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到期 第三方支付牌照“續牌難”
- 發佈時間:2016-03-07 07:5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今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即將到期。隨著監管趨緊,短期內支付牌照發放重啟無望,而首批27家企業也將根據流程陸續開始續展的工作。央行將根據相關要求進行核查,再根據核查結果決定是否予以延期。業內人士認為,如果無法通過央行的核查,第三方支付或再現牌照被登出的現象。
央行監管趨嚴,令市場上擁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成為了“香餑餑”。一些企業申請牌照未果,但通過收購第三方支付機構曲線拿到牌照,獲得支付許可。其中就包括了小米公司和萬達集團。
市場普遍認為,2016年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行業集中程度加強。O2O模式、跨境支付和移動支付將成為第三方支付巨頭爭奪的焦點。
2016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頒發的首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即將到期,隨著監管趨緊,短期內支付牌照發放重啟無望。
央行在2011年5月發放了首批27家第三方支付牌照,有效期為5年,也就是説首批牌照將於今年5月到期。
監管漸漸趨嚴
2月3日,國務院發佈《國務院關於第二批清理規範192項國務院部門行政審批仲介服務事項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其中第60條與61條的變動與支付相關,引起市場關注。
業界認為,隨著對第三方支付監管趨嚴,央行明顯放緩了支付牌照的發放,目前多達數百家企業在等待申請通過。
《決定》第60條規定,(在支付業務許可證核發中)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供實繳貨幣資本驗資證明;審批部門嚴格審核申請人提交的工商註冊材料、財務報告等可證明其資本符合相關要求的材料,敦促申請人加強資訊披露,按要求開展現場檢查。
也就是説,在支付業務許可證的過程當中,審核部門將不再強制要求支付企業進行財務審計。這將簡化支付業務許可證申請的流程。但是“加強申請人資訊披露”這一點要求並沒有細化資訊披露的程度。
據了解,央行于2010年6月公佈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從事支付業務需要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也稱《支付業務許可證》。根據業務類型分為銀行卡收單、網路支付和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三大類,其中網路支付又細分為網際網路支付、移動支付、數字電視支付和固定電話支付。
此後,2011年5月、2011年8月、2011年12月、2012年6月以及2014年7月,央行先後發放5批270張左右支付牌照。
然而此後半年多時間裏,央行再未批復一家企業。至2015年3月央行再次發牌,僅有廣東廣物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一家(開展預付卡發行與受理業務)獲得牌照,一系列舉措被認為是監管趨緊的信號。
更重要的是,《支付業務許可證》的有效期為5年,起始時間為第一次拿證時間,其間可申請修改或擴大業務範圍和類型,但更改之後有效期不會延期。首批27張牌照即將於2016年5月2日到期,續牌的難度將增加。
行業亟待進一步規範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200多家獲得支付牌照的企業中,有3家因嚴重違規被吊銷牌照。分別是上海暢購企業服務有限公司、浙江易士企業管理服務有限公司、廣東益民旅遊休閒服務有限公司,上述三家企業分別在2015年8月24日、2015年10月8日及2016年1月7日被登出支付業務許可。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家公司涉事業務都在預付卡領域。
另據媒體消息,目前錢盒公司的支付牌照公示資訊處於被刪除狀態;一家在武漢申請支付牌照公示的安心公司目前已經在公示欄中不見蹤影;此外,另一家深圳前海金融公司也在前期因未知原因取消了公示資格。
2月29日,微網志實名認證為律師熊萬里的用戶“@熊大律師”發佈微網志稱,其本人已向央行等監管部門實名舉報,美團在沒有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情況下,卻從事第三方支付結算業務,已經違反了《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甚至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罪。
事實上,電商行業普遍存在支付方面的不規範做法。
不止美團,在整個團購行業中,平臺方與商戶之間一直存在賬期問題,即用戶先把錢打給平臺方,平臺方定期跟商戶進行結算,一般時長是5天。在2014年,團購廝殺最慘烈的時候,需要拿鉅額的資金來補貼用戶和商家,美團曾被爆出月虧10億元,而不得不將賬期增加至2周,以美團當時每月40億-50億元的交易規模,賬面上的沉澱資金約20億元。
另一方面,諸如滴滴快的、易到用車、攜程、唯品會等網際網路公司,其在平臺上都提供了“錢包”或類似服務,也就是説,用戶在上述平臺上進行消費、充值等行為,其資金流向同樣是“用戶-平臺-商戶”的過程。
對此,專家表示,通過合作方支付通道完成電商交易的支付環節是電商平臺的慣常做法,以往在團購時代,網站基本都提供代收服務,即使不做快捷支付,與商家的賬期也依然存在,而到了O2O時代,賬期同樣與業務緊密相連。事實上,不止美團,在整個線上乃至線下行業中,平臺方與商戶之間都存在賬期問題,即用戶先把錢打給平臺方,平臺方再定期跟商戶進行結算。
牌照被爭搶
5年前,在央行發放的第一批支付牌照中,支付寶(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支付寶)、 深圳市財付通科技有限公司(財付通)、上海匯付數據服務有限公司(匯付天下)等公司如今已經成為第三方支付市場份額領先的巨頭。
但是另一方面,這些牌照也成為了大公司覬覦、甚至爭奪的香餑餑。
據不完全統計顯示,包括“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大運營商(中國聯通、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在內持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一年的交易規模逾20萬億。除了“BAT”巨頭,有些企業雖然自己申請牌照未果,但通過收購第三方支付機構曲線拿到牌照,獲得支付許可,比如小米公司曾試圖申請第三方牌照,但最終未能入選央行第八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發放名單。為此,小米最終通過收購捷付睿通拿到第三方支付牌照。萬達集團也通過收購快錢拿下第三方支付牌照。
市場普遍認為,2016年第三方支付市場競爭將更激烈,行業集中程度加強,O2O模式、跨境支付和移動支付成為第三方支付巨頭爭奪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