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大學生網貸3000支付違約金2200 直呼太坑人

  • 發佈時間:2016-01-29 09:49:57  來源:東方網  作者:張鵬 袁滿倉  責任編輯:畢曉娟

  濟南一高校大三學生孫浩(化名)表示,在網路貸款公司貸款3000元,逾期後不僅被追債鬧到學校,還收到法院的判決書,額外還需支付2200元的違約金。孫浩表示,當初什麼都沒説清楚就借給我3000元,也沒提違約金,太坑人了。

  記者調查發現濟南不少高校內張貼了網路貸款廣告,稱憑學生證和身份證,最高可貸款5萬元。

  借款3000 違約金2200元

  2015年7月,孫浩在上網時偶然發現了一個面向大學生的網路貸款公司,號稱無抵押、免擔保、當天放款。因為一直想換臺筆記型電腦,孫浩便在網上登記了資訊,當天就有客服人員和他進行了聯繫。

  兩天后,孫浩順利收到了3000元錢,雙方約定分六期還款,每月要還本金及利息共610元左右。2015年9月,孫浩沒有按期還款。在被連續催收了幾天后,他更換手機號,躲了起來。沒想到3個月後,他收到了濟南市天橋區人民法院的傳票,網貸公司以民間借貸糾紛為由將他告上了法庭。直到這時,孫浩才告訴父母自己之前申請了貸款……

  2016年1月25日,孫浩告訴記者,在案件審理過程中,他對於曾申請並收到3000元貸款一事沒有異議,但借貸雙方之前從未提過違約金,因此在法庭上他堅決拒絕支付這筆費用。

  2016年1月初,法院審結該案,判令孫浩賠償剩餘本金2500元及違約金2200元。幾天后,孫浩的父母替他償還了這筆錢。

  網貸手續不複雜 貸款額度最低3000最高5萬

  1月24日,記者以濟南大學大一學生的名義,撥通了一家網貸平臺的諮詢電話。當記者表示因為著急買手機想貸款5000元時,平臺工作人員表示,“新客戶最多能貸3000元,如果能夠按期還清的話,可以提高額度到5000元。”

  之後,這名工作人員要求記者加他為QQ好友,並表示只需要填寫一份申請表,簽字確認後回傳給他,再完善一下個人學籍號、身份證等資訊就行;借款操作都線上上完成。

  “申請表是必須填寫的,包括申請人姓名、手機號、學信網賬號和密碼、就讀大學、所在學院、班級、專業、學號,以及兩名直系親屬的姓名和手機號,另外還要提供銀行卡號資訊,之後再把學生證、身份證拍照片發給我審核。一般兩個工作日就能到賬。”該工作人員説。

  當記者暗示自己借錢不想讓父母知道時,對方表示除非逾期不還,一般情況下他們不會聯繫直系親屬,表格裏所填寫的資訊也會進行保密。

  記者隨後又撥打了其他幾家網路貸款平臺的諮詢電話,多數要求提供身份證、學生證或者個人學籍資訊,有的還會要求進行視頻認證,根據申請人的學校、學歷水準等條件,貸款額度最低3000元,最高5萬元。

  低門檻吸引大學生 暗藏隱形成本

  當記者問及有無違約金、服務費等手續費時,一位網貸平臺工作人員承諾,正常還款不會産生違約金,但是會事先收取貸款額20%的服務費,服務費在還清欠款後會歸還,“違約金會按照合同規定收取,但可以放心,都在合理範圍內”。

  事實上,很少有網貸平臺會主動提醒借款學生,合同中有關於違約金、服務費的詳細標準的規定。“只要學生提出申請,就會無

  條件給予較高的貸款額度,一旦逾期未償還,就通知催收公司到學校收賬,如果仍收不回會走法律途徑解決。”濟南一家網貸公司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對於行業內最擔心的“壞賬”,他們並不擔心,因為即使借款學生不能按期還款,只要到學校催收或聯繫家長,絕大多數借款都能收回。

  據了解,網貸平臺往往會以低分期利率吸引學生,月利率普遍在0.99%至2.38%之間不等,很多都遠超過目前銀行信用卡分期費率。一旦逾期償還欠款,需要支付一定的違約金,高低相差數倍。如“名校貸”按天收取逾期未還金額的0.5%,“趣分期”則按天收取貸款金額的1%,還有少數公司會收取貸款金額7%至8%作為違約金。

  “國內的網貸平臺良莠不齊,部分不規範的網貸公司以較低的門檻和行銷噱頭吸引大學生,誘發他們不切實際的非理性消費。”一位業內人士説,這些平臺往往弱化了高違約金、高服務費等費用,雖然每月還款金額看著低,可其中有很多隱形成本,總費率其實並不低,遠遠高於銀行同期貸款利率。

  律師指出網貸行業不規範 學生資訊存洩露隱患

  在記者聯繫的幾家網貸平台中,很少有工作人員會主動詢問申請借款的大學生是否已在其他網路平臺貸過款,這也給了一些學生“拆東墻補西墻”的機會。

  在校大學生多數沒有穩定收入來源,一旦不能按期償還網路貸款本息,往往只能由父母來兜底。記者在一家名為“拍來貸”的網貸平臺網站看到,其公佈的“第三批已遞交法院訴訟名單”中,因為逾期未還款、經催繳屢次不還而被該網站起訴的大學生有45人。他們的名字、身份證號都被公開了。

  據了解,自2009年中國銀監會叫停商業銀行向學生發放信用卡業務之後,信用卡逐步淡出了大學生金融借貸市場。信用卡的“退出”給網貸分期消費平臺發展提供了土壤。對於網路貸款進入校園一事,山東泉舜律師事務所趙新嶺律師對記者表示了他的擔憂。

  “網路貸款看似簡單,實則隱患重重。一些網貸分期平臺的行銷伎倆,會導致缺乏自控能力的大學生在多個網貸分期平臺‘拆東墻補西墻’、‘寅吃卯糧’,透支未來的生活費。”趙新嶺説,“這不僅非常不利於大學生群體培養健康消費的價值觀,而且在還貸壓力之下,會迫使某些大學生誤入歧途、荒廢學業、加重家庭負擔,甚至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趙新嶺表示,目前我國正在向信用消費階段過渡,貸款、分期付款購買商品的現象會越來越普遍,但目前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網路貸款作為一個新興行業,在運營上存在很多不規範之處,這些小額網貸公司一旦出現變故,大學生的學生證和身份證等隱私資訊存在洩露的隱患。

  相關閱讀:

  隨著網際網路金融的火熱,針對大學生的網路分期貸款平臺近兩年悄然“走紅”,並迅速進襲高校校園。與此同時,大學生因進行高額網貸消費透支生活費、甚至違約被告上法庭的事件屢屢發生。正視風險,堵塞漏洞,已成為一道繞不開的課題。

  南京小額貸款公司聯盟董事長、小額信貸機構管理及風控專家嵇少峰建議,為了規範發展,分期平臺應納入到政府監管當中,探索將網貸平臺消費記錄接入央行徵信系統,明確提示風險。同時,平臺之間實現信用記錄共用,增加資訊透明度。

  溫馨提示:以上內容僅為資訊傳播之需要,不作為投資參考,網貸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