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基金 > 基金要聞 > 正文

字號:  

監管風暴席捲公募基金疑問:突擊還是常規檢查

  • 發佈時間:2015-11-13 07:5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11月公私募基金行業頗不寧靜,先是澤熙投資私募“一哥”徐翔因內幕交易、操縱股價罪名被公安機關帶走,徐翔家族轟然倒塌,緊接著,本週市場又盛傳四家公募基金公司遭到監管層突擊檢查,雖然嘉實、長盛等基金公司紛紛回應稱只是“例行檢查”,但不少業內人士仍猜測這是一次有目的性的稽查,眼下監管風暴已將基金業捲入,大有風雨欲來之勢。

  緣起:傳言與現實

  追溯最近公私募基金業恐慌的源頭,始於私募“一哥”被捕一事,11月1日上午,澤熙資本控制人徐翔被警方帶走,徐翔身穿阿瑪尼“白大褂”戴著手銬的圖片迅速在網路和微信朋友圈中瘋轉,當日晚間,新華社也播報了徐翔通過非法手段獲取股市內幕資訊,從事內幕交易、操縱股票價格涉嫌違法犯罪的新聞。

  曾經在私募基金行業被奉為神一般存在的徐翔瞬間光環墜落,澤熙公司所重倉的上市公司股價隨即受到影響,徐翔背後的家族生意也已垮塌。在徐翔被捕事件發酵的同時,一直置身事外的公募基金卻也意想不到地在本週被推上風口浪尖。

  11月9日晚,市場又突然曝出一則多家公募基金公司遭遇監管部門“突擊檢查”的消息,並點名指出涉及嘉實和長盛兩家公司。除此之外,還有兩家知名京滬地區公募基金公司被查,隨著消息的迅速傳開,市場出現諸多猜測和解讀。

  傳聞曝出的當晚,北京商報記者向華夏、海富通、富國等基金公司了解情況,但上述基金公司相關負責每人平均表示只是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傳言,當日並沒有監管機構來公司檢查。

  “結合最近的監管風暴背景,或許稽查鏈條已經延伸至公募基金業也未可知,而且公募基金在上半年牛市中,對創業板股票集中抱團、坐莊的現象一直被市場詬病。”北京一家基金評級機構分析師認為。

  不過,在部分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看來,由於這次是監管層出動,並非公安機關直接出面,因此可能只是常規檢查。“確實有證監局的人到訪,但只是例行檢查,公司經營一切正常,完全不像一些自媒體網路上傳得那樣邪乎。”嘉實基金(部落格,微網志)相關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此外,長盛基金也向媒體證實僅僅是例行檢查。

  就在基金公司被傳遭監管檢查後的第一天,北京商報記者也進行了實地探訪,在位於建國門華潤大廈16層的嘉實基金北京辦公地點,記者發現公司沒有太多異常,期間出入的嘉實基金員工也都在談論著股票、基金收益等工作內容。一位嘉實基金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公司沒有任何人被帶走,投資者儘管放心”。隨後,北京商報記者又來到了位於北太平莊城建大廈的長盛基金北京總部,看到該公司也一切如舊。

  疑問:突擊還是常規

  儘管嘉實、長盛基金公司均表示監管層到訪僅是常規檢查,但傳聞中有指出,此次檢查實則是一次並沒有提前打招呼的“突擊檢查”,並且是由廣東證監局跨區域稽查,那麼為何監管層會採取這種突襲的方式,與一般的例行檢查有何不同,背後是否有一些不為人知的目的呢?這也在業內人士心中畫下了問號。

  與嘉實基金官方回復不同的是,一位嘉實基金內部人士對媒體稱,此次例行檢查並沒有提前接到通知。長盛基金一位知情人士也曾表示,例行檢查就是要帶走電腦,但並不知此次為何是廣東證監局來北京檢查。

  “通常而言,監管層例行檢查都會提前通知基金公司,要求公司準備好相關的資料,期間還會檢查投研人員電腦中的一些聊天記錄、交易記錄等,主要是想看基金公司內部風控流程是否有效合規,這種例行檢查有定期的,也有不定期的,但至少一年會有兩三次。”深圳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對北京商報記者透露。

  此外,滬上一家基金公司內部人士也指出,監管例行檢查基金公司肯定都是有預期和準備的,證監會有一個檢查組進行日常的抽查,譬如這段時間檢查基金公司財務報告、過段時間看交易情況是否合規等等。

  從上述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的表述中不難看出,此次以突襲方式展開的例行檢查似乎並沒有那麼簡單。在上述滬上基金公司內部人士看來,這種不打招呼的突擊檢查,一般帶有某種目的性,如將電腦帶走檢查,自然是一兩天查不完的,肯定是需要詳查幾天才行。

  不過,上述深圳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也表示,“這種區域性的交叉檢查並不罕見,跨區域檢查可以將基金公司和當地的監管層之間的關係隔離開來,調查的結果也會更細緻可靠,此次廣東證監局不打招呼的突擊檢查是否有備而來還不得而知”。事實上,在各地證監局中,廣東證監局的調查能力較突出,日前媒體也盛傳證監會稽查總隊新一任隊長或由廣東證監局局長侯外林擔任,目前侯外林已到北京準備工作。

  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今年3月的全國“兩會”上,身為全國政協委員的侯外林提出廣東證監局要把主要精力放在稽查執法上,尤其是在“老鼠倉”案件快速上升背景下,資本市場稽查執法形式嚴峻。此外,在2014年侯外林曾提議儘快推出“老鼠倉”等違法行為受害者的賠償機制。

  那麼,此次廣東證監局突襲北京基金公司檢查,會否是侯外林打算率先整治公募基金“老鼠倉”,新官上任前的“一把火”呢?不由得讓人産生聯想。

  擔憂:風雨欲來

  無論是突擊還是例行,在監管風暴襲來的敏感時期,多家基金公司遭查的消息還是引起了一陣恐慌。“監管層突擊檢查的消息傳開後,圈子裏的氣氛開始緊張,擔心又會是一次大範圍的整頓。”上述深圳基金公司市場部負責人表示。而這恐慌的根源或許就來自於基金行業的“原罪”——老鼠倉。

  事實上,在2013、2014年證監會依靠大數據應用手段,對公募基金行業展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捕鼠”行動,被曝光的“老鼠倉”案有近十起,如中郵原基金經理厲建超、匯添富前基金經理蘇競、華寶興業原基金經理牟旭東、匯豐晉信原基金經理鍾小婧、海富通5名涉案基金經理等“碩鼠”均被挖出。為了加大打擊力度,今年初監管層也對“老鼠倉”案的處罰對象,從僅對涉案者基金經理個人也延伸到基金公司。今年1月,華夏、海富通等5家被曝出“老鼠倉”的基金公司,被證監會責令限期整改3到6個月不等。

  受捕鼠風暴的影響,基金公司2014年過得並不安穩,害怕下一個被點到的就是自己,2015年隨著牛市行情的開啟,“老鼠倉”的稽查行動暫告一個段落,卻不曾想A股市場爆發流動性危機後,監管層的稽查風暴再度襲來,基金業大有風雨欲來之勢。

  中國金融智庫首席金融學家宏皓表示,目前券商和陽光私募當中均已有大佬級的人物被公安機關立案調查,可以想像的是,公募基金必將會成為下一個監管的風口。

  除了公募基金外,透過徐翔事件不難猜測,私募基金業也難以逃脫監管風暴的席捲,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私募基金內幕交易十分猖獗,給私募基金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隱患,可以預見,“股災”抗跌英雄徐翔被抓之後,將會引發多米諾骨牌效應,給私募基金市場帶來短期的衝擊影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