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基金 > 私募動態 > 正文

字號:  

私募清盤是一個好選擇嗎?

  • 發佈時間:2015-07-20 09:01:50  來源:新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田燕

  面對私募産品凈值跌破“清盤線”的情況,投資管理人和私募産品持有人究竟應該採取怎樣的態度?這是一個非常嚴肅而又值得討論的話題。

  前期股市的持續調整,在私募界裏催生了一個非常大的新聞,就是部分私募公司的清盤。包括深圳清水源(300437)、福建滾雪球,以及深圳、上海的不少私募公司都有部分産品瀕臨或最終清盤了之。這期間也掀起了很大一波的新聞關注,輿論跟蹤和大眾討論的熱情至今不退。

  其實,真正浮在水面上的還只是少數,還有大量的産品在輿論關注之外默默動作。他們或是在凈值線上方很接近的位置砍倉了斷,或是默默地修改了契約要求,或是由投資管理人出資把産品凈值重新推上凈值線上方,或者是悄然地清盤處理。

  它們小心地處理這些事務,以儘量降低此類事件對於公司市場前景的影響,但這並沒有解決一個問號——清盤機制真的有效麼?

  同樣的,在一個市場出現極端走勢的環境下,整個行業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之時(這並非是什麼需要隱晦遮掩的事實)。但市場暴跌這只“黑天鵝”卻引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對於私募産品而言,清盤線究竟是個好的“存在”麼?

  首先,必須承認,于股票投資而言,清盤線的安排,本身是一個“高難度”動作。某種程度上説,從它誕生起,它被擊穿就是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

  從投資角度看,清盤線的設置,有太多可能失效。尤其對於那些投資集中度和産品投資範圍都非常寬廣的股票類私募産品而言。

  僅以筆者的不甚專業的思維也能預計,至少有幾種情況,非常容易導致清盤線被擊穿。

  第一類情況是,私募産品的重倉品種出現連續無量跌停,導致其無法及時止損(這就是過去一個月出現的市場狀況);第二類情況是,私募産品通過許多金融衍生品投資或配置導致交易杠桿提高後,其風控手段無法同時匹配;(前期部分清盤私募産品就有這種情況)。第三類情況是,私募投資的標的大比例“停牌”後,或大量資金贖回導致的流動性缺失後,風控失效(在過去一個月也出現了)。第四類情況是,私募産品藉以對衝風險的衍生工具出現異常情況,無法足額對衝風險(過去一個月也出現了)。

  而面對上述考驗,私募産品清盤機制是否有效值得商榷,唯一可以依賴的即是投資管理人的臨場抉擇。毫無疑問,面對快速發展的金融市場而言,這個依賴手段太脆弱了。換言之,“清盤線”這個設置本身是不夠合理的。

  然而,為什麼還有大量的産品設置了“清盤線”呢?這涉及到另一個問題,即市場銷售的需要。

  在目前,中國“新興+轉軌”的市場環境裏,大部分投資者的需求非常直白,即行情向好時凈值上升有力,而行情不好時,能夠保住本金。於是,整條私募産品的産業鏈都相應地設置了一系列安排,來貼近這個本身即不合理的“心理預期”。一個很重要的設置,即是“清盤線”。

  銷售渠道面對風險承受能力不佳的投資者,祭出了這個制度的法寶,似乎能夠保證了本金的大部分安全,但殊不知,恰恰自挖了“陷阱”。

  一個很簡單的事實是,即便投資顧問萬分小心和高度謹慎。但整個私募産業不下數萬億的股票投資市值,又如何能在一個每日成交只有萬把億的市場內,真正落實“清盤”操作呢?更何況,這個市場內,並不止于私募産品一個投資群體。

  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清盤線”的設置,更像一個銷售話術。它起到的更多的是一種投資者的“信心增厚”,但並不起到關鍵作用。投資者不必過多著眼于清盤機制的實施,而是要更多關注投資顧問日常操作風格和風控能力的觀察。

  此外,面對已經觸及清盤線的機構,投資管理人出資維持基金運作,究竟是利是弊呢?

  從短期來看,投資者的操作虧損,得到了投資管理人的一定程度的補償,對於投資者而言,其是有一定受益的。而在過去,假如虧損有市場極端行情導致的因素的話,給予投資管理人一定的“展期”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但必須提醒的是,即便因為注資,一些産品的凈值有所回升,下一步運營並不意味著轉危為安。從投資紀律看,跌破凈值線本身意味著該團隊的風控或産品設計存在一定的瑕疵。此外,從投資心理角度而言,大幅虧損必然對於操作者和持有人的心理都産生很大影響。這個過程將會非常痛苦和波折。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