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基金業務的拓展和總規模的持續攀升,公募基金經理總人數已連續保持了16年的凈增長,並在2016年繼續攀升到1421人新高。
多位公募業內人士表示,與2015年相比,私募公司對公募基金經理的吸引力正迅速下降,2016年基金經理跳槽的主要方向為基金同業公司以及保險資管、券商資管公司等。
公募基金經理
攀升至1421人
伴隨著基金行業的蓬勃發展,基金經理總人數已連續保持了16年的凈增長。
數據顯示,公募基金經理總人數2016年仍保持快速增長勢頭,截至2016年12月31日,基金經理總人數為1421人。而在十年前的2006年,基金經理總人數僅為260人,十年間基金經理人數翻了5.47倍,近十年基金經理人數年均增速為21.11%。
從具體數據來看,2016年全年,基金經理人數凈增加204人,基本與2015年持平,2015年、2016年也成為基金經理人數凈增較多的兩個大年。2016年離職基金經理數為164人,同比2015年大降45.7%;新聘基金經理人數為368人,同比降低27.7%。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近十年基金數量的大幅增長,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數量也越來越多。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年底,基金經理每人平均管理基金數量為2.69隻,與2006年的1.18隻相比增長2.27倍。
事實上,基金經理人數的持續穩定增長離不開公募基金行業的跨越式大發展。
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市場3820隻公募基金總份額為8.87萬億份,與2006年底相比,基金數量增長12.4倍,基金總份額增長14.25倍。
從基金管理人數量和管理規模上看,截至2016年12月底,我國境內獲得公募牌照的121家資管公司合計管理了9.1萬億元的基金規模;而在2006年,52家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規模僅為8564.61億元,十年間基金總規模擴張了10倍有餘。
北京一位中型公募基金總經理表示,公募基金的持續繁榮離不開優秀的投研團隊。作為人才密集型的行業,公募基金的基金經理就是各家公司的核心資源和關鍵競爭力。基金公司不僅要對現有的基金經理做好人才激勵,還要培養基金經理的後備團隊,為投資人配備更多的專業管理人,才能以業績驅動公募規模不斷發展壯大。
私募吸引力大降
同業跳槽成主流
雖然公募基金經理離職去向的公開數據並不完整,但與2015年相比,私募基金的吸引力正在迅速下降。
數據顯示,在可統計數據的基金經理離職去向統計中,2016年全年只有屈指可數的幾位基金經理“跳槽”到了私募,但與2015年同期相比這一人數已經大大減少。
基礎市場的低迷是影響基金經理擇業選擇的重要因素。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基金經理告訴記者,由於A股2016年缺乏趨勢性行情,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私募基金相對優厚的激勵機制很難兌現,有的小私募基金可能連生存都成了問題,這種狀況對基金經理的吸引力自然會降低。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在2016年市場中,離職基金經理跳槽的主要方向或是基金同業公司,以及保險資管、券商資管公司等。
華南一位跳槽基金經理告訴記者,“之前自己所在的公司是一家小型公募,2016年跳槽的主要原因是想到大基金公司鍛鍊一下,因為在大公司可以獲得更大的平臺和更多的發展機遇”。
北京一位獲獎公募基金經理前幾月也跳槽到上海一家大型公募,這位基金經理表示,原來的基金公司缺乏激勵機制,但新的基金公司實行了事業部制,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可以獲得更大的投研授權以及更好的績效激勵。
該基金經理稱:“據我了解,2016年離職基金經理去向最多的應該還是同業,比如從小公司到大公司,從傳統公司到有業績激勵的公司,從老公司到新成立的基金公司等。這幾年新成立的公募基金人才需求大,‘挖人’也很厲害,股權激勵、職位激勵等,對投研人才非常重視。”
此外,在金融混業發展和公募業績排名的壓力下,也有不少公募基金經理選擇離開公募,投身到資産管理公司的懷抱。
北京一位跳槽到保險資管公司的績優基金經理稱:“公募基金的考核壓力很大,而保險資管管理的是自有資金,不會有每個月、每季度的各種排名和業績壓力;另一方面,這類公司的投資理念是做絕對收益,資産配置的收益要求不高,但對風險回撤很敏感,這種投資要求相對更契合自己的投資風格。”
(責任編輯:張明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