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了解,監管部門將不再批復分級基金産品,算是給之前大爆發的分級基金,劃上了個到此為止的句號,分級基金將進入“存量時代”。
去年股災中,不少投資者因購買分級B損失慘重。而隨著監管部門防風險去杠桿的深入,去年股災後就已暫停受理不再審批的分級基金,從“暫停”到“將不再批復”也只是遲早的事情。
而在牛市中大爆發的分級基金,在熊市和當前成交低迷的震蕩市,也是經歷著不斷縮水的“煎熬”。今年已有分級基金因為規模太小選擇主動“清盤”,少量分級B的日成交額甚至進入到千元時代。
從牛市中的“萬人迷”到如今的討人嫌,分級基金經歷過去幾年經歷了怎麼樣的心路歷程。基金君今天就為各位看官梳理一下(主流的被動指數型分級):
1、分級基金髮展簡史:
自1998年公募基金行業創立以來,2007年國投瑞銀基金公司創新設計出分級基金瑞福分級,而後長盛、銀華等基金公司跟進,但分級基金髮展一直不溫不火,直到2014年牛市起來,分級基金迎來大時代。
分級基金簡介:分級基金就是在普通基金份額基礎上,拆分出A、B兩類份額,A份額以約定方式取得固定收益比如一年定存利率+3.5%,約定時間以約定方式分紅(收益),B份額獲得收益也承擔風險,相當於B向A借錢投資,通常A、B比例為1:1。
股災慘劇:分級基金的推出,為普通投資者獲取杠桿提供了便利,但在股災來臨時,買入的普通投資者也是損失慘重。分級B上市交易的初始凈值為1元,100份門檻交易,交易門檻極低,因而在牛市中為普通投資者杠桿交易提供極大便利,也因杠桿賺錢效應很多投資者在牛市後期追入,導致出現慘重損失,尤其是不斷有不明真相的投資者在下折發生時買入(相當於對杠桿平倉),可能一天損失30%、40%。
2、一組簡單的數據:
2014年7月21日,牛市啟動前夕。上市交易的分級B(未特別註明均指被動指數型)為43隻,合計場內份額為204億份,其中銀華銳進一隻基金就佔到118億份,另外超過10億份的只有深成指B和中證100B。
2015年6月12日,牛市到最高5178點。上市交易的分級B為88隻,合計場內份額為1501億份,是一年前的7.5倍,多家基金公司以分級基金為特色做大。申萬證券B場內份額達182億份,4隻分級B份額超100億份,30隻分級B份額過10億份。
2016年8月12日,股災一年後。上市交易的分級B達到129隻,合計場內份額為701億份,為去年高點時的一半不到。已無過百億的産品,份額最大的招商券商B,場內份額95億份,過10億份的分級B降至16隻。
註明:如今較去年612最高點,多出的41隻分級B,均為在牛市最後期中發行,在牛市余溫中的2015年7月、8月上市,可見牛市分級發行之瘋狂。2015年9月後即再無分級B上市。
3、那些賺錢的快樂時光:
證券B(150172,有兩個以代碼區分):2014年7月21日到2014年11月25日,快速上漲翻了一倍,母基金凈值觸發上折;上折發生後,11月27日復牌到12月8日短短幾天又翻一倍,再度觸發上折,而後12月10日復牌後一週內又漲50%。
創業板B(150153):2014年12月30日到2015年3月24日,創業板B市價翻倍並觸發上折;折算復牌後3月底到5月再度翻倍行情再度上折;折算後又是三個漲停。
折算解釋:又稱為不定期折算,分為上折和下折。由於分級基金A、B份額為固定比例,比如1:1,分級B初始杠桿為2倍,但隨著市場變化,母基金凈值的變化,B份額凈值可能不斷增大或減少,而A類份額單位凈值基本在1元附近,會造成杠桿倍數實際發生變化。比如B份額凈值降至0.5元或2元,分級B的凈值杠桿實際就上升為3倍=(1+0.5)/0.5或降為1.5倍=(1+2)/2。
為保證分級B杠桿在一定區間內,否則將可能無限縮小至1倍(B凈值無限漲)或放大至無窮大(B凈值降為0),同時也為保證A份額本金和利息安全,便設置了折算條款,即在母基金凈值或B類凈值達到一定情況下,進行向上折算和向下折算,A、B份額按比例重新回歸1元面值,多出份額轉換為母基金份額。
簡單例子:假設上折閾值為母基金2元凈值、下折閾值為B份額凈值0.25元。
如母基金凈值達到2元=(A+B)/2,即相當於A份額凈值1元、B份額凈值達到3元,這時杠桿倍數僅有(1+3)/3=1.33倍,假設為100份A和100份B,於是B的3元變為300份1元份額,其中100份繼續為B份額,200份變為母基金。於是B的杠桿又回復到2倍。
下折則為,當分級B凈值達到0.25元,這時分級B的凈值杠桿實際為(1+0.25)/0.25=5倍,這個杠桿非常高,如果市場繼續下跌,B的資産可能很快跌沒了,無法保證A本金和利息安全,且杠桿過高風險很大。於是100份0.25元的B份額變為25份1元凈值B,對應100份的A份額,多出的75份轉換為母基金。於是A、B回歸初始1元,杠桿又變為2倍。
4、那些下折的慘劇:
成也杠桿,敗也杠桿。正是杠桿的魅力,使得分級B在牛市中備受追捧,成就了分級基金髮展大時代。而當股災來臨時,分級B的杠桿幾乎就成了災難,持續的暴跌,股災中無法賣出,下折被平倉。下折當天,不明真相的投資者買入,一天損失百分之好幾十。
同樣以證券B(150172)和創業板B(150153)為例:
證券B從2015年6月9日最高價1.795元開始,一路暴跌到8月26日0.413元,跌幅將近80%。而最後是連續三個一字板跌停,並觸發下折。而8月26日當天證券B的單位凈值實際上市0.1054元,遠低於跌停價0.413元,而下折將按照凈值計算份額,實際上這一輪下跌過程中證券B的跌幅要遠大於80%。
創業板B從2015年5月28日最高的1.435元一路暴跌,到8月25日跌到0.305元,跌幅也達到80%左右,最後兩天也是一字板跌停。這還是沒有考慮當時觸發下折折算後帶來的損失。
看得見的是持續暴跌了80%,看不見的是股災過程中批量下折,高溢價發生下折,買入的投資者簡直就是跳入火坑。很多不明下折的投資者看見價格低買入,在一天內損失巨大,被戲稱為“末日接盤俠”。而去年7月批量出現下折,如7月7日、7月8日兩天就有10余只分級B出現批量下折。
股災中分級B下折,是巨大的坑。由於下折的複雜性,很多投資者並不明白下折意味著什麼,看起來很便宜,但卻溢價很高的下折分級B,買入後一天就損失好幾十個百分點。
以去年上半年熱門主題的網際網路B來看,網際網路B在去年6月24日上市,上市當天價格還在1元以上,而後一路暴跌,併發生下折。下折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為7月8日,當天一字板跌停,價格為0.459元,短短半個月跌幅超過50%。但這實際上,只是慘劇的開始。
網際網路B最後三個交易日為7月6日、7月7日、7月8日,這三天的單位凈值分別為0.304元、0.23元和1元(折算後)。即實際發生下折日期為7月7日,但在發生下折後第二天還要交易一天,然後停牌,凈值歸1後再復牌。
可能有童鞋看到7月8日的凈值還會想,凈值一下就回到了1元,是不是暴漲啊。暴漲個鬼啊,你原來1000份可能就只剩下一兩百份了,凈值是漲了。
來仔細看下,7月6日當天高開直線下跌,當天最高價0.689元,成交5.07億元;7月7日一字跌停,價格0.51元,成交1826萬元;7月8日,一字跌停,價格0.459元,成交421元。然後停牌一天,7月10日復牌漲停,又大漲兩天回調,大漲兩天的最高價為1.328元。
好。開始計算下,7月6日買入了5個億,大部分在隨後兩天沒有跑出來,經歷了下折。下折意味著什麼,不是凈值漲了麼?基金君就給你們算一算。
7月7日,網際網路B的凈值為0.23元,母基金的凈值為0.618元;7月8日進行折算,實際上當天母基金凈值又跌了2.56%,即折算時母基金凈值為0.602元,網際網路B的凈值為0.214元。可以折算為0.214份單位凈值為1元的新的網際網路B。
按照折算復牌後幾天內最高的1.328元來算,原來的1份網際網路B,折算後的價格為0.214*1.328=0.284元。
如果是7月6日以0.689元買入的投資者,損失為1-0.284/0.689=58.8%,即使是最後一天0.459元買入的投資者,損失也高達38%。
(責任編輯:張明江)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