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基金 > 基金看市 > 正文

字號:  

股市回暖 不改債基配置好時機

  • 發佈時間:2015-11-16 02:45:4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博時安豐18個月定期開放債券(LOF)基金經理 魏楨

  伴隨連續回升的股市行情,權益類産品銷售市場開始逐步回暖,近日多家基金公司表示,目前旗下權益類産品銷售有所回暖,而債基有所降溫。有市場分析人士指出,隨著高層對經濟保底的表態、IPO重啟以及市場連續走強,債市行情可能只是短期面臨震蕩,不過,從長期來看,寬鬆預期以及經濟下行的驅動因素並未改變,債基的長期配置價值仍在。

  面對股市震蕩,目前政府面臨最大的問題是債務問題,去杠桿是需要長期才能解決的。在這種背景下,債務週期帶動經濟週期向下,相對寬鬆的貨幣環境下社會融資成本利率趨於下行,這在長期是利好于債券市場的。另外,隨著人口老齡化,經濟結構從工業轉向服務業,未來居民的資産配置會逐漸轉向金融資産。而在經濟下行期,企業盈利改善有限,主要的行情都是由利率和風險偏好驅動,其中利率是主線,因此從性價比上衡量,債券型基金對投資者來説有一定的避風港作用。

  債券牛市邏輯未發生大變化

  前一階段股市暴跌債市崛起,市場流行債市和股市有“蹺蹺板”效應的説法。其實,從傳統的投資時鐘理論上來看,股市和債市可能存在“蹺蹺板”效應,即在經濟復蘇的週期,股市是最好的資産,債市會開始走熊,而在經濟衰退時,債券是最好的資産,股市將下跌。但我們對過去12年股和債的運作數據進行了統計和回顧,發現實際數據並非如此,較為顯著的“股債蹺蹺板”現象佔所有觀察樣本的比例只有23%,其中股牛債熊的樣本佔比只有15%。“蹺蹺板”效應可能並不如多數人想像中顯著。現階段來看,只要股市上漲和經濟復蘇無關,又不是杠桿操作引起的,它不會引發債市的走跌。股票的市場容量吸納不了債券那麼大的流動性規模,因此,如果債市因為股市上漲而産生一些情緒波動,我認為是機會。

  目前市場的主要驅動力依然是股市財富效應弱化、風險偏好下降帶來的資金回流支撐。大量理財資金處於欠配狀態,需求旺盛,資産短缺局面較難以改變。四季度和明年債市仍處於較為有利的環境,但突破前期低點需要更低預期的經濟表現或寬鬆政策的不斷觸發,票息加杠桿的策略較為傳統,但效率打折,久期策略逐漸體現出價值。總體來説,債券基金仍然處於較好的投資週期。

  貨幣寬鬆為“債牛”保駕護航

  經過幾輪震蕩之後,市場存在一種擔心,債市會否步股市後塵,形成系統性風險。我個人認為這種擔憂是不必要的。債券杠桿和其他資産的杠桿是不同的。對於一個經濟體來説,不應該去否定杠桿這種形式,但是需要提防的是你究竟在什麼品種上加杠桿。對於整體宏觀調控來説,杠桿的問題主要看它的基礎資産是否穩固。如果是在具有國家信用的債券身上加杠桿,你所面臨的風險只是説判斷錯了宏觀大的利率方嚮導致的市場波動風險,不會産生信用的崩盤式風險,因為基礎資産始終還在。另外,對於整個貨幣市場的杠桿情況來看是不斷走低的。下半年,資金從股票市場轉移至債券市場,本身就有稀釋杠桿的作用。

  下一階段主要貨幣政策思路的變化點:向價格型調控傾斜,不過度放水。在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完全放開後,我國的貨幣政策調控開始進入新階段。“加強預期引導,強化價格型調節和傳導機制”、“進一步加強對貨幣市場利率的引導和調節,注重穩定短期利率,提高利率傳導效率”。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出“既要防止結構調整過程中出現總需求的慣性下滑,同時又不能過度放水、妨礙市場的有效出清”。2014年以來,整體貨幣政策就是秉持的這種信念,貨幣政策可能還是會以調結構為取向,不強刺激(明顯區別於2008年下半年)。這也是改革的體現,更有利於債券市場長牛,債券基金仍然處於較好的投資週期。

  配置債基仍是好時機

  我管理的定開純債基金這兩年業績突出,一方面來自於産品設計的優勢,比如封閉期內的流動性管理優勢、杠桿優勢、不含權益轉債的低波動優勢等。另一方面更重要的來自於博時固收團隊的優秀投研實力。固收研究團隊覆蓋宏觀利率、信用、轉債、基金等細分領域,通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補充的方法進行戰略性資産的配置,基於價值投資的理念,實現基金資産的長期穩健增值。

  對於投資者來説,我覺得首先要認真評估自己的風險偏好,再規劃自己的資産負債情況,低利率環境下可以使用一些杠桿投資。定位好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再進一步選擇標的資産,對房地産、股市、債市、貨幣做一個大類資産的配置,未來現金流的規劃和風險偏好決定各類的倉位高低。就現階段來説,對於一般低風險偏好又期望有相對高收益的投資者,可以選擇定期開放式純債基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