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沒有表面那麼簡單 看E租寶們怎樣消滅財富

  • 發佈時間:2016-03-07 07:43:17  來源:東方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明江

  財富産生的過程,遵循等價交換這個公式。

  近日坊間笑侃股市消滅城市中産,非法集資消滅農民和小城鎮中産。

  從現象上看,E租寶們只是轉移了財富,財富從一群人手轉机移到另一群人手中,並沒有消失。

  E租寶們實質上會導致社會總財富減少,這才是災難性後果。財富傳導過程中,一旦有一個環節不是對等的,一方得益是以另一方受損為代價的模式,必然意味著整體財富破滅減少。

  E租寶的故事是這樣的:很多勤儉節約的大媽,將積蓄拿出來放到這個平臺上,希望能拿到20%的年收益率,E租寶的高管們拿著這部分錢奢侈消費,或用在宣傳上以吸引更多資金。

  E租寶高管買空了LV店,促進了消費;老闆送美女豪宅,也拉動了消費。

  但是,高管們拿到這些錢的代價太小,是畸形的分配機制,它不會鼓勵合法經營,財富以這種方式聚集,必然是走向消亡。

  相類似的還有公款吃喝。E租寶高管們拿集資戶的錢消費,公款揮霍者拿全體公民的財富為己所用,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花別人的錢不心疼。

  假若一個富豪,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發了財,無論是買私人飛機還是係LV的皮帶都不該被指責,因為他是花自己的錢。

  在此基礎上成長起來的奢侈消費,是正常的商業行為,有支撐基礎。

  公款消費雖然也促進財富迴圈,貌似給飯館、娛樂場所很多生意,但只會將資源引向一個無法持久的領域,導致一些場所虛假繁榮,比如湘鄂情,其興也勃其衰也忽。

  貪污也是如此,有人稱貪污者能辦事兒也能促進經濟發展,其實所有貪污者都不想讓人知道自己貪污,所以他們會將財富想辦法隱藏起來,只有一部分錢能漂白進入投資或消費領域。

  財富産生的過程,遵循等價交換這個公式,比如一個商品到達我們手中,中間有很多環節,其中每個環節都是等價交換,除非有壟斷或者公權力介入,才可能獲得超額利潤,即從對方手中拿到超過本應得的財富。

  等價交換,雙方得利是商品交易規則,經銷商不生産産品也應該獲得一定毛利,這是為了維持渠道暢通和渠道費用,以二手商品買賣為例,儘管賣家往往要以相對購買價低得多的價格成交,但買者也不能從中漁得巨利。

  就是使用已有的資源,也要付出代價,人們要想耕作土地要付租金或者購買土地,要想開礦就要購買採礦權。那些不需要租金的,要麼難以形成規模,要麼收益不高,比如狩獵、放牧。商業社會的每個環節,都可以貨幣化,無法貨幣化就被邊緣化。同樣道理,無法貨幣化的交易,也註定會被邊緣化。

  E租寶高管們應得的錢財,應該是從他們平臺産生財富中提取的獎賞, 一個平臺想獲取財富,他們的上下游都應該由此得利,問題是集資者們只有付出沒有得利。財富傳導的鏈條中斷了一環。

  付出和收入沒有對等,也會造成災難性後果,有人總結綵票中巨獎者的結果大多不盡如人意,從投入産出來看,彩票機構分發出的獎金只是投彩金額的一半左右,但是當巨獎發給了某一個人,往往就會有一種投入産出不對等的錯覺,中獎者的人生軌跡由此發生彎曲。

  有些等價轉換並不一定是錢錢交易,比如有人施捨、慈善捐助,這種捐助的感覺,讓捐助者得到一個自己是好人的滿足感。這就不算是財富消失。

  甚至行為舉止也期望得到對等回報,比如投入一個微笑,如果對方沒有回應,幾次之後就沒有微笑了。

  (作者係證券時報記者)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