “這件事情出乎意料,不一定每一家基金公司子公司都有這個問題,今年信託行業也有不少問題,金融行業對於此類事件應該是事前防範,事後補救,只要相關工作做到位,發生風險的概率就會低”。

  不過,上述高管還對記者透露,不管是從律師方還是哪一方,他們對5.9億元的資金歸屬,絲毫不擔心。

  兌付高峰疊起

  今年以來,基金公司子公司兌付風險頻繁出現。 除了萬家共贏和金元百利,多家基金公司旗下子公司更是出現危機。華宸未來同樣在近期遭遇兌付危險,不過牽扯到更多問題。

  據記者了解,近日,華宸未來基金子公司華宸未來資産旗下“華宸未來-湖南信託志高集團專項資産管理計劃”因投資標的淮南志高歡樂園項目停工,面臨違約風險。

  華宸未來基金負責人表示,項目方目前正在進行資産和債務重組,預計兩到三周內就會簽署協議。引入重組方後,將對資産進行處置,沒開工的項目也會重新開工。

  據華宸未來基金負責人介紹,華宸未來基金目前已經和“華宸未來-湖南信託志高集團專項資産管理計劃”的投資人進行了溝通。項目出了風險,投資者雖然擔心,但是相對於信託貸款的債權金額,由於淮南志高的資産負債率較低,抵押物價值充足,不管從行業來説,還是企業自身來説,這塊資産的質地較好,也不涉及複雜的産權關係,投資者對風險的解決比較樂觀。

  上述負責人表示,“該項目屬於當地的重點項目,符合産業轉型方向,當地政府也非常重視,加上抵押物的處置,相對來説安全比較有保障。公司會跟相關方保持積極溝通。”

  據介紹,“華宸未來-湖南信託志高集團專項資産管理計劃”于2013年7月份成立,2015年7月份到期。投資者有100人左右。此外,華宸未來資管計劃的規模為3億元,到期日為2015年7月存續期24個月,今年7月已經到了付息日,兩期計劃的第一年年度利息分別為1458萬元和1840萬元。由於不能付息,已經事實違約。現因融資人生産經營出現困難,並正在進行資産重組,未能在付息日支付第一年利息,從而相應的信託計劃未能進行收益分配。鋻於目前項目的實質性風險狀況,已經觸發信託提前到期的條件。這是日前華宸未來資産在臨時公告中所稱。

  《國際金融報》記者多次撥打華宸未來負責人萬雲的電話,卻一直處於無法接通的狀態。

  萬雲此前公開對媒體稱,已經和相關方面溝通,考慮起訴國元信託連帶起訴湖南信託這2個合作方,湖南信託在資金劃撥上並沒有按照工程進度進行劃撥,而是信託成立後一次性就打出去。湖南信託在資金劃撥上存在管理疏忽,華宸未來資産接下來將主要就此進行起訴。

  就在年初,財通基金子公司財通資産在去年12月17日30日分別發行的兩期光耀揚州·全球候鳥度假地資管計劃因債務人光耀地産的資金鏈斷裂存在兌付危機。而財通基金曾在事件發生後公開表示,公司擬定了三套風險處置預案,主要包括項目公司股權收購、債權轉讓、資産處置變現等三種方式。

  根據最新情況,財通資産已經選擇資産處置變現,也就是拍賣項目土地和項目公司股權的方式追回本金和預期收益,而最快在1-2個月左右事件將得到妥善解決。

  “基金公司子公司之所以出現如此眾多的問題,因為目前他們的業務方向基本和信託差不多,信託能做的大部分業務基金公司子公司同樣也能做。因此,在野蠻生長的背後,基金公司子公司遇到危機是遲早的事。”上海某基金公司副總經理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據了解,基金子公司的資管産品按照業務類型主要分為通道類業務和融資類業務,主要包括:房地産項目融資、地方財政平臺融資;基於傳統證券投資(專戶)業務延伸的股權質押和資産證券化業務等。房地産融資和與地方政府的基建類項目佔據基金子公司主動管理類業務的七八成。由於基金子公司的“萬能牌照”投資範圍與信託公司無異,在2012年底後經歷了爆髮式增長。

  好買基金首席分析師曾令華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目前來看,很多信託會在今年的七八月份出現兌付高峰。其實,各種信託或類信託業務競相模倣,在業務模式上並無太大區別,因此,在房地産信託出現問題之後,就會集中爆發。

  監管將從嚴

  不過,基金子公司狂飆猛進的背後,隱藏的風險的確“一觸即發”,不過,儘管發展迅猛,監管層並未掉以輕心,監管政策也一直在加強。 中國基金業協會今年6月專門制定了《基金管理公司風險管理指引(試行)》,單獨用一個章節提出了子公司的管控風險,要求基金公司防範子公司可能出現的風險傳遞。

  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基金子公司在房地産項目投資方式上所受監管相對寬鬆,對資本金也沒有過多要求。基金子公司資本金普遍以千萬計,而公司運作的産品規模卻是幾億甚至幾十億。在如此高的杠桿倍數的放大效應下,一旦出現償還能力問題,依靠基金子公司目前的資本恐難以償付。

  數據顯示,在野蠻增長下,基金子公司背負著高杠桿。67家基金專戶子公司的合計註冊資本僅為32.13億元,相較于1.38萬億的管理資産,“杠桿”高達429倍。其中,基金子公司中,有29家註冊資本僅2000萬元,佔比43.28%。基金子公司業務將面臨著信託的剛性兌付問題,對於註冊資本平均不足5000萬的資金子公司,高杠桿下,未來償付能力堪憂。

  “基金公司子公司的通道業務的風險應該被重新認識,子公司的新業務本來是信託公司的優勢,基金公司子公司介入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風險,而且風險和收益明顯不對等。基金公司子公司此次集中爆發的這些問題都是之前積累的問題所留下的。”上述深圳公司人士表示。

  不過,對於這些問題,監管層也一直很重視。早在今年5月,證監會就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從事特定客戶資産管理業務(即專戶業務)風險管理的通知》,要求子公司儘快建立健全風險管理制度,這則《通知》被視為基金子公司版“99號文”其中就規定了子公司專戶産品募集的資金“不得開展資金池業務”,且子公司不能通過“一對多”專戶開展通道業務。此外,嚴禁員工私下接受融資方任何形式的回報。這也被業內人士認為對於基金子公司的監管借鑒了信託的監管方式。此前,只有2012年底證監會公佈的《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暫行規定》,子公司業務基本不受限制。

  除了監管層的“三令五申”的政策以外,基金子公司練好“內功”也開始變得分外重要。

  上海某行業分析師也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基金公司子公司開展各種業務無可厚非,不過迅速膨脹的業務,對基金子公司的風控能力無疑是個重大考驗。基金公司子公司只有練好內功,如在事前風險控制、設立完整的投策會,風控委員會等完整的體系,再去開展業務,可能會更好防範風險。

  “基金子公司做通道類業務主要面臨三大問題:一是權責不清,一旦出現問題就會出現銀行、基金子公司相互推諉的情況;二是資管規模擴張太快,意味著風控方面相對薄弱;三是基金子公司自身實力有待加強。儘管是通道,也算是背負幾萬億元的風險,無異於小馬拉大車,很容易翻車。”格上理財研究中心研究員王燕娛這樣對媒體表示。

  錢景財富分析師也表示,由於基金子公司通道業務過大,會面臨更大的剛性兌付和道德風險。由於部分地産項目並不符合信託公司合規和風控的硬性要求,而基金子公司卻可以突破相關標準,這樣可能會出現項目不能如期兌付的問題。基金子公司本身的風控能力相較信託公司要弱,運作的項目出現風險的概率加大。此外,與信託公司相比,基金子公司普遍存在人才和經驗匱乏的問題,加之盲目擴張,對於項目的把控力度較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