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財經 > 基金 > 基金經理 > 正文

字號:  

博時基金李全:一定要敬畏市場

  • 發佈時間:2016-03-29 08:59:57  來源:東方網  作者:盧曉平  責任編輯:張明江

  2015年5月26日,上證指數上摸4911點。此後市場氣氛十分高漲,邁過5000點,超越前期高點似乎指日可待。也就在這天,新華資産召開了投委會會議,明確決定將風險防範作為當時權益投資的主基調。回過頭來看,這個會議對新華資産全年的投資業績有著決定性影響。公司總裁李全作為投委會主任,力主減倉。

  李全在博時基金第一線奮戰了12年,一直是博時基金的主要負責人之一,負責過前中後臺等基金的所有業務領域。2010年他華麗轉身,領銜券商基金人士投身保險資産管理行業,開始了新曆程。長達20年的資産管理投資經歷,讓他感慨萬千。對於市場,他只有一個詞:敬畏!

  2016年3月16日,上證報在北京專訪了新華資産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全。

  高位減倉低位買進ETF

  上證報:為什麼在2015年5月下旬的公司投委會上,您力主賣出股票?

  李全:首先是一種常識,股市不可能一直這樣瘋長下去。特別是在市場加速上揚的時候,這種感覺會特別明顯。假如配置1千億資産,每天漲2%、3%,一天凈收益就是20、30億,而連續漲10天獲利是200、300億。這怎麼可能呢?

  另外,很多現象表明,市場到了典型的博傻階段:每日成交金額兩萬億左右;股市換手率遠高於世界水準;最了解公司價值的股東在大量減持;市場不斷傳信央行還會有多少次降息和降準;微信上推薦股票已經不再講邏輯而是講感覺和預期等等。當然,作為保險資産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守住絕對收益,落袋為安。

  無論是根據經驗還是常識,當時我們都得選擇規避風險。要記住,市場是有其自身運作規律的,一定要敬畏市場。

  上證報:在救市過程中,公司是如何操作的?

  李全:當時情形下,救市是我們應盡的社會責任。公司當時買進的是被非理性情緒錯殺的已具備投資價值的防禦類股票和ETF指數基金。

  買進理由很簡單:一是被市場非理性錯殺的防禦類股票,市場情緒穩定後投資價值會很快被市場重新認識。即使市場繼續非理性下挫,也有很好的“護城河”保護投資價值。二是買ETF指數基金,就是對指數的最大貢獻,就是看好會出現一定的反彈力度;三是ETF指數基金流動性好,避免個股進出的不方便。

  在操作方法上,我們堅決不追漲,通過低位吸納來控製成本,併為恐慌性市場提供流動性。這一思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既共同維護了市場的健康發展,又獲得了很好的市場回報。

  防範風險是投資第一課

  上證報:近20年投資生涯中,您認為什麼最重要?

  李全:防範風險是學會投資第一課。

  投資收益從投資專業人士角度叫風險收益,投資決策過程實質上是風險和收益的平衡選擇過程。投資能夠做得好,良好的風險管理是基本前提。專業資産管理機構一般都有一整套嚴密的制度和規範流程管理風險。比如非標投資在風險管理層面就涉及事前評估、交易對手風險評估、投後跟蹤管理、授信管控、情景分析和壓力測試等諸多環節,每個環節都是不可或缺的。

  上證報:還有什麼經驗值得分享?

  李全: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我們對固定收益類金融産品投資風險偏好要求的收緊。2014年底,我們判斷經濟下行過程中,實體經濟會承受很大壓力,信用違約風險會大幅升高,因此決定進一步大幅收緊2015年固定收益類金融産品配置的風險偏好。

  2016年,我們將繼續把信用違約風險管理作為重點工作,這既包括存量資産,也包括增量資産。且不僅針對非標資産,包括企業債在內的所有涉及信用違約風險的資産都在我們重點管控的範圍。

  由於保險資金的屬性,賬戶資産中固定或類固定資産配置佔比大,信用違約風險防範任務非常重。在當前經濟轉型和供給側改革的大背景下,我認為2016年信用違約風險防範應該是保險行業需高度重視的工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