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銀行委外資金與私募基金業務往來十分密切,委外資金幾乎成了債券私募規模增長的最大“推手”。大型債券私募的資管規模中有70%~80%來自委外。 在享受了兩三年的好時光後,私募們已有心理準備面對困難局面。對私募而言,現在的監管並不意味著業務的終結,而是前幾年高速發展後的鞏固提高。只要業績表現良好,未來仍會有機會。
在這一輪金融去杠桿中,銀行委外資金受到制約,依靠“委外模式”發展壯大的債券私募機構面臨考驗,一方面要應對委外贖回,業務收縮;同時,去年底以來債市調整,導致業績不佳。債券私募認為,今年可能是前幾年高速發展後鞏固提高的階段,現在策略上會相對保守,以控制風險、做好業績為主。
委外模式遭遇嚴峻考驗
債券私募業務被迫收縮
銀行委外一般指銀行委託給非銀金融機構管理投資的資金。除了公募、券商資管等機構,這幾年銀行委外資金與私募基金業務往來也十分密切,委外資金幾乎成了債券私募規模增長的最大“推手”。據記者了解,大型債券私募的資管規模中有70%~80%來自委外。有私募機構2014年初的規模僅為50億,2015年底突破100億,2017年一季度更是達到400億,規模的迅速增長和前兩年債券牛市、委外資金大舉進入密不可分。
今年形勢發生巨大變化,債券私募的“委外模式”遭遇考驗。“我們大部分資金來自委外,今年整體業務在收縮。客戶主要是股份制商業銀行,最近沒有發生大規模的贖回,僅有10億左右贖回,但我們對今年委外的增長不是很樂觀。”北京某大型債券私募投資總監告訴記者。
華北某大型債券私募投資經理表示,目前規模300億,委外佔70%,但去年以來規模幾乎沒有增長。“現在業內普遍在收縮,私募受到很大影響,去年擴張較快的私募被贖回得更多,因為之前他們接了較多中小銀行的錢,卻未能達到相應的收益要求。”
北京另一家中型債券私募總經理也表示,今年銀行委外在收縮戰線,不僅沒有新增規模,以往存續的規模也在壓縮。部分私募反映今年銀行委外到期不續作,農商行、城商行、四大行等都在緩慢收縮。據了解,上海某中型私募最近被銀行贖回了一兩億資金。
債券私募委外規模收縮背後,市場、監管等均是重要影響因素。前述北京大型私募投資總監認為,一方面源於監管收緊,現在整個金融行業在去杠桿,委外的發展受到影響;另一方面,過去兩年債市走牛,一直在賺錢,委外不贖回很正常。但去年以來很多賬戶都沒達到預期收益,一些還在賠錢,被迫贖回在所難免。前述華北大型私募投資經理也表示,現在銀行自身的理財規模收縮較快,主要是同業理財這塊;而且今年銀行開始對私募業績進行考核,表現不好的會被贖回。
債券私募做好防禦
“委外模式”陷入寒冬,一些債券私募表示對此已有心理預期,在業務規模上會相應減少,策略上也會保守一些,以控制風險、做好業績為主。
前述北京大型私募投資總監告訴記者,在享受了兩三年的好時光後,他們做好了心理準備面對困難局面。“對私募而言,現在的監管並不意味著業務的終結,而是前幾年高速發展後的鞏固提高,只要業績表現良好,未來仍會有機會。”
前述華北大型私募投資經理表示,現在投資操作上保守一些,主要配置短債,並且多備一些現金,保持足夠的流動性,應對可能的贖回。“委外收縮可能是短期趨勢,但資金總是要交給更專業的機構,今後銀行選擇私募的標準也會提高。”
前述北京中型私募總經理説,政策監管收緊可能會延續一段時間,現階段先做好流動性管理,應對市場風險,核心是要做好業績,等有機會再開展業務。“債市經過一輪下跌後具備一定投資價值,選擇餘地變大了,這個時候建倉選擇品種,收益會比較好。”
關於委外今後的發展趨勢,上海某大型債券私募投資總監認為,原來銀行把資金聚攏起來交給專業的投資團隊,是金融市場的組織方式和結構,但現在監管加強,對銀行同業業務、理財業務、表外理財等作出規範,未來資金對接的結構會有一定程度的改變。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