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監管收緊:大私募很歡迎 小私募憂成本

  • 發佈時間:2015-12-21 08:55:02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吳君  責任編輯:田燕

  近日,基金業協會發佈《私募投資基金募集行為管理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等系列文件,在私募圈子引起不小反響。接受中國基金報記者採訪的私募人士認為,監管直指私募募集的核心問題,有利於規範現在市場上一些不合規的宣傳、銷售行為,創造公平的行業環境,建設私募品牌,但在具體操作上,不少私募還需努力達標。

  野蠻發展需規範

  有私募公司高管告訴記者,“文件發佈當晚,他就通讀了一遍,第二天還組織公司員工逐條學習,文件直指私募募集的核心問題,對於行業規範化發展意義重大。”

  “私募剛開始野蠻生長,但現在都兩萬多家了,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之前公佈的一些股權私募失聯,監管層需要將監管從放開到收緊,慢慢進行規範,這是大勢所趨。”北京某大型私募投資總監表示。

  私募人士認為,私募行業最近出現很多風險事件,大多由運作不規範導致,比如誇大宣傳、不適當渠道傳播、對投資者沒有風險評估等,而這次《辦法》則明確指向並規範這些行為。

  北京一位私募投資經理指出,現在好多私募都用微信號宣傳,並且截取某段時期的業績表現來證明投資能力,但事實上私募募集針對特定投資者,不能公開宣傳,他們的宣傳方式容易誤導投資者,而且對一些規範運作的私募很不公平。另外,有些銷售人員賣基金時語言表達比較誇張,甚至承諾收益率等等,在風險評估方面卻草草了之。

  監管利於優勝劣汰

  私募人士普遍認為,這次《辦法》內容確立了行業規範,並配合監管辦法,有利於私募行業朝正規化發展,打擊一批不規範行為,實現優勝劣汰。

  前述北京私募投資總監告訴記者,“之前大家都害怕監管,但實際上監管不會影響行業發展,而是規範了渠道,若未來大家都按照規矩辦事,客戶無論在哪個渠道買産品感受都一樣,電話錄音、投資者評估、冷靜期和回訪等,能創造良好的行業氛圍。否出現大批跑路,投資者以後就不會買私募産品了。”

  他還表示,公募最初也是慢慢走向規範管理的,私募現在管理的資金規模很大,需要適當提高行業門檻,“這是正常的行業管理。

  不少私募人士表示,《辦法》規定募集機構可以通過合法途徑公開宣傳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品牌、發展戰略等,對私募品牌建設非常有利,但也有些規則比較細緻,目前在操作上存在一定困難。“投資者的評估結果有效期最長不得超過3年,非基金推介業務人員進行回訪等,我們客戶比較多,有時會忙不過來。”北京某小型私募基金市場總監表示。

  但前述私募投資總監也認為,在監管辦法出臺後,私募能夠慢慢規範自身行為,雖然可能會增加一定成本,但風控合規對於私募來説,本來都是應該配備的,“程式上的麻煩不難解決,私募更需要像公募一樣規範運作,只有如此才能得到市場認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