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蹤基金一季報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2016年成立的債券基金,當年報顯示有機構持有份額佔比在80%以上的基金有220隻,其中72隻2017年以來的回報率為負,佔比33%。並且有77隻成立以來的收益為負,佔比35%。
連日來,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調查採訪了十多家公私募委外基金,其中僅少數面臨贖回壓力。而業績仍是委外的一大風向標,按照目前的委外收益情況,以及當前趨嚴的監管環境,到期不續開始出現苗頭。
監管趨嚴
4月25日,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專戶相關負責人表示,“最近確實有部分機構客戶提出了贖回申請,不過目前我們公司産品保持正常運作,沒有出現異常。”
另一家華南基金公司的人士也對記者表示:“聽説有些公司確實在贖回,但量不是很大。”
不過,在記者調查採訪的十多家有委外業務的公募和私募中,大部分都表示,公司暫時還沒出現委外贖回,僅個別表示有贖回現象。
一家管理著近10億銀行委外權益投資的私募人士告訴記者:“我們跟銀行進行了溝通,他們主要是清理一些不合規的委外,主要是一些通過嵌套加高杠桿,以及投地産等非標業務的,我們的業務比較透明規範,目前委外贖回對我們沒有什麼影響。”
一家公募人士表示,“4月10日剛出6號文指導意見時,我們曾及時與銀行、債市聯繫較緊的賣方交流,彼時反饋是銀行、債市人員對此重視程度不高;但再過兩天,待銀監會文件頻頻傳出,再溝通時,市場,尤其債市首先開始重視程度上升;現在,銀行對此重視程度也有所上升。”
據其介紹,“一些地方銀監局已經開始進行現場檢查工作,且表示重視程度較以往都更嚴。”
最新消息是,近期銀監會已安排3個省份的銀監局對共計5家城商行的委外情況進行摸底。
據悉,目前銀監會發的文分兩種:一種是銀監會的宏觀指導意見,另一種是銀監辦下發的自查文件,二者均不是最終出臺的細則,目前仍是自查階段。
“自查期限貫穿整個二季度,但銀監局現在就開始進行檢查工作,表明自查工作進度較快。不少銀行此前抱有僥倖心理,最多只是新增業務略有收斂,目前其對金融監管的重視程度還在提升當中。不過,在檢查結果及監管細則出臺靴子落地之前,料銀行不會掉以輕心,同時市場對此的重視程度也在提升。”上述基金人士表示。
不過,對此,業內並不太悲觀,一家大基金公司的人士也向記者表示:“銀行去杠桿、貨幣政策收緊是二季度債市的主要壓制,銀行委外資産收縮顯示去杠桿初步啟動,國內債市或持續承壓,但考慮目前債券收益率水準,其調整幅度或有限。”
一季度成績單
一位華南私募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從2015年管理銀行委外基金,目前規模近10億。我們近期減倉不多,我們買的標的是一些行業的龍頭,以及成長性較好、有業績落地的股票,沒有跟風去買概念股,所以委外贖回對我們産品的影響不大。近期我們投資風格沒有太大變化。”
另一家受託委外資金做權益投資的私募總監也表示:“我們一貫堅持的是自下而上的策略,選擇我們經過深度調研的股票。”
那麼,銀行對什麼樣的委外業績表示滿意呢?
上述華南私募人士表示:“每年銀行會調整一些委外投資機構的名單,根據業績調整委外的規模。委外要求不高,年收益8%-10%就會滿意了。他們也會根據其他機構的表現來定,如果其他做的好,你做的不好那給的錢就會少些。”
他表示,8%-10%的收益對於權益投資類的委外基金來説,並不算很高的要求。“今年以來我們旗下産品平均收益已經有五六個點了。”
一些基金面臨著贖回或不能續約的命運。一家大型私募機構人士則告訴記者,“我們委外去年接了五六億,主要是量化投資,因為期貨不活躍,所以收益不好,沒有達到預期收益。大約去年的收益是3%-5%。因為業績做得不好,沒辦法收提成。只能拿到固定管理費,但這些管理費對私募來説根本無法覆蓋成本。我們達不到收益,不會要我們填補這部分差距。”
他表示,“委外一般是試用一年,到期好的就續約,不好就無法續約了。提成一般是超過某個點就按二八提成。”
“有的機構對委外要求高,有各種限制,比如權益類投資要有15%-20%的收益,回撤控制在3%,有些要求苛刻,我們也會主動放棄。有的銀行充分調研後信任你,不規定收益,讓你自由根據市場情況操作。”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除了權益類投資之外,委外在債基等固定收益類的投資才是大頭。不過債基的表現不如預期。
據Wind數據統計顯示,去年成立的債券基金,2016年報顯示有機構持有份額佔比在80%以上的基金有220隻,其中72隻今年以來的回報率為負,佔比33%。並且有77隻成立以來的收益為負,佔比35%。
而對債市,銀行的普遍收益目標在4%以上。然而,在去年成立的220隻債基中,自成立以來能達到4%以上收益的僅有14隻。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