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宣佈,我國鋰礦找礦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鋰礦儲量從全球佔比從6%升至16.5%,排名從世界第六名躍升至第二名,有望重塑全球鋰資源格局。
那麼,如此儲量級別的新增礦藏,預計會給國內乃至國際的鋰電市場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又會怎樣影響國內鋰電産品價格?
“儲量和可開採量是兩個概念,一般來説鋰礦開採工廠的整體建設週期在2年至3年,高海拔地區可能需要3年至5年。”萬創投行研究院院長段志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礦産資源的整體勘探分為四個階段:預查、普查、詳查和勘查。新增礦産資源所處階段一般在預查或普查方面,最終到勘查階段才能最終確定經濟開採量,整體轉化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資源潛力超3000萬噸
長期以來,我國鋰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進口量佔比大,這不僅增加了生産成本,當供需錯配或突發事件引起預期轉變時,也會制約相關産業發展。
在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的推動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聯合各省(區)地勘單位和礦業企業,在全國範圍內展開了找礦集中攻堅行動,並在四川、新疆、青海、江西、內蒙古等地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其中,鋰輝石型、鹽湖型、鋰雲母型鋰礦新增資源量均超千萬噸。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新發現的西崑崙、松潘、甘孜長達2800千米的世界級鋰輝石型鋰成礦帶,累計探明650余萬噸,資源潛力超3000萬噸,極大豐富了我國鋰礦種類,拓展了找礦範圍。
“但也應看到,這些鋰礦的開採工作同樣面臨諸多困難與挑戰。”段志強表示,首先,新增礦産資源處於自然條件較惡劣區域,對於開採的技術和野外作業環境的要求較高。其次,公路、水、電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都需要時間,疊加勘測的地段處於高海拔地區,整體時間會進一步延長。最後,目前鋰礦價格處於低位且趨勢穩定。三者疊加之下,新發現的礦藏在短期內難以對現貨市場造成影響。但從長期來看,其將有助於國內鋰礦企業在全球鋰資源定價中爭取更大的話語權,以及持續保持鋰礦價格趨於理性。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來,我國鹽湖鋰資源開發也取得顯著進展,新增資源量達1400余萬噸,躍居僅次於南美鋰三角和美國西部的全球第三大鹽湖型鋰資源基地。鹽湖鋰資源開發具有成本低、污染小等優勢,未來將成為我國鋰資源開發的重要方向之一。
此外,我國還在不斷攻克江西等地區鋰雲母提鋰技術難題,力圖解決鋰雲母含鋰量較高但提取複雜、成本較高的問題。據悉,該項技術新增資源量或超1000萬噸,有望打開鋰雲母型鋰礦找礦新局面,促進湖南、內蒙古等地區形成找礦新局面,成為鋰資源的重要增長點。
電化學市場將“多能並舉”
回顧2024年,鋰電行業以“跌”字貫穿全年,産業鏈盈利情況總體遇冷並出現分化。此外,原材料價格波動仍是一大挑戰,鋰、鈷等關鍵原材料價格受供需關係等因素影響,波動頻繁且幅度較大,不僅增加了電池企業的成本控制難度,還對企業的盈利能力與市場競爭力産生了較大影響。令人欣慰的是,過剩産能導致的價格大跌,也讓市場對於鋰價築底有了基本共識。
基於碳酸鋰長期需求仍存,頭部企業對於鋰資源的爭奪大戰並未降溫。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2024年,贛鋒鋰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贛鋒鋰業”)、盛新鋰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四川雅化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鋰企相繼拋出了擴充鋰資源儲備的計劃,佈局手段以簽訂鋰精礦承購協議、收購海外礦權等為主。
時至2024年底,更有多個大型鋰鹽項目投産。2024年12月15日,贛鋒鋰業旗下的非洲馬利Goulamina鋰輝石項目一期正式投産,項目一期規劃年産能50.6萬噸鋰精礦。此前,公司在四川投資的鋰輝石提鋰項目竣工投産,預計2025年將實現電池級鋰鹽産量共4.5萬噸,這也是全球單線産能最大的鋰輝石提鋰生産線。
同年11月12日,青海鹽湖工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鹽湖股份”)4萬噸鋰鹽項目建設進度條再度刷新。“通過三個月的努力,EPC總承包項目廠前區順利封頂——有16個子項工程完成主體結構封頂,進入圍護結構(彩板)和砌體施工階段,吸附提鋰樹脂罐、機泵、電滲析壓機、電鍋爐、玻璃鋼罐等設備陸續到場進行安裝,總體完成率約55%。”鹽湖股份上述項目負責人柴君平表示。
可以預見,隨著鋰資源大規模産能的陸續到位,供需關係必然影響價格走勢。談及如何有效應對鋰價變動,光大期貨研究所有色總監展大鵬認為,總體上需要從工具選擇和價格判斷兩方面考慮,“從風險管理工具來説,期貨工具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期貨價格也正在成為貿易中散單和長協的重要參考價格。”
價格之外,供給充足的鋰資源還將會對鈉離子電池等電化學路線産生衝擊。在段志強看來,鋰礦的開採技術和提鋰技術是化工産業持續發展的動力和目標,其最終目的是能夠提供物美價廉、安全穩定的電化學産品,未來電化學市場一定是一個“多能並舉”的局面,其中包括了各種技術以及各種元素路徑。
“目前對於鋰電來説,技術和産業鏈相對成熟,應用廣泛,但鈉以及其他電化學路徑仍舊有其優勢。綜合來看,多種路徑之間會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最終在不同場景下共同存在。”段志強説。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