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晚間,上交所發佈公告,宣佈*ST吉恩股票終止上市。這平地一聲雷不僅炸傷了7萬散戶,更讓曾參與定增的基金專戶損失慘重。
根據退市公告,*ST吉恩在凈利潤、凈資産和審計意見三方面都符合退市指標。2017年年報顯示,*ST吉恩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3.63億元,期末凈資産為-1.98億元。同時,會計師事務所對*ST吉恩的2017年度財務會計報告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三家基金公司旗下
定增專戶損失慘重
情況如此糟糕,為什麼三家基金公司被套牢到最後時刻?公開資料顯示,2014年*ST吉恩實施了60億元的定增方案,以7.62元/股向東方基金、長安基金和興全基金鎖價發行7.87億股,共計融資60億元,鎖定期三年,到期日是2017年9月22日。
三家基金公司參與的定增方案于2014年7月獲得證監會批文,最終在9月24日完成發行工作。其中,東方基金、長安基金和興全基金分別認購2.95億股、2.95億股和1.97億股,認購金額分別為22.5億元、22.5億元和15億元。記者了解到,三家基金公司是通過專戶的7個資管計劃參與了本次定增認購,其中東方基金有3個、興全基金3個、長安基金1個。
儘管早已過了解禁期,但由於受減持新規影響,基金公司未能全身而退。*ST吉恩一季報顯示,上述三家基金公司旗下的7個專戶産品仍在其前十大流通股東之列。
據公司公告,截至4月27日,*ST吉恩的累計債務已經高達87.35億元,其中新增逾期貸款0.26 億元,償還逾期貸款0.02億元,新增欠息1.31億元,累計逾期金額72.75億元,累計欠息金額14.6億元。
專戶的實際持有人
到底是誰?
業內人士表示,退市意味著基金公司的60億元定增損失慘重,按每股凈資産計算,幾乎所剩無幾。事實上,一般公開募集的基金出於流動性考慮很少參與定增計劃,即便參與定增也有最低份額下限。也就是説,基金公司有可能只是走普通的通道業務,背後實際參與者另有其人,可能是高凈值客戶,也可能是其他機構或個人。
這些專戶産品的實際持有人到底是誰?該定增計劃是否有“保底承諾”?記者曾向三家基金公司了解詳情,但截至發稿前,只有興全基金回應表示:“關於*ST吉恩的持有情況,經核查,興全基金3個産品均為一對一專戶,公司一直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的投資標的進行投資。”
據爆料,興全基金的三個專戶中有兩個自然人——刁靜莎和張宇,分別出資4億元和1億元;還有一個專戶最終穿透至上海金都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出資高達10億元。
長安基金的定增專戶穿透後,發現出資來自大連博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上海天恒融資租賃有限公司,出資額分別為12.5億元和10億元。
東方基金三個專戶背後的出資人眾多,層層穿透後包括中銀智富理財計劃2014-127-HQ出資7.5億元,中銀智富理財計劃 2014-128-HQ 出資2.5億元,大連博融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出資5.5億元,北京中永聯合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出資2億元,自然人劉輝出資1億元,文一濤出資1億元,王斌出資1億元,陳發樹出資1億元,陳焱輝出資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5月初,東方基金和興全基金都曾公告表示,6個月內擬通過集中競價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不超過0.48億股。
如今已經到了不得不退市的結局,面對被套牢的投資人,當前最棘手的一大問題是,該定增計劃當初是否有“保底承諾”將會影響到退市後的清算問題。如果是民營背景,為了吸引基金公司定投,一般股東會承諾保底;如果是國企背景,一般不會出現“保底承諾”。就*ST吉恩這種情形,如果控股股東在定增前承諾了保底,最終清算時,其可能會丟失控股權。
三家基金公司當初出於何種戰略意圖參與了*ST吉恩定增計劃?其中一家參與定增認購的基金公司相關內部人士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其實我們也沒有其他的想法,無非就是覺得便宜。它是國企,而且是一家資源類企業,甚至還在單個品種裏有壟斷地位,兌付風險是非常小的。現在大盤股流動性非常差,交投比較弱,尤其像一些大資金要建倉的時候,比如要收集十幾億乃至20億的籌碼,那要等到什麼時候?正好有這樣一個機會,一是價格可以打折,二是還可以一下子拿到這麼多,我們覺得也是一個挺好的選擇。”
據悉,三年期定增原來是可以提前鎖價的。三家基金公司參與定增的時候,折價率高達五折,認購後浮盈高達100%以上,2015年牛市高位時最高浮盈為200%以上,然而,隨著*ST吉恩退市,這一切均成泡影。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