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8日 星期三

普惠金融自娛自樂困境待解 制度導致分配不公

  • 發佈時間:2016-03-24 09:02:16  來源:新華網  作者:岳品瑜 劉雙霞  責任編輯:畢曉娟

  在昨日開幕的博鰲亞洲論壇2016年年會上,普惠金融再次成為了各界關注的熱點。不少專家認為,目前金融的“平民化”仍處於金融機構自娛自樂階段,並沒有惠及到普通大眾。對於普惠金融面臨的這種困境,需要推動建立匹配中國平民百姓需求的普惠金融制度。

  仍處於自娛自樂階段

  普惠金融概念已經誕生了11年,在今年初國務院印發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普惠金融正式被納入國家戰略規劃。但普惠金融業務依舊處於金融機構自娛自樂的階段,並沒有惠及到普通大眾。

  昨日,在博鰲亞洲論壇的普惠金融分論壇上,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院長吳曉靈表示,普惠金融要讓金融回歸服務業的實質,從高高的殿堂走向民眾,從金融業自娛自樂走向為企業的生産、銷售服務,為民眾的投資消費服務。“大家都想做錦上添花的事情,而不願意做雪中送炭的事情”,吳曉靈指出。

  在談到普惠金融面臨的困境時,中民投董事局主席董文標也直言,近幾年,雖然政府和各類金融機構很重視普惠金融,但傳統的金融機構都是“雷聲大,雨點小”。董文標認為問題在於兩個方面,一是普惠金融在農村問題的制度上沒有突破,金融服務深入不了農村。而對於小微企業來講,銀行貸款終身追究制,造成金融機構願意給國有企業貸款,不願意給中小企業貸款。吳曉靈也指出,目前普惠金融服務難以覆蓋貧困地區的人群,並且普惠金融不僅限于存款、貸款、支付結算,而且還應該包括保險、投資和財富管理。

  制度導致分配不公

  針對普惠金融面臨困境的原因,董文標直言,現有制度下,包括金融制度、銀行制度、保險制度,在中國推行普惠金融是不可能成為現實的,現有制度並不支援。

  “基於制度方面的原因,導致中國金融體系對國有企業和大型企業的服務更多,弱化了對中小微企業和農村市場的服務。金融工作領域的從業人員也形成了為大企業服務的工作觀念,忽略了中小微市場業務的開展。”董文標説道。

  面對大的金融機構不願意做普惠金融的原因,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銀成也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大的金融機構不願意做普惠金融主要因為普通大眾比較分散,在信用體系未能全面建立的背景下,很難確認普通大眾的信用,這樣也加大了金融機構放貸的成本。一位銀行員工則透露,銀行會對貸款發放進行系列指標考核,相比于一筆就能達到指標要求的大額貸款,小額貸款可能很多筆都無法達到指標,並且在收益上遠遠小于大額貸款,這樣銀行員工自然更願意做大額貸款。

  除了制度方面的原因外,中國社科院原副院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博鰲亞洲論壇上表示,中國發展普惠金融源於分配不公問題突出以及資金錯配問題嚴重,只有讓大眾都有改革成果的獲得感,才能讓改革持續推進。

  推動制度改革

  針對大的金融機構不願意做普惠金融業務這一現狀,董文標建議,應該推動建立匹配中國平民百姓需求的普惠金融制度。從具體來看,基於中小微企業服務,他認為,中小微企業只要優化了自身商業模式,金融機構可以將中小微企業進行分類,有針對性為其提供服務。基於農村市場,董文標建議,可以盤活農民宅基地資産,以500-1000元/平方米計算,可以盤活35萬億-40萬億元市場資金。他認為老百姓的宅基地屬於資産,銀行可將其作為抵押,轉換成金融資本。

  除此之外,也有分析人士表示,可以利用網際網路技術降低成本。積木盒子聯合創始人董駿表示,無論是理財的角度還是借貸的角度,傳統金融機構肯定喜歡為高大上的人群服務。通過技術可以降低操作成本是毋庸置疑的,因為用系統來做。另外,通過數據可以降低或提高風險溢價的有效性,都可以更多地服務大眾。

  金蛋理財CEO鄧巍表示,通過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打通中間環節,有效解決傳統金融由於門檻、成本過高等産生的覆蓋群體有限問題,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尤其是此前覆蓋不足或不能覆蓋的小微企業、個人消費者等。同時,網際網路技術的進步還能在提升服務效率、創新服務模式、提高用戶體驗等方面普惠大眾。(岳品瑜 劉雙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