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基金 > 私募人物 > 正文

字號:  

私募猛人辛宇:市值從5000萬幹到120億秘笈

  • 發佈時間:2015-10-13 10:55:1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辛宇,廣東澤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

  

  

廣東澤泉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辛宇

  10月10日,在深圳凱賓斯基大酒店舉辦的主題為"價格交易與擇時避險"的金斧子澤泉投資交流會上,辛宇這樣自述:"我叫辛宇,目前管理一家陽光私募基金,公司是2011年成立,從最早的一個袖珍型私募開始幹,三個人,5000萬不到的産品,最高管理過120億市值,買股票買到了15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東,七家上市公司二股東,算是一個非常純粹的證券市場投資者,也是一個非常純粹的職業股民。"

  以下為演講正文,以饗讀者。

  我很喜歡熊市

  我覺得股市牛熊交替是一個基本規律,在市場裏經歷了兩輪、三輪、四輪熊市成功活下來以後,你會發現人慢慢對待市場的心情會發生改變。

  所謂市場牛熊市其實很簡單就是市場運作本身的方向,大盤K線圖左側慢慢下跌的趨勢就是熊市,不以任何人意志為轉移,市場跌了2000點了還在喊牛市,很多事後回想起來是害人的。市場上升趨勢,多數股票是多頭排列,這個市場就是牛市。這也不是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把這個市場牛熊市看懂以後,你們很多人會像我一樣愛上熊市的,其實大家真正掙大錢的都要經歷一輪比較大的大熊市,沒有大跌就沒有大漲,沒有大賠就沒有大賺。A股沒有見過多少人6000點入市賺大錢的。

  市場掙錢都是熊市進去,牛市出來。今天股票跌60、70%,客觀講我們離賺大錢機會很近了。

  首先,定性一下我們該如何做投資?我自己覺得做投資其實很簡單,大道至簡,知易行難。不知道大家做投資是什麼派,有的人是技術派,有的是消息派,有的是價值投資派,有的人聽軟體程式化派,還有的人無派,別人買什麼我買什麼。其實做投資,這個市場每一個方式方法都有它的正確的地方,不存在著固定盈利模式。任何的投資理念在特定條件下都會起作用,當條件轉變了投資邏輯就會轉變。很多人掙錢因為消息,賠大錢因為消息。掙錢依靠分析,最後抱股票,賠大錢同樣是這個。地球上不存在著固定方法和邏輯。

  其實我是一個科班學證券的。上學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説股票投資,股市是中國經濟晴雨錶,炒股票就是選擇一家偉大企業然後分享中國經濟成長。這是價值投資。做一個優秀學生就應該堅定這條道路上踏實研究下去,做好功課、積累知識、積累本領。在學生時代這句話本身沒有錯,但是它沒有解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賺錢。後來發現我選的股票又特別好,中國經濟當年入世了,各行各業都賺錢,就是炒股票的不賺錢。選的公司又有題材、股價又便宜,最後跌了70%。我就覺得這個可能是需要我們人生重新反思的事情。如果一個東西大家都在堅持,堅持到最後的結果大家都在賠的話,還在堅持的話,這個人就有點愚蠢了。大部分人一直還會堅持,他認為是他自己的錯誤,但是我覺得我自己沒有錯誤。

  我當時在想投資如果就是這麼做的話,就是這麼簡單堅持簡單重復的話,我不想跟他們結果一樣。

  所以從學校校門走出來我沒有進入研究所做研究員、沒有進入體制內接受一些固化的東西教給我怎麼做投資。而我進入市場實戰派,實戰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黑貓白貓抓到老鼠就是好貓,誰賺錢我向誰學習。如果大家都在賠錢,我絕對不向這個人學習。畢業後我進入遊資,第一天我老闆就告訴我,你還年輕,你學證券的,我告訴你你學的東西沒什麼用,把課本東西全忘了吧。當時我非常不服氣,我想如果學的東西都沒有什麼用,感覺自己非常失落。實際經驗告訴我很多東西不是這樣子。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證券投資,我入市那一年2425點,經過14、15年國家經濟高速發展,GDP增長4倍以上,而我們股市只漲不到1000點。中國過去這些年最抗通脹的就是股票,漲幅最小。我們企業競爭力不斷增強,人民口袋越來越富,但是證券市場參與者大部分卻沒有掙到錢。很多人掙的錢紙上富貴,熊市下來算總帳還是不掙錢。熊市跌下來中國炒股票賺錢的比例有人説一賺二平七虧損,跟我説這個數字的人他説中國股市賺錢的比例只有3%多,不考慮通脹因素。

  交易核心“倒差價”

  我們要反向思考,這個市場是一個什麼樣的市場?我覺得大家首先一點,首先做證券行業,我曾經一直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我在職業生涯第一份工作裏解決了,這個市場賺的是什麼錢?是賺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錢嗎?是賺上市公司分紅的錢嗎?大多數人賺的是這個股票2000點時候,5元買進去,將來漲到20,把它賣給別人我就成功了,賺的是別人接盤的錢,賺的是差價。不論經濟怎麼變化、企業如何變化,最終股票落腳點,我自己總結所謂的投資理念,價格交易、價差收益。

  億萬股民都在琢磨一個事情,就是在琢磨怎麼倒差價。這些年我就是為此不斷努力奮鬥,我就是職業倒差價。倒差價就不存在,因為漲高了要賣給別人,別人在高位把股票買走。就像5000點微信圈分享的買股票、賣股票的人相互走在路上,心中默念對方兩個字:SB。究竟誰是那兩個字,市場會檢驗。無論企業怎麼變化、國家如何發展,二級市場交易者核心是圍繞這兩個字展開:差價。

  追本溯源,我們一切的一切最終要落腳到這裡。但是如何實現價差交易,價差交易怎麼樣規律規則,就變成了炒股票當中離我們最近的一個問題。圍繞這個問題有很多理念,剛才説的消息派、基本面分析派都是這些理念下所謂的方式方法。但是在這個方式方法下面我們要做的是什麼?我覺得有必要把股票當成一個生意來看。

  做生意,我自己一直認為地球上不存在天上掉餡餅的錢,生意間,如果你是一個小企業成長到今天一路也經過了很多困難險阻,經歷了大浪淘沙過程一步一步才走到現在。任何生意都是內行人賺外行人的錢,懂得人賺不懂得的人的錢,沒有天上掉餡餅的生意,炒股票也是如此。為什麼只有3%多的人賺錢,因為大部分人不是內行人。股票這個生意奇怪就奇怪在他不叫生意,他沒有門檻。全世界生意當中門檻最低的就是炒股票,免費開戶送禮品,你就可以成為這行業中一員,就可以做自己財富的夢。門檻最低的行業賺錢未必是最容易的,也許它還更難。很多職業股民炒了10、20年,越炒,膽子越小,信心越不足。每一輪衝上來都是新股民給老股民做解放軍的。

  今天在座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只有你們來了,另外一群人才能被解放。這輪牛市解放了很多很多人。一群人解放了,一群人被解放了,如果你是外行人,非常痛苦,這個過程要經歷開始的小鬱悶,淺度套牢,現在新股民正在經歷這個過程。慢慢慢慢套20、30個點,等反彈了,再最後套7、80點,深度套牢,就像我當年一樣把股票帳號密碼全忘了,就徹底變成老股民了。

  套深了以後,股票帳戶放下不看了。我就等著國家給新的解套機會。一輪牛市來了就發現別的股票都漲,就自己前面套深的煤炭、有色這些股票不漲,熄火了。完全自己看不懂一批股票,網際網路+、航班軍工,什麼工業4.0,新概念又闖入你的記憶當中。有人開始抱怨説中國股市沒有規律,中國最賺錢的是銀行,走的最差的是恰恰是銀行股。低市盈率的不炒,10倍以下的不炒,就炒沒有天花板的公司。當終於大家把沒有天花板的公司想明白的那一天勇敢衝進去,天花板公司就變成股價上的天花板。

  這個市場的規則是什麼?

  今天前面講了這麼多,每次路演對自己也是一種提高,帶著大家一起思索,思索為什麼。為什麼會出現自己老是跟著錯,學到的東西老是過時的,就是回到我説的一點,價格交易上。中國股市有自己的規律和規則,中國股市有自己的玩法,這個規律和規則是什麼?進來那一天首先就要思考、認識、了解中國股市規律規則是什麼呢?通俗講一點,沒有大道理。2005年998點,2007年6124點,到2008年1664點,2009年3478點,2011年1949點,2015年5100點。這個點位變化透視著A股最大規律就是大幅波動,大漲大跌,大賺大賠。很多人在5000點的時候所了一句話,説A股開始走慢牛了,辛總,你告訴我一個股票,我拿著10年不動了,你告訴我一個長線的。

  我從來不相信中國A股慢牛,因為過去從來沒有出現過。A股就是這樣大起大落。你順應這個市場規律生存就夠了。漲的時候認為自己很厲害,跌的時候指望國家救市,其實是非常不客觀。掙錢有多少是給國家交稅的,炒股票不用交稅的。按照市場遊戲規則,熟悉了解掌握這個規則就可以為你服務,相反就被這個規則所吞噬,就變成規則犧牲品。新股民大量是市場高點入市去學習這個規則。

  我為什麼開篇説兩輪市場我們非常幸運活下來,並不是我謙虛,真是這樣,證券投資是沒有一個安全感的行業。創業3、4年,每天過得戰戰兢兢,如履薄冰。今天路演前我還在腦子裏過接下來行情是漲還是會跌。這個市場成功也好、失敗也好,我們都是這個市場當中弱小參與者,人勝不了天,誰也不能戰勝市場,只能順應市場規則。什麼規則?大起大落市場規則。牛市來了,95%股票都要漲。會炒的人選擇龍頭品種可以賺大錢,不會炒的人也能跑贏通脹。當系統風險來了,90%股票都要跌。熊市階段有人能戰勝市場嗎?我從來不相信我是那個人。你只能在市場裏順應他做。

  前面主持人介紹兩輪、三輪熊市,我們活在這個市場裏,實際上並不是自己投資能力多強,而是懂得熊市生存之道,懂得市場大漲之後一定會大跌,到時候要幫著投資人落袋為安,守住自己的財富。包括今年沒有受到傷害根本原因是下跌過程中我沒有股票,全是錢。我不堅信我能戰勝市場,我堅信我在這個階段只要拿著股票一定給投資人帶來虧損。我在中國這個市場裏做著我的企業,我找尋跟我風險收益相匹配的客戶,市場好的時候順應市場牛市規律,變得非常貪婪、非常激進。

  2005年6月之前倉位一直保持9成以上,從來沒有做什麼風控。風控是要有的,但是不要去做,什麼時候做?5000點的時候做,市場瘋狂的時候做,市場下跌趨勢的時候做。下跌趨勢當中面對政府救市,面對消息面降準,保持平常心,堅持人勝不了天。所以5000點跌到3000多點,中間反彈沒有去搶,活了下來。我不相信有人能戰勝他。很多人一聽,IPO停了,降準降息了,政府開始救市了,他比政府還激動,衝進去了,最後的結果....。。

  四年大熊市當中我學到的一課,人勝不了天,誰也戰勝不了市場。當時國家也救市救了很多次,但是股市跌了4年。一年賠掉70%的時候我徹底賠明白了,國家可以幫助 老百姓 做很多工作,我們生活在中國是非常幸福的事情,股票連續跌停的時候,證金公司把所有跌停板都打開讓大家出來,但是改變不了股票走價值投資的道路。改變不了宏觀經濟實體特別艱難的現狀,這是國家改變不了的。我們要做的就是順應市場規律。

  一個好的管理人品性

  這是我強調的第一點,尊重市場、尊重趨勢。一個好的管理人,一個優秀的操盤手、一個職業股民,我個人覺得應該在攻守之間找一個平衡。一個好的基金管理人就是攻守之間把握一個平衡,該攻的攻,該退的退,該守的守,該認錯的認錯,該低頭的低頭。慢慢才能活得久。這是我們這幾年做到的東西。

  我們平均的基金年化算下來,取得年化100%以上回報。其實不算高。尤其今年前5個月的時候,陽光私募全國排名我們並沒有排在全國前幾位,那個時候大家都漲,真正牛市來了,很多朋友賺錢肯定比我多。但是懂得守,懂得怎麼風險控制,這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覺得未來市場依然是要尋找一個新的平衡,多空之間一種平衡,一種新的平衡關係要確立起來。

  A股市場有一個很資深的老股民説A股市場學好價值投資的人做不過學好博弈論的。很多人學歷很高,從業經歷輝煌,智商完全沒有問題,但是做出業績不大好,很多草根出生的人學歷不怎麼好,市場當中一點點拼殺出來,做出業績並不差。比德林奇説過炒好股票高中文化就夠了。甚至你不需要看好非常複雜的工藝製造流程就可以做好。

  只要你有一個熱愛行業的一種喜愛。第二,智商不會太笨蛋。第三,保持平常心。如果這三點當中你缺一點,那亮點再怎麼長也做不好投資。比如這個人智商很夠,也瘋狂學習,但是就是心態不好,跌100個點回家就跟老婆吵架,漲100點請大家吃飯,這樣的人就沒有做好投資的。做好投資的人是心平氣和,心靜如水。每天專注地去研究,喜愛這個行業,慢慢慢慢,財富離你越來越近,做投資就是這麼簡單。但是知易行難,做好不容易,需要時間累計,需要人的性格克服。

  如何看待5000點這輪下跌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5000點這輪下跌,客觀想5000的頂部是非常明顯,A股縱向估值跟國際主要市場估值水準相比,A股都是歷史最高階段。

  創業板指數從500多點漲到4000多點,漲了7倍。很多股票平均漲幅在4倍以上。上漲時間從2012年10月份開始一直到2015年6月份,多數股票上漲時間跨度達到2年半。完整的牛市時間幅度。還有一點,從人性角度,你會發現,在5月份的時候,5000點頂部全民都是股神,大家都在炒股票,A股成交量達到歷史最高。那個時候大家都在分享股票成功的故事,證券公司24小時加班開戶。頂部的狂熱每輪都是如此。

  唯一一點有欺騙性的東西就是當時的指數沒有創新高。上證指數沒有創新高,深證成指是一個雙頭。5000點我説要把股票全賣掉,公司投研團隊沒有一個人支援我。我問原因是什麼,他們説等一等,5500點看看。期待更高點有人接盤。指數漲到6000點我把它賣給別人就變成大家最後持股唯一動力,但是那個 動力源 自於人性貪婪。客觀講5100點我不敢我能逃得最高。我覺得中國有句古語,凡事不可太盡。人到什麼時候都要給自己留有餘地。市場可能有6000點,後面這1000點留給別人去賺,但是同時也把頂部風險留給別人。有多少人能跑到大牛市頂部,我相信沒有人做大。但是一個股票掙70、80%利潤,後面20%利潤留給別人賺,同時也把後面風險留給別人。這是投資的哲學。

  5000點的時候,大家經歷了一些東西,回想起來更多從技術層面、哲學層面、人性層面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從科學層面肯定是這樣,已經估值那麼高,A股大多數股票毫無價值。看看當時的宏觀經濟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好。政策面已經不再友好。從過去每個週末利好,到4月份的時候大家每個週末都怕出利空。加印花稅、註冊制出來等等。政策面已經悄無聲息發生變化。回過頭給今天證券市場找一個位置,很清晰可以看到是一個什麼狀況,第一,估值水準很多股票從5000點跌到3000點,跌去50、60%,創業板平均市盈率60倍左右,依然有一半以上在100倍以上。主機板15、16倍左右,去掉銀行多數股票在30倍左右。創業板整體跌幅回吐了前兩年漲幅一半左右。次新股平均股價30、40元左右。平均估值製造業40倍左右,新興行業60倍左右,週期性行業大部分在地板上。包括資源、煤炭、有色。銀行股估值在地板上,但是股價沒有在地板上。一批二線藍籌股依然在高位。包括茅臺這些基本沒有變。一批重組的股票經歷了大幅下挫回到平臺點,把利潤吐掉了。

  政策面毫無疑問,政策面偏多。政策底見到了。市場底怎麼樣?長線資金入市慾望不強。短線資金炒新能源汽車、國企改革包括個股機會依然活躍。從股民情緒來看,今天現場來了200多位朋友,大家整體心情還不錯,股市成交量春創業板每天還在800億以上,深證3000億以上,所以我覺得今天這個市場還不能説特別安全,股市都是在瘋狂中見頂,絕望低迷中見底。我相信市場底部的時候,即使巴菲特來路演,也不會太熱鬧。再一個,很多股票經歷了下跌會特別便宜,整體估值比現在要低一些。

  所以今天的市場經歷了大幅下挫之後,從5000到3000,系統性殺跌風險告一段落,個股估值水準基本回到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這是今天。但是結構性的機會是存在的,系統性機會還沒有。整體都很便宜,無論好公司、壞公司全殺一遍,市場經歷暴跌後再經歷陰跌過程。這是當時的市場。但是從國家的宏觀來看,實體經濟見底跡象不明顯,上市公司下半年重新釋放業績願望並不強。由於股價大幅下挫,很多並購重組減緩。整個市場需要有一個休養生息的過程,人想重新回到風險偏好很高的情況下比較難。

  一些大的熱點、主流熱點並不清晰。但是不要低估國家的力量,不要低估政策面給市場的力量,市場會不會像四年大熊市走得那麼慘烈、走得時間那麼久,我覺得可能性很小。這輪下跌是典型的以空間換時間。大大縮短了熊市調整時間,這是股市一大幸事。後面大家指望四年大熊市這個可能性很低。國家經濟要轉型,註冊制要重啟,我們很多問題等待股市要解決。包括上市公司要並購,國有企業改制,都需要股市牛市為前提。決定這輪是快速財富再分配,然後再來一輪財富再分配。市場3000點的時候,每個人內心應該多一點希望。股票投資3000點比5000點好,股票便宜了比貴好。很多人5000點不斷加倉,3000點學會控制倉位了。沒準機會就在你恐懼、猶豫徬徨中慢慢走到你身邊,但是很多人都在後悔,為什麼2000點不加杠桿。每個人投資永遠都要面向未來,過去的事情無論成與敗,它都是過去。翻開新的一篇永遠是一個歸零心態,我自己就是這麼看。

  上市公司不怕壞

  與業績、牛股相比,將對市場的理解、投資理念的分享,找一群志同道合朋友在一起,這比什麼都重要。很多人過去幾年業績很漂亮,但你買了後,業績就下滑。投資,每個人都想追求短平快效應,恨不得天天漲停。但是恰恰相反,大多數被動地長期在裏面掙扎。炒股票是一個快樂的時間很少,鬱悶的時間很多的行業,即使是牛市。很多人,牛市來了,股票漲了他也鬱悶,為什麼這個股票賣早了,不賣多好。張三股票漲的比我還好。我為什麼掙太少。這是牛市大家的鬱悶。熊市來了更鬱悶。真正大多數人的快樂跟我一樣就是大家都賠了,他自己沒有賠還賺點很高興。人有時候心態是很奇怪的,炒股票是一個快樂時間很少。所以為什麼要心平氣和呢,儘量把股票裏的錢不要看成錢,看成數字。

  我很慶倖自己沒有幹過實業,我生活對錢沒有什麼概念,平時購物只選商場,不看價錢。天生我才必有用,你在這個行業可以生存,可以不斷進步,就可以在這個行業賺很多很多錢。前面講的很多股票代碼,客觀講我們A股是全球最容易賺錢的股票市場。我有依據的,很簡單,這個股票5元買進去,漲到20賣了,一年後又可以跌到5元買進去。兩三年一次財富再分配,掙錢多快。你怎麼把握這個節奏,全球資本市場,無論港股、美股、歐洲、日本股市,沒有哪一個比中國股市更容易賺錢的。我們很多股票, 中國船舶 十幾元啟動漲到300,一年又跌到十幾元了。將來又可以財富再分配一次。喜歡這個行業,熟悉了解這個行業,就像開篇講的你會愛上熊市,熊市提供了再次那個價格買入的機會,將來還會回到一個合理價格。

  A股股票怎麼看?死不了,好公司將來做好了,像我們常説的一些白馬一樣,經營好主業,可以解套。壞公司更容易解套,過兩年重組一路創新高。這都是好事。80%老公司都被重組過。*ST大幅跑贏銀行。股市是對得起熟悉了解運用好這個市場遊戲規則的人,在規則裏如魚得水就可以賺很多錢。上市公司不怕壞。經營好有好的價值,壞有壞的價值,跌多了有跌多了價值。A股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市場。只要你愛上他,充滿了魅力。新的行情下,再回到曾經嚮往的5元或者2、3元, A股大跌後他有自己的規律,就是大漲。當大漲後,未來只有一條路,就是大跌。就像07年當時有人採訪芒格怎麼看待A股市場,他説A股市場經歷短期暴漲後,未來只有一條路:暴跌。漲跌有自己的波動規律,有自己的規則。但是我們在這個市場裏如何去把握拐點,我前面講了底部跡象這個很重要。

  我自己包括培養的研究員,從來不吝嗇自己的知識,你把怎麼分析大盤的經驗應該無私交給別人,但是能不能學會要看別人。包括我公司研究人員都是熊市的時候不喜歡股票,牛市很喜歡,有季節性。這就麻煩了。恰當的時候愛上恰當的股票。抱著一個平常心也非常困難。再一個,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前兩年暴漲的的股票為什麼這兩年不動了?估計在座各位有一部分人滿倉踏空整個牛市,比如買了煤炭、銀行或者追高了文化傳媒、手遊。我認為這是對市場整個規律節奏沒有把握好。

  緊抓大概率,從沒買過地雷股

  不知道大家怎麼看待股票投資價值,我覺得投資是講概率,一個優秀的管理者要給投資人的錢去做大概率的事。第一個概率,牛市來了,90%股票都能漲。認準市場牛熊波動的趨勢。第二個概率,主流板塊漲幅大大領先市場。這兩年就算傻瓜買了網際網路+、航太軍工都能賺錢吧。這兩天閉著眼睛買了新能源汽車股票,沒有賠錢的吧?抓住系統機會,把握時代主旋律。每輪主旋律,大概率都會切換。這兩年主旋律就是國家政府扶持的新經濟學。克強經濟學,政府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政府鼓勵什麼,投資人應該跟隨國家腳步做什麼,你就可以跑贏這個市場。

  通俗講市場炒什麼你買什麼,一切以市場為準。不能自己看教科書買市盈率低的。這兩年明明鼓勵新興産業,新興産業看市盈率嗎?不看市盈率,看的是市值,看的是行業天花板,看的是故事有多大。索羅斯有一句話,全球經濟是充滿欺詐謊言的歷史,投資人要做的是謊言開始講的時候勇敢跳進去,謊言破滅的時候勇敢走出來。中國大牛股歷史多半是散戶血淚史。咱們回過頭翻翻這兩年大牛股票,你把A股市場每輪牛市漲幅前50位股票列一個表單,把時間向後兩年看看,基本都是散戶的血淚史。千萬不要相信自己能夠戰勝市場,要相信歷史有的時候會簡單重復。大漲過後的股票就會大跌。

  前一段在銀行做盡調,説你買600多只股票,兩市才2500多只,什麼行業都買過。我説是,我説買這600隻股票其實是有規律的。3、4年從來沒有買過一個地雷股。什麼B型肝炎疫苗研製不成功了,600多個股票中沒有碰到一隻,包括出來後連續跌停板的這種問題股。在我心中從來我認為這是真的。市場講故事、聽故事、編故事。我不否認企業家精神,但是客觀講中國實體也是一個不斷大浪淘沙的過程,真正做大做強的企業其實很少很少。80%最終走到重組,不是他不想幹好,是行業走向集中。啤酒廠就幾家了。未來中國還有一些行業會快速從分散走向集中。大概率講,中國經濟轉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去老闆化過程。這個過程是經濟規律。

  大部分公司很難變成大牛股,大漲過後就要去偽存真,接受行業洗禮、接受熊市洗禮。就是在深圳這個最發達的地方,幹銀行的人買地産,幹地産的人買科技,幹科技的買網際網路,幹什麼行業的人不買什麼行業的股票,像我自己就很少買券商股。從這個行業走出來覺得。並不是説這個行業多差,大家都知道不容易,我們生活在一個發展中國家國情下,大部分中國人上一代都不是紳士。風風火火三五年,就是激烈價格戰,行業洗牌。

  所以當行業你能幹,我能幹,你賺錢我也能賺錢,産能就會迅速過剩。大家開始一個沙裏淘金的過程。作為投資人要不要參與?我從不參與。我不知道我這個企業就是沙子裏面那顆金子。這是小概率事件。但是這兩年炒電動汽車、炒環保,我就買進去。這兩年某些行業有快速成長階段我就買進去。就是在經濟特定階段,在股市牛市中,選擇那些政府主導的、社會資金認可的行業當中快速增長的優秀企業是可以給投資人賺錢的。圍繞著一點在經濟特定階段、在股市牛市中選擇政府主導、社會資金認可的行業是可以給投資人賺錢。

  當中有些因素變化了,投資邏輯就不存在了。比如牛市變成熊市,股票賣掉。比如不是主流熱點,我們也不選擇它。再比如,他是當中優秀企業,但是價格很高,市場有轉換趨勢了,我也不選擇了。選擇股票,在這個階段這些因素都成立的時候,比如市場炒新能源汽車,我就選擇有業績的、管理相當優秀的、有成長期的,分享成長收益就可以帶來收益。投資很簡單,就是做大概率事件。未來是不可測的,所以人絕對不要被小概率事件所擊垮。一定有小概率事件發生,出現了怎麼辦?尊重市場,建立自己風控體系,最後守住自己底線。你的底線是什麼?像我們這兩年就守住自己底線,為什麼前五個月業績沒有跑到市場前面。

  我當年27歲創業的時候,遇到最大問題,當時我人生最大苦惱就是因為27歲樣子,人都覺得你太年輕了,誰會把錢交給一個80後小毛孩子。慢慢慢慢靠業績積累、客戶信任同時,我自己思考一個問題,要在這個行業活得久,累計歲月年頭,慢慢10、20年不倒就是一個好的企業。

  不求短期暴利,就是求小概率事件發生的不會被擊垮,我不保證選的一隻股票成為大牛股,但是50隻股票同時持有的話能夠跑贏市場。上半年就是按照這個邏輯做,通常情況下持股總股數不會超過50隻。業績很難跑到前面。活得久是更重要。

  我這麼做,當市場我看錯的時候,當小概率事件發生,不至於擊垮我。他股票只佔我2%,會死掉嗎?不會死掉。但是對大盤看錯的時候,我要是重倉拿5隻股票拿100個億,出得來嗎?出都出不來。投資人永遠要守住自己的底線,想到最壞的事情,然後在這個基礎上不斷加分,才能在這個行業活得久。最近企業調研我都很少去,不是怕大家否定我,當做到一個階段你會發現你要考慮很多緯度。有的企業你已經看明白了,知道他有重組預期的時候,你敢去調研?萬一調研了,你即使研究公開資料,將來説不清楚。當我們研究透的股票,我們有的時候需要縮回來,形成公司決策體系。投資總監定方案,研究員選股票,會議討論,形成民主決策,出來,研究員按照指令下單,股票變成集體決策,公司就活得久了。這是多緯度思考。

  未來看好的幾個行業

  中國股市其實過去、現在、未來,一直對得起那些跟市場一起經營的人士。身邊很多人完完全全炒股票掙了很多錢,未來這個財富盛宴才剛開始。最抗通脹的就是股市,3000點。未來6000、1萬,其實都是可以暢想。前提是過程中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經歷機會要勇於開拓就可以活得很久。

  投資永遠沒有固定模式。像我自己從來不説我是擅長投資什麼板塊、最看好什麼板塊、我認為什麼板塊引領中國未來的,我覺得這都偏窄,一個好基金經理應該有海納百川胸懷,要有深厚的學習功底。市場炒網際網路的時候,我能夠買網際網路股票。持續地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未來A股依然全球最有想像力市場,會創新很多新的概念我們並不知道的。

  就像三年前沒有聽説過比特幣,五年前沒有聽過電動汽車,現在這些板塊都浮現出來了。盯緊消息面,我公司有兩個研究員研究美股,美國人炒蘋果,我們炒蘋果概念,美國人炒特斯拉[微網志],我們炒電動車概念。A股一直緊跟國際步伐。再一個,要有對衝手段。雖然國家現在限定股指期貨,但是未來基金一定是雙向的,雙向基金提供了雙向獲利可能性。有些錢可以掙,有些錢絕對不能掙,這個時候要放棄。但是股指期貨對衝工具一定要有。別人海陸空立體,你只有單一的就很慘。所以私募基金我覺得未來進入了一個國際化時代,進入了一個對衝的時代,進入了一個不斷創新學習的時代。要求管理人不斷學習新的東西,就像當年我27、28歲的時候我就不服氣,我説最起碼我別你學的快。

  未來也是一樣,如果在座朋友有意成為一個職業股民,要不斷學習新的東西,運用好各種金融工具,炒股票是一門非常嚴謹科學的行業。雖然免費開戶送禮品,但是成功並不容易。推薦個牛股發財這種故事我只在媒體上聽説過,我見過大多數人告訴我,金總,我48元買中石油該怎麼辦?200多元套在教育、科技上,該怎麼辦?放寬心,割掉,回家吃個涼拌黃瓜炒雞蛋。要舍得。無論2000、3000、4000點,回家看自己手裏持有的股票,如果是前兩年大幅炒作,漲幅十倍以上,大概未來你的投資路會越套越深的,或者下半場與你無緣。這是大概率。但是有個別公司真幹成了,會很好。還有你的股票市場從5000跌到3000,你還沒有跌,你燒高香慶祝一下,然後把股票賣掉。但是如果股票已經跌了很多,這個時候需要多一份堅持、耐心,風水輪流轉,總有一天輪到你一家。

  未來有幾個行業大家值得關注,我們比較看好的。第一,中國經濟未來主線還是轉型。這兩年轉型圍繞的概念是新。新科技、新的網際網路、新的傳媒、新的手遊、新的文化、新的材料。未來還要有一個新,但是這個新前面加一個老,老樹新花。現在中國沒有特別賺錢的傳統行業,未來這些公司走向轉型是大概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公募增發、IPO,使這些公司可以走轉型之路。但是一個公司過去是一個鋼鐵廠、紡織廠,股價很便宜,突然如果定增公告説我收購一個基因診斷公司、新材料公司、新的網際網路公司,股價也會是一個新的樣子。未來老公司開新花很可能是下半場牛市投資的主線,而這個行業集中在傳統行業向新興行業轉型。即使好公司未來也面臨雙主營,因為老的主營不可能擴大,有些公司沒有淘汰掉,已經形成穩定現金流,會投向新的産業,但是一批差的公司未來會被借殼從重組,迎來A股一輪改名的炒作主題。上禮拜,證監會、國務院發文鼓勵企業兼併重組,在IPO停滯的今天殼資源價值會更加珍貴,我不贊成註冊制開通後,殼資源就不值錢了,從目前來看不至於。但是會加速重組速度。這個板塊大家要關注,從低價、低市值、殼資源,或者中低價,主營業務明朗,負債率很低的企業,再或者原來是國企,同大股東下面不同資産的整合,未來可能是新的一輪牛市投資主線。

  再一個,如果次新股後面市場有一個比較合理的價格,市場喜新厭舊,還是可以做的。你會發現每輪投資文化都是喜新厭舊的,一些老的東西,高位套了一些老股民,新資金不會給老股民當解放軍的。換批新票繼續炒。次新股大家可以關注。現在一些次新股還稍稍貴了一點,但是風險得到了釋放。

  第三,關注一個“穩”字,國家最關注穩定。政府財政政策、匯率政策未來依然圍繞著穩增長。跟穩增長直接相關的行業公司可能迎來一批訂單或者迎來幾年訂單吃飯行情。關注國家投資十三五投向哪,去穩增長。比如最近炒的新能源汽車,包括農村電網改造,包括一些工程類公司,包括一路一帶跟隨國家走出去接大訂單的公司可能會迎來一些機會。

  再一個,關注“改”字。這是圍繞國有企業進行,國有企業改制大家都預期得到,但是家數很多,A股國有企業超過1000家。圍繞那些沒有漲過的,同時有殼資源屬性國有企業,這些公司有比較大的機會。國資下面有很多資産,這個公司資産不是很好,地方政府很有可能會把那部分資産進行證券化,也是重組的行情。這是我們比較看好的幾個點。

  再一個,關注週期股的拐點。從有色金屬板塊從07年見頂到2016年,如果宏觀經濟比大家預期的好的話,這是存在的,期貨最終獲利大部分來自預期差,原來大家預期很差,突然發現沒有那麼差,迎來一波行情。股票也是一樣,大家預期宏觀經濟未來不斷降低,但是如果預期不是這樣,那很可能會出現一個比較明顯的預期差。中國文化,羊群效應是很明顯,不是左傾就是右傾。為什麼中國股市大漲大落,跟每個人都是息息相關的。當我們拋棄一些東西的時候,否定一些東西的時候,腦子裏面要有肯定的觀念,萬一經濟沒有那麼差,萬一這些東西,整個大週期性行業迎來拐點,還有一波業績和大的轉換,這是要防的。防止預期差。

  宏觀經濟低增速大家都看得到,但是我對未來充滿信心,我堅信社會科技在進步,生産力在發展,人類社會永遠在曲折中前進,人類從來沒有倒退過,所以經濟從來沒有危機,股票從來沒有崩盤,漲多必跌,跌多必漲。經濟好到一定程度就是壞的週期,壞到一定程度就是好的週期。我們每個人都在拼命工作,社會都在創造新的財富,我們這個時代是在艱難中進步的,就像每天都會有新的東西拿到我們手裏,創新我們新的生活方式,各種網際網路軟體我們不斷下載新的,改變我們生活的一切。

  所以對未來大的方面做一個樂觀的預期。因為社會在進步。股市也是一樣,股市一直在進步,管理層一直進步做了很多工作,只是大家掙錢的時候不想,虧錢的只有都怪他。證券市場也是這樣,上一輪牛市最早頂部是998,再上一輪1664,再上一輪1849,每一輪低點都是在提高。未來前途肯定是光明的。股市還是會有很多財富效應。最後大家應該多一點點信心,在3000點位置上多看一點機會,做一個行業的內行,如果做不了內行,選擇一個內行為你工作,你就可以實現財富自由。中國資本市場,中國財富管理行業剛剛開始。做不了千里馬,找一個千里馬拉著我跑,做伯樂就可以了。既做不了千里馬,又做不了伯樂就麻煩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