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5月27日晚,證監會出臺《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滬深兩地的證券交易所也出臺了完善堅持制度的專門規則。新規的出臺對於市場、股東、投資者都意味著什麼成為了各方關注的焦點。針對市場熱議的監管新規,諾亞財富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靜波女士給出了不一樣的價值解讀。
正文:
5月27日,證監會發佈《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若干規定》(以下簡稱“減持新規”)。新規剛剛出臺,就引起熱議,也有不少爭議,擔心減持新規減少了相關投資的流動性,約束了私募股權投資(以下簡稱“PE”)的退出;還有熱心人士替所涉各類機構及主體出主意,比如交叉代持、化整為零(降低持股比例)等。
在討論減持新規的話題之前,先分享一個我們的學習,諾亞財富是紅杉資本投資的,每次與紅杉的同事交流,他們都會很驕傲的談到,紅杉曾向其LP分配了市值90億美元的被投企業股票,而這些股票的市值在三年後變成了260億美元。紅杉之所以披露這組數據,是希望讓大家理解,尋找和投資可能變得偉大的公司,搭上打勝仗的戰船,並一直在船上,是成功的最主要原因。
其實在今天的中國,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騰訊、阿裏、網易……如何讓優秀的偉大公司符合A 股的上市規則,吸引代表未來的新經濟公司在A股上市,成為股東,並長期追隨他們的成長,可能更應該是監管者,從業者和投資者關心的問題。
諾亞從VC/PE基金的募集起步,到歌斐管理市場化母基金,再到項目跟投直投,一晃而過,我們已經有了近12年的行業實踐。從實踐經驗來看,被投企業的高成長性才是私募股權投資回報的核心來源,而非二級市場的流動性溢價,即一二級市場的估值差。
在過去12年的實踐中,篩選基金管理人也是我們的主要工作,現在回顧,所有以一二級市場估值差為核心競爭力的投資基金,最後都沒有達成預期的回報。私募股權基金的運營模式,決定了這是一個跨週期的行業,只有剔除了各種短期因素的影響力,理解回報的根源在於標的公司的高成長性與市場份額,才能在這個行業長期取勝。這樣的案例不勝枚舉。
從這個角度看,優秀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無論是在中國還是美國,最後成功的原因,無非是趨同於價值投資,尋找可能變得偉大的企業,並長期跟隨發展。抱著這樣的觀點,減持新規對於真正的著眼于價值投資的機構,可能更多是正面的影響,有利於投資機構核心價值觀的回歸。
作為市場中的從業者,如果只是追隨制度紅利做選擇,所做出的決策也就和散戶沒有什麼區別,只能是短期的機會主義,不是可供長期堅持的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無法獲得預期的收益也是很正常的。
作為專業投資者,真正關心的是,更應該是能否投資於時代的大變化,能否投資到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公司;首先是搭上能夠打勝仗的戰船,並創造價值的跟隨戰船,而非聚焦如何下船、何時下船?
什麼是超額回報的源泉?這個問題確實是值得大家深度思考的。
十幾年前,當我們進入VC/PE行業時,LP 最關心的問題,是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的背景,關係網;而一些所謂接地氣的人民幣基金管理人,追求短平快的投資,主要熱衷於PRE-IPO,熱衷於關係驅動、資源驅動,投行思維主動投資決策,但忽視了基本面驅動、自上而下的行業覆蓋等等。
從實踐的角度,中國的經濟週期很短,12年好像有四次輪迴,從投資績效看,不同理念的基金管理人,差異很大。在中國的很多行業,內資最後都戰勝了外資,但唯有VC/PE行業,願意尋找和投資偉大企業的,仍然是以管理美元基金背景和基因的基金為主。這個有市場投資者,從業者,監管者多方面原因的交織因素。
端午節在家閱讀《窮查理寶典》,芒格的有一段話很有啟發:所有時代的人都會發現,“責任”的那味藥最難下咽。一個人很少能完全清楚自己的動機……如果某個人的思維模式在生活中給他帶來好處,那麼這種模式往往會變成他最堅定不移的信念。
完全坦誠的面對自己,檢視和拷問自己的動機,是一個艱難但建設性的開始。這個也是我們中國私募股權基金髮展過程中必須要面對的問題。管理美元基金的團隊有“尋找偉大公司”的基因,也是因為整個市場鼓勵和配合他們這樣的思考,投資這樣的公司,將會獲得更好的回報。
作為VC 基金的管理人,需要有一些情懷,願意相信小公司的力量,相信科技進步,很多推動社會進步的偉大公司都得到過這些有情懷,有耐心,理解創業者,理解社會驅動因素的基金的支援。而那些追求短期套利的基金,隨著時間的推移,獲得成功的並不多,即便全身而退也是運氣,大部分都沒得到自己想要的。
從實踐中總結,VC基金從投資到完全退出,一般需要10-12年的時間,PE基金也基本在5-7年,損失流動性,跨週期投資,是私募股權基金這個行業獲得回報的基本要素。但是我們確實看到很多國內的基金,為了滿足LP 的需求,承諾3年或者5年退出,因為這樣可以更容易募集到資金,這個就很難堅守價值投資理念,如果在早期投資到一些優秀的公司,這樣的退出時間,也很難跟隨到業績爆發期。
所以也可以看到,美元基金背後的投資人基本都是機構投資者,比如大學捐贈基金、保險資金,養老金,母基金等。
我們始終認為,優秀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不應該把時間花在“精準減持”或短期套利之上。超額回報來源於持久、真實的價值創造。投資于推動社會變遷的“大機會”,投資于“技術進步”,這樣的價值投資理念,最後中西方都是趨同的,機會主義盛行並不能帶來健康的市場。
長期來看,價值觀決定回報率。
目前還有一種現象,很多上市公司或初創企業的高階管理層,不是創始員工,而是空降而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也寄希望於IPO提速等制度紅利,賺取短平快的收益。我們自己作為一家創業公司,在和引入新高管的互動過程中,特別擔心這樣的行為。
曾有一位PE業內大佬開玩笑説,阿裏的高管和員工都應該感謝阿裏上市的時間晚,否則如果早早就在美國上市,一是受規模影響,公司估值沒這麼高,二是估計股票都拿不了這麼久。
玩笑歸玩笑,但我們必須看到,創業確實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不斷求新求變,克服各種困難,以拿股票期權變現獲利,而不是聚焦為公司創造價值為核心的管理層,也很難與公司同甘共苦。
查理·芒格曾説過,如果我們想要得到某樣東西,最可靠的辦法是讓我們自己配得上它。
對於加入創業公司的高管而言,把自己的事業目標與企業願景相融合,與創始團隊一起將小公司做大,通過商業模式和技術創新,推動社會的進步,進而在資本市場上獲得成功。努力把企業做好,創造社會價值,而不是著急IPO,為了套現而去編故事;真正的好公司,是時間的朋友,隨著每年的利潤規模成長,上市越晚,退出的回報反而越高。
紅杉作為唯一一家在上市前投資諾亞的基金,我們特別有感於紅杉資本對於行業的前瞻性思考,以及他們對於長期投資的理解,幫助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以及關鍵時刻的建設性意見。從投資諾亞到現在,已經經歷了10年的時間,仍然持有諾亞的股票,持續十年在董事會上給予我們的幫助。無論是在對管理層的選擇,還是對於價值投資的核心看法,我們都受到很多有益的影響。
我們真誠的認為,私募股權基金的發展,會推動中國的社會進步和新舊經濟的轉型。作為行業的從業者,我們期待私募股權基金健康的發展。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