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心裏,一直覺得私募這個市場很公平,不管是誰,只要有兩下子,都可以來比劃比劃,但是今年有個感受特別明顯——小私募想活著已經特別不容易了。”深圳資深私募人士任明(化名)這樣對《金證券》記者形容過去四個月自己對行業、對市場的感受。
他給記者的另一段描述是:年初至今,身邊至少有6家相熟的小私募醞釀關門轉讓。
經歷了草根時代、蓬勃發展、納入監管等階段的發展,私募似乎正在進入行業大洗牌階段。
小私募的心思
今年年初,任明突然接到一位好友的電話,詢問他願不願意接手自己的私募公司。
當時任明有點懵,問道:“你那麼堅決從公募跳出來單幹,才2年,怎麼就不做了呢?”
好友沒多解釋,只説:“我們這樣只有個位數員工的小私募想要活下去太不容易了,並且會越來越不容易。”彼時任明還沒有太理解,只想著深圳小私募上千家,稍微有點客戶,就能活得很好,怎麼就不幹了呢?
一直到今年3月份,任明曾經的一位老搭檔找到他,閒聊中也提及,想要趁手中這幾個産品業績還行將公司轉讓。這位老搭檔在私募圈混跡多年,雖然公司不大,但在圈子中也頗有名氣,曾經在朋友中放出豪言:私募是他的終身事業。老搭檔拍著任明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説:“我覺得私募自生自長,靠個人能力生存的時代已經過去了,以後就是拼團隊,拼規模,拼品牌效應,我年紀大了,讓我搭搭草臺班子還行,真去做企業,有心無力。”此時任明才明顯感覺到,身邊的私募朋友似乎都有了脫手公司的打算。
“我數了下,今年到現在周圍至少有6個朋友都在想轉手這個事,大家情況都差不多,規模不大,7-8個人,曾經行情好時,一個人一年分紅百萬很正常,行情不好,團隊日子就比較難過。”任明對《金證券》記者説。
很難再出現黑馬
在深圳,曾經有無數中小私募活躍著。“深南大道上拉10個人,可能有5個會説自己是做私募的。它是不管你出身背景的,只要能掙到錢,哪怕全公司只有你一個人也行,你就是最牛私募。”任明對《金證券》記者説。
為什麼小私募突然難活下去呢?情勢在改變——客戶訴求、監管政策、市場行情。任明説,其實自己公司也有了吃力的感覺,“尤其在上周,報道説監管要全面清理券商資金池,不説實際層面的,就是心理層面的,對我們影響也太大。”“私募行業變化,有市場的原因,有監管的原因,一個行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一定會強者恒強,弱者難存,我覺得私募大概也到了這個階段吧。”任明感嘆。
任明的感受或許不代表私募行業的全部,但《金證券》記者從私募排排網拿到的今年1-3月私募業績,發現排名前十的基本是景林、重陽等知名私募的明星産品,排名倒數的則無一例外是不知名的小私募。
“往年季度業績都會有一兩隻黑馬,今年業績好的都是大公司,年輕公司做黑馬也不容易了。”上海一傢俬募創始人稱。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