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6月下半月以來有最新凈值公佈的3541隻股票型陽光私募基金産品中,1812隻産品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佔比為51.17%;1707隻産品收益率為負值,佔比為48.21%。今年以來,A股走勢持續分化,股票型陽光私募基金産品的投資收益也呈現分化特徵。業內人士表示,儘管今年以來除創業板指數以外的A股主要股指並未單邊下跌,但存在較長時間的“二八”甚至“一九”分化,許多股票型私募基金的投資策略不能適應這一市場形勢變化。部分私募産品去年投資策略過於激進,過於依賴小市值股票博取收益,今年上半年難免遭遇“滑鐵盧”。
業績兩極分化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6月22日,6月下半月以來有最新凈值公佈的3541隻股票型陽光私募基金産品中,有1812隻産品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佔比為51.17%;22隻産品的收益率為零,佔比0.62%;1707隻産品的收益率為負值,佔比48.21%。其中,16隻産品今年以來的投資收益率高於50%,157隻産品今年以來的投資收益率高於20%,57隻産品今年以來的收益率低於-20%。在整體業績方面,3541隻私募産品今年以來的算術平均收益率為1.56%。
統計數據顯示,5月末至6月中旬公佈最新投資業績的4577隻股票策略私募基金産品中,有1971隻産品實現正收益,22隻産品的收益率為零,2584隻産品的收益率為負值。其中,656隻産品的收益率超過10%,258隻産品的收益率超過20%,19隻産品的收益率超過50%。在表現較差的股票策略私募産品中,有224隻産品收益率在-20%以下。
“頭馬群體”失蹄
在業績顯著分化的同時,去年股票型私募産品的“頭馬群體”在今年上半年紛紛“失蹄”。分析人士認為,私募基金行業的“流星魔咒”揮之不去,即指歷史上大多數前一年業績優異的私募産品,往往會由於過度激進的投資策略,來年的投資收益率表現不佳。
財匯大數據終端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最新一次投資業績報告期,去年排名前十位的股票型陽光私募産品中,多達9隻産品今年以來的投資收益率為負。其中,收益率低於-10%的産品高達6隻,收益率最低的一隻産品達到-41.08%。
業內人士分析,儘管今年以來除創業板指數以外的A股主要股指並未單邊下跌,但存在較長時間的“二八”甚至“一九”分化,許多股票型私募基金的投資策略不能適應這一市場形勢變化。部分私募産品去年投資策略過於激進,過於依賴小市值股票博取收益,今年上半年難免遭遇“滑鐵盧”。
白馬藍籌仍是焦點
就私募基金的整體持股情況而言,上市公司一季報顯示,僅首創股份、萬華化學、三安光電等數只滬深300指數成份股被股票型私募産品重點持有。不過,由於多數私募基金産品資金規模相對於成份股總市值相對偏小,上市公司一季報資訊並未反映私募基金産品持有白馬藍籌股的全貌。業內人士表示,當前私募基金關注和博弈焦點仍集中在白馬藍籌股。
上海聯創永泉基金經理楊琪表示,2015年年中以來,以中小創為代表的小盤股股價持續下跌,主要原因不是市場資金的存量博弈,而是成長邏輯被證偽。整體而言,目前龍頭價值股板塊的整體估值水準只是從低估上升到“估值合理”。在A股納入 MSCI指數“闖關”成功之後,未來境外投資者的投資偏好可能強化A股“白馬股”的優勢。
上海世誠投資總經理陳家琳則表示,經過近兩年的震蕩下跌,以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板塊估值泡沫雖然已有消解,但目前50倍市盈率左右的整體估值水準仍未達到合理水準。從市場資金博弈的角度來看,券商資管、公募等資金對於價值股、龍頭股的偏好並沒有明顯減弱,社保、養老、險資等資金也仍傾向於配置價值藍籌。整體來看,目前A股要實現完全的風格切換為時尚早。
(責任編輯:劉小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