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去杠桿的大背景下,隨著監管趨嚴,委外業務的縮水已成趨勢。對此,績優大型私募表示受到影響有限,雖然沒有新的增量資金,但已有委外資金並未出現撤回;而小私募則比較憂愁,借委外擴大規模的希望落空。
大私募不愁:
未出現大規模贖回現象
北京一家大型債券私募市場部人士向記者表示,目前委外撤出的主要是業績表現差、收益率不達標的私募。“央行MPA考核,城商行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確實有大規模贖回的情況,但主要撤出的是業績表現差的私募。其實這種贖回很正常,因為私募與銀行簽署的合同一般有凈值回撤要求,比如凈值到 0.97、0.96,銀行就會撤資。”與之相對的是,收益率和回撤控制較好的私募並未出現贖回,反而陸續有委外增資的情況。“我們的凈值管理比較好,一直在創造超額收益,委外産品沒有贖回。年初以來陸續成立了六七隻委外産品,都是以債為主的。畢竟銀行還要覆蓋理財資金池和利息,委外即使收回去還是要重新投資的。”
上述私募市場人士介紹,委外收緊的情況,除了業績差的被贖回,還有一個表現就是到期不續。“目前還未出現鉅額贖回的情況,監管層並不希望造成市場的恐慌,只是希望銀行在風險管理方面達標,同時銀行也希望能選擇相對表現比較好的投顧。”
滬上一位私募人士表示,其委外規模有十幾個億,主要做混合策略産品,而目前委外主要贖回的是債券、阿爾法策略的産品,對他們影響不大。“從我們接觸到的情況來看,銀行對私募策略的選擇比較極端,如果銀行決定捨棄某一策略的産品,就會把之前投的都贖回去。因此如果策略屬於銀行收緊的策略範圍,那這傢俬募的委外可能就會消失。”據其介紹,目前阿爾法策略的委外資金收窄幅度最大。
不過,雖然該私募沒有委外資金的贖回,但表示今年收到委外資金的速度明顯減慢。“我們目前十幾個億的委外規模都是去年的存量,去年已經談好的委外合作,由於銀行收緊,資金沒有進來。”小私募堪憂:
借委外擴規模無望
面對委外趨緊的態勢,相對於大私募的從容,小私募就不那麼淡定了。不少小私募向記者表示,原本想借委外資金擴規模的希望落空,只好另覓他路。
深圳一家小型債券私募表示,此前通過券商、FOF等渠道接了不少要求苛刻的委外資金,現在不賺錢,也沒有增量的委外資金進來。“我們原本規模很小,因為業績穩定回撤小,接到了不少委外資金,但條件苛刻:沒有業績提成,只有千2至千3的管理費。去年接了20億規模的委外資金,一年只有400萬左右的管理費,完全不賺錢。本想借委外資金做大規模,但即使我們回撤只有1%(主要做短債),也只能做到讓委外資金不撤回,今年沒有任何增量資金進來。”
北京一家小私募因為回撤3%而被銀行贖回。“還給銀行時業績是0.97,有10%的安全墊,銀行投了6000萬,自己跟投了600萬,虧了近300萬。”他表示,委外不可靠,以後要擴規模得另尋他路。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