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非單向 居民理財沒必要跟風
- 發佈時間:2016-01-12 08:07:00 來源: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田燕
原標題: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怎麼看(政策解讀·聚焦)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匯率形成機制已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動
新年第一週,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下跌,中間價跌破6.5關口。雖然1月11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626,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0個基點,但在美元走強當下,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市場上有各種不同的理解。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變化不會單方向
“目前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已經不是盯住美元,但也不是完全自由浮動。”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談到,加大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力度,即保持一籃子匯率的基本穩定,是在可預見的未來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主基調。
過去,市場主要關注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這樣盯住單個貨幣會導致對整個國家外貿競爭力的大幅波動,加劇國際收支的不平衡,也會導致更多的套利。不干預的完全浮動是理想境界,而我國受金融市場發展階段的限制還不具備這個條件。
馬駿表示,更加成型的對一籃子貨幣的參考機制,將涉及一系列安排,包括引導市場測算保持一籃子匯率穩定所要求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水準,要求做市商在提供中間價報價時考慮穩定籃子的需要,和央行在進行匯率調節時維護籃子穩定的策略。實施這種形成機制的結果,就是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的匯率的穩定性將增強,而人民幣對美元的雙向波動將會加大。馬駿強調,在參考一籃子的匯率體制下,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化不會是單方向的。同時,建立一個比較透明的、有市場公信力的一籃子匯率機制,有助於穩定市場預期,讓更多的市場參與者“順應”一籃子貨幣的目標進行交易,從而有效地減少央行干預的頻率和規模。他認為,當市場充分理解了參考一籃子的匯率形成機制之後,預期就會趨於穩定,做空人民幣的壓力也會下降。市場預期趨穩之後,包括經常項目順差和人民幣利率高於外幣利率等積極的基本面因素就會在人民幣匯率形成過程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不必過於擔心貨幣政策獨立性問題
馬駿透露,目前,在決策層面已經形成了更多參考一籃子貨幣的共識,中間價的定價機制也開始引入穩定籃子的因素。我國將形成以穩定一籃子匯率為主要目標、同時適當限制單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波動的匯率調節機制,未來還可引入根據宏觀經濟走勢讓匯率對一籃子適度走強或走弱的機制。
針對最近有些市場人士通過觀察兩日中間價的變化來判斷央行的意圖,馬駿認為這是一種誤解。中間價是做市商在前一日收盤價基礎上參考一籃子匯率變化等因素報價形成,因此市場人士應當主要看中間價與收盤價的價差和籃子匯率變化的關係。
他表示,在匯率形成機制的改革中,會明顯強化一籃子貨幣的參考作用,但不會嚴格盯住一籃子。未來,對一籃子機制的設計也可包括一個根據宏觀經濟走勢對一籃子逐步爬行的機制。由於不是嚴格盯住一籃子,所以不必過於擔心由此導致的貨幣政策獨立性問題和套利風險。另外,印度、南韓等國和我國台灣等地區都參考一籃子貨幣,也並沒有表現出明顯的喪失貨幣政策獨立性的擔憂。
專家認為居民理財沒必要跟風
很多居民看到人民幣貶值,便急著去換匯。對此,興業銀行資金營運中心總經理助理林遠洲認為,這必須考慮本外幣資産的實際綜合收益率和自身資産狀況,不能因為人民幣短期內波動就跟風搶購美元資産,到頭來可能會得不償失。
對於有旅遊、留學、購物等實際需求的居民來説,中國銀行金融市場部高級交易員胡剛建議,在需要的時點或時點之前,價格較為有利的時候可以選擇換匯。但需注意的是,大部分居民換來美元都是存在賬戶中,或是持有在手上,這期間的利息很少甚至是沒有利息收入的。
而從收益的角度看,對於一些高凈值客戶,有一定財力的話可能會選擇投入風險較高的美國股市或樓市,但由於其價格波動風險較大,收益並無法保證,存在很大不確定性。對於一般居民來説,當前美元理財産品的收益並不高於同期人民幣理財産品的回報,一般在1%—2%,但大多人民幣理財産品都高於3%。
“人民幣匯率有升有貶,是人民幣匯率市場化的正常表現。”林遠洲表示,當前,儘管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但從全球橫向比較看仍屬較高水準。從購買力評價的角度,長期來看,人民幣不具備大幅度、長時間持續貶值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