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中旬以來,市場進入調整期,監管趨嚴和去杠桿持續推進,私募業績也同樣陷入泥潭之中。雖然部分私募在5月仍創出較好業績,但行業整體平均漲幅卻為-1.15%,實現正收益的産品佔比不到三成。
在這一背景下,部分明星私募也面臨業績下滑的尷尬。如辛宇旗下的相關産品收益近期出現較大幅下滑,而王亞偉重倉的部分個股也有較大跌幅。市場人士認為,在多數中小私募仍舊偏愛小盤股的情況下,市場風格的急速轉換讓這些私募難以適應,造成私募間業績分化嚴重。
諸多私募業績陷尷尬境地
“私募分很多種,市場裏深不見底,大多數賺錢的私募都沒什麼知名度。現在臺面上沒什麼賺錢的私募産品。。。。。。”一私募人士直言,在目前的情況下,私募業績下滑是必然的。深圳地區另一小型私募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以來他旗下管理的一隻産品最高虧損已將近20%。“實在是低估了監管層的決心和力度,導致在大方向上出現了較大的判斷失誤。”
根據私募排排網數據中心不完全統計,目前有凈值數據的非結構化私募證券基金産品為3014隻,5月份的平均收益漲幅-1.15%。其中,共有正收益産品860隻,佔比28.53%,負收益産品2108隻,佔比69.94%。
在調整的大背景之下,諸多私募業績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不少私募近一個月的虧損已超過20%甚至達到30%以上。而在行業陷入整體性虧損的同時,部分明星私募也難以倖免,在大調整之下,其所持有個股均有較大跌幅。
比如,明星私募辛宇旗下的澤泉神州牧15號在5月19日公佈的凈值數據為0.8820,近一月來虧損8.89%,而其另外多只産品也陷入虧損之中。同時,在今年一季度媒體曝光王亞偉持有的多只個股中,除天保基建有較好漲幅外,其他個股均不太樂觀。從3月底至今,天保基建的累計漲幅超過36%,而作為王亞偉的“最愛”———三聚環保因5月26日遭遇質疑,當天就出現一個跌停。在三聚環保的流通股東中,王亞偉的名氣最大,這也是三聚環保被投資者廣泛關注的原因。從2013年一季度開始,王亞偉創建的私募千合資本就開始躋身三聚環保十大股東名單,之後王亞偉一直重倉持有,目前持股時間已長達4年。
今年一季報顯示,王亞偉旗下昀灃證券、昀灃3號持股數量分別為2535.01萬股、1026萬股,佔流通股比例分別為2.8%、1.13%,位列第4和第9大流通股股東。而如果其持倉依然沒有變化的話,那麼僅當天的跌停就讓其損失1.4億元盈利。
而王亞偉持有的其他個股如華錦股份、黑貓股份,自3月31日以來累計下滑已超過17%,其他個股如天威視訊、大連熱電表現也都不盡如人意。目前仍無法得知王亞偉在3月份之後的持股情況,若是其在二季度仍然持有上述個股,顯然業績也不會太好看。
在深圳賽亞資本董事長羅偉冬看來,儘管5月份中小創大幅度下跌,但是仍然有三成私募産品實現正收益。主要的原因是這些私募持倉大藍籌,尤其是上證50為代表的大藍籌,因此逆大市獲得收益。
部分私募仍舊鍾情中小創
雖然陷入整體性虧損之中,但仍有部分私募異軍突起,取得了不錯的業績表現,而較突出的是成泉資本。在截至5月26日的這一週股票策略前十強中,從收益率來看,首尾收益相差38.87%,最高收益率為55.64%,最低為16.77%。成泉資本管理的六隻産品包攬前六名,收益率均在55%以上,第一名收益率高達55.64%。
據私募排排網不完全統計,截至5月26日,共有1248隻産品更新了凈值數據,其平均周收益為-0.19%,跑輸了同期滬深300指數2.61個百分點。“價值股哄抬指數掩飾中小創個股出貨的行情,造就了私募業績的分化,本週有498隻産品實現了正收益,佔比39.90%,多數私募傾向於投資中小創個股。”
同時按照融資八大策略來劃分,上述1248隻産品涵蓋了399隻股票策略、270隻債券策略、48隻管理期貨策略、5隻宏觀策略、62隻相對價值策略、61隻事件驅動策略、363隻複合策略、40隻組合基金。按策略來比較,整體表現最差的策略是股票策略,其周平均收益率為-0.65%。
“出現這一結果並不意外,很多私募的觀念還是沒有轉變過來,依然希望通過炒小票、炒概念的方式來賺錢。從今年的市場行情來看,市場風格已經發生很大轉換,部分更早轉向成長股、白馬股的私募業績會更好,而仍舊鍾情于概念的私募業績表現也就可想而知。”深圳一私募人士表示,實際上近期他一直處於空倉狀態,正在等待行情的實質性轉變。
自今年3月底以來,創業板指數下挫近10%,中小板指數下挫超過5%,而5月份以來上證50的漲幅已超過5%,分化十分明顯。自今年4月1日以來,在644隻創業板個股中,跌幅超過50%的達59隻,超過20%的達到260隻;在860隻中小板個股中,跌幅超過50%的達47隻,超過20%的達到332隻。
“隨著殼資源價值的暴跌,未來中小創普漲的概率越來越低。A股市場成熟後,大批估值過高且經營不善的企業,股價向下回歸的空間還是相當大的。”羅偉冬説。對此,東興證券表示,中小創部分標的依舊有較大向下空間,所以目前在標的的選擇上仍應當考慮基本面,優選有業績的個股。
市場優勝劣汰料加速
“部分早已佈局在白馬成長股的私募業績顯然會更好,這實際上就是抓住了目前市場的核心。私募雖然仍有很多炒概念甚至敢死隊資金,但監管趨嚴,他們目前只能偃旗息鼓。”一私募人士坦言,私募也得適應這種風格的轉變,擁抱市場、擁抱價值投資。
“就中小盤來説,經過過去將近兩年殺跌,確實有一部分成長股已經跌到了比較合理的位置,可以提前佈局,因此增持是理性使然。也應當注意,儘管目前中小盤股的估值回落到了歷史平均水準以下,但是目前創業板市盈率在47倍左右,中小板市盈率在39倍左右,其估值依然偏高,仍有回落的內在需求。”在星石投資方面看來,2017年金融市場監管趨嚴、再融資新規出臺及IPO加速也可能對中小創的估值形成壓制;未來成長股還將出現顯著分化,真正具有內生成長性的龍頭個股才能脫穎而出,而依靠炒概念、講故事推高股價難以為繼。
在巨大的跌幅和市場風格轉換下,中小創是否已經沒有機會?對此,羅偉冬表示:“我個人一向堅持高成長價值投資,就是因為總有新的中小企業發展壯大超過同行前輩成為獨角獸,為投資者創造巨大的成長利潤。過去如此,未來也必然如此,所以中小創未來的機會是在發掘未來的高成長企業。”
但更為重要的是,在監管不斷趨嚴和去杠桿的背景下,市場的整體風格已然改變。羅偉冬表示:“市場風格轉換,情況比較複雜。相對以往歷史來看,大藍籌的成長性非常低,估值也不是特別便宜。因此要和2005年之後那樣持續大漲,難度很大。但是銀行股估值又特別低,後續還有一定向上空間,而中小創大部分估值仍然偏高。所以我個人預測市場風格還會反覆持續一段時間,但不會像2005年之後那麼持續大漲。”
而在清和泉資本看來,近期的減持新規可以解讀為監管呵護。雖然限制再次升級可減緩供需缺口,從而穩定市場情緒,但中長期有望導致殼價值下降、項目估值壓縮、套利邏輯謝幕等,勢必加速市場優勝劣汰和價格重估。
“‘市場重塑’時代,毫無疑問代表著去偽存真,並伴隨著價值投資的形成。可參考美國的‘漂亮50’,期間概念炒作逐步退去,價值成長持續獲得超額收益。當前A股IPO發行趨向市場化、再融資並購重組規範化、全球估值體系的聯通化、投資者機構化,路徑清晰且目標明確。”清和泉方面表示。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