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6日 星期四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警惕“吸血式”私募機構

  • 發佈時間:2015-11-16 07:00:12  來源:南方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上半年凈值一度超過2,還沒來得及高興,六七月份一下跌到清盤線。跑去仔細一查該私募的過往歷史,原來他們之前就有産品被清盤,幾乎從來沒有為客戶賺過錢。現在本金還是虧損的,又下不定決心贖回。”近日,數位投資者向筆者説起自己認購私募基金後的“煩心事”。

  一般而言,除了1%左右管理費,私募基金産品凈值每增長15%,利潤將由私募機構分成20%。不過,如果凈值出現虧損,私募基金不承擔風險,直至清盤。今年股指罕見的大起大落,令這一“行規”對投資者的負面效應放大。據筆者所知,部分缺乏投研能力的私募機構,正是利用這種行規,只做市場,不做投研,大肆圈錢:大勢好,賺了就分成,大勢不好,虧了與我無關。筆者認為,私募産品業績隨著大勢起落而變化,本無可厚非,但投資者應該高度警惕一些“吸血式”私募機構,在投資前要深入查業績、問口碑。

  第一,部分野蠻生長的私募機構充分利用信託條款“慣例”的漏洞。近十年來,在股市、樓市巨大的財富效應示範下,中國理財市場出現膨脹式發展,中國人的觀念也經歷了從“蠻荒”到逐步成熟的快速變化。巨大的市場需求讓一些野蠻生長的所謂私募機構有了肥沃的土壤。整體上看,它們從沒有為客戶賺到過一分錢,反而讓不同時期的客戶遭遇本金損失;他們就像附在市場機體上的吸血蟲一樣,通過管理費和偶爾的單邊牛市賺取分成。一旦市場震蕩或下挫,這些私募機構往往不具備相應的風控能力,客戶也無法要回此前牛市的分成,只能自認倒楣。不得不説,少部分私募機構充分利用了信託條款的漏洞,即私募機構只參與分成,不承擔損失,於是,二級市場投資在他們眼裏容易變成一種賭博,重倉押寶,贏了就大賺,輸了只是客戶輸了。因此,相對公募基金,投資者對私募基金的選擇,更需要多一份謹慎。後者良莠不齊、魚龍混雜,而某些股評家一邊做“脫口秀”一邊做私募,業績更是乏善可陳。

  第二,私募業績兩級分化嚴重,應高度關注其投研體系和階段性回撤幅度。在六七月份股指大幅下挫過程中,8家國內一流私募機構負責人曾公開出來發聲力挺股市,為市場樹立信心。其中包括東方港灣、千合資本、重陽投資等私募機構,數據顯示,這8傢俬募機構歷年業績相對穩定。此外,據朝陽永續發佈的前三季度私募業績排名,股票多頭策略類私募業績最高達到200%以上,而最低則為虧損近清盤,可謂霄壤之別。據好買財富研究中心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已有1200余只私募基金遭遇清盤,6月至8月更是每月清盤200多只。當前,有業績統計的陽光私募産品數量約為6000隻,上述清盤數佔比達1/5。相比而言,公募基金上半年共盈利8600億元,三季度隨著股市巨幅調整,整體虧損6500億元,3個月回吐前6個月利潤的四分之三。具備完備投研體系和風控體系的公募基金,在市場巨震時表現也只是差強人意。部分心思不在風控上的私募機構,凈值遭遇大幅回撤更在情理之中。由此可見,相比公募基金,私募業績兩級分化嚴重,而投資者更應該選擇那些具有完善的投研和風控體系,歷年業績表現穩定的私募機構發行的産品。某種意義上,階段性回撤幅度,特別是遭遇大勢風險後的回撤幅度,是衡量私募基金投資能力的試金石。一般而言,回撤偶爾達到5%,除非遇到極端情況回撤不超過10%,在市場上便已經是非常難得了。

  第三,多元化私募投資機構將越來越受到市場認可。根據基金研究機構數據,前三季度,股票多頭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為7%,而股票多空策略私募基金平均收益為21%。可見,研發能力強、對衝手段豐富的私募基金在市場大幅波動時,平均收益要大大高於單一多頭策略的私募基金。由於當前資訊的暫態傳播特性、國際金融市場的大幅波動等因素的影響,A股的階段性波動較以往明顯加劇,因此,嚴謹的風險控制能力和多元化的投資能力,對投資二級市場的私募機構顯得尤為重要,一些研究粗糙、風控水準低、成天大喊“上衝多少點”的私募基金將逐步受到已經“見多識廣”的國內投資者拋棄。

  私募機構的大發展是大勢所趨,也是政策鼓勵的方向,不過,在投資過程中,我們仍要高度警惕股市中的“江湖騙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