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逐鹿校園 專家呼籲規避風險更要擔責任
- 發佈時間:2015-10-27 14:5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中新網杭州10月27日電 (記者 汪恩民 見習記者 高怡)“少年莫愁有閒沒錢,領取借點花,開心過長假。”十一假期之前,不少缺錢又想去看看大世界的在校大學生將目光瞄向了網路上的大學生借款平臺。
大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越來越好,曾經以助學貸款為主的校園金融服務,正在快速向消費金融服務轉變。
在浙江不少高校中,針對大學生的消費貸款廣告鋪天蓋地,不少好奇的學生也願意嘗試這一新生事物。但年輕學子們在享受花錢便利的同時,各種風險也隨之而至。
大學生消費觀轉變 衍生校園金融藍海
在浙江,以愛學貸為代表的大學生信用分期平臺逐鹿于蘊藏巨大潛力的校園金融市場中,可謂風生水起。大學生不僅是P2P平臺重點研究關注的用戶群體,也成為各類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公司爭奪的對象。
對很多有心人來説,將目光描向“八九點鐘的太陽”,離艷陽天就更近了。
中國銀行浙江省分行金融部經理錢曉楓在出席會議時講述自己的親身經歷:“我在大學畢業的時中午和晚上,有時會在校園的餐館聚餐。有時候還得跟老闆賒賒賬,沒錢了,醬爆牛蛙不能每餐點。如果那時就有類似的大學生網際網路借款平臺的話,大學周邊的餐館生意會更好,我們點得菜也會更好。”
大三女生小琳(化名)拿著剛買的玫瑰金色iPhone6s在宿舍樓走了一圈之後,“小琳是土豪”的説法就傳遍了同學們的社交圈。事實上,這款手機是小琳用網路分期貸款購買的,每月只需償還356元。有了這部手機後,她覺得更願意和朋友們出去逛街、聚餐。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90後更加注重體驗,願意超前消費,迫切希望購買到能滿足其個性化生活的物品或服務,但他們正處於沒有收入或收入很少的階段,賒銷或分期付款便成為廣受歡迎的消費方式。
愛學貸公關總監毛瑩瑩向記者介紹,現在的學生都是接受高等教育的,這批在網際網路模式下長大的學生,對新概念、新消費模式更容易接受。
對於愛學貸CEO錢志龍來説,大學生金融服務市場是近萬億的市場,大學生網際網路金融服務平臺是具有非常投資價值的絕佳入口,大學生人群集聚單一、場所固定、信用高、風險比較小特點。
“今天的大學生是未來的人群和消費主力,我們投資他們的現在,幫助他們的成長,相信我們一定可以分享到他們美好的未來。”作為具有浙江創業“新四軍”之一“阿裏係”背景的錢志龍,在完成了在中國供應商、支付寶和阿裏媽媽等多次創業後,對自己選擇的大學生分期消費領域充滿信心。
“大學生人群高度聚集,傳播效應廣,這對我們的宣傳和推廣很有利。”毛瑩瑩向記者介紹。
電商巨頭也不甘落後。2014年12月,支付寶用戶登錄支付寶網頁版出現了一個叫做“花唄”的頁面,申請開通之後可以得到“賒賬消費”的服務。“京東白條”等消費信貸産品也為大學生消費觀的轉變助了一臂之力。
浙江大學網際網路金融研究院院長賁聖林在接受中新網記者採訪時也表示,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再會覺得借錢出去消費心裏不踏實。
應大勢所趨,校園的網際網路金融風已經颳起。
愛學貸成立一年多來,員工從最初兩三個人到現在1300多個,校園地推人員將近五萬人。
去年以來,愛學貸、趣分期等多家專門針對大學生的金融開始服務平臺迅速獲得多輪投資,並與中國銀行等傳統金融握手,尋求更廣闊的發展市場。
分期、借款恐引信用風險 家長、學生出現分歧
2009年7月,銀監會下發的《關於進一步規範信用卡業務的通知》中明確規定,銀行業金融機構不得向未滿18周歲的學生發卡(附屬卡除外)。《通知》下發後,各大銀行均陸續停止了大學生信用卡的審批。
由於銀行發行學生信用卡仍受政策制約,網際網路消費貸款迅速填補了市場空白。
“大學生畢業後會成為社會的中堅力量,如果將分期平臺上積累起的學生信用體系發揮積極作用,可以幫助畢業大學生找工作、租房、買車等。但如果過早産生信用記錄污點,同樣會對今後的生活産生不利影響。對於有可能産生的風險,也需要避及。”部分業內人士同樣持理性客觀態度看待。
但毛瑩瑩認為,“大學生整個群體只是沒有信用記錄,但並非沒有信用,恰恰相反,大學生群體地總體信用非常好。相關專業統計數據顯示,常規人群地信用卡違約比例在0.8%到1.4%之間,而大學生地違約比例只有0.2%,甚至更低。”
市場藍海巨大,眾多有心人將目光投向了這片更寬闊的用武之地。於是,在各大高校,借款、分期購物等促進消費的廣告鋪天蓋地。
“你用的是6S啊?這麼土豪,哪來的錢?”小琳告訴記者,類似的問答多次出現在她和同學見面的場合中。
打開愛學貸的網站,iPhone6S、卡西歐手錶等都在精選商品中。而北京一家名為信通袋的大學生分期購物平台中中則羅列著旅遊、駕校培訓,甚至包括美容整形等項目。
“即便對於在職工作人員,這些高檔商品和消費項目也要花掉一定積蓄,更何況僅有兼職收入的大學生。”聽説自己的弟弟要借款去旅遊,在杭州某快遞企業做客服的袁女士表示有些難以理解。
大學生網路消費貸款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學生和家長的看法發生分歧。
“企鵝智酷”的數據顯示,近78%的大學生通過網站廣告、校園海報、媒體報道、同學交流等方式聽説過網路分期貸款。雖然真正使用過網路分期貸款的學生比例僅有21%,且多數人的使用時長在一年以內,但仍有近50%的被訪者表示願意嘗試這項新興業務。
銀率網的調查則顯示,大部分學生家長認為網路分期貸款助長了同學之間的攀比風氣,同寢室的同學手上拿的是最新的iPhone6S,自己的還是iPhone5,以前想換手機只能向家長要錢,如今可以向商家借錢,容易讓學生忘記這種高消費父母是否負擔得起。
另外,記者了解到,大學生在註冊分期購物平臺時,需要提供身份證原件、學生證原件、學信網或教務網資訊、銀行卡等證明材料。通過學生證的學籍認證機制和第三方保證涉及到班主任、教導處等機構,都會帶來很大的安全隱患。
校園金融任重道遠 社會責任不可忽視
無論是網際網路探索與傳統産業的發展空間,還是傳統産業尋求與網際網路的發展機會,都需要時間的磨合探索,校園金融也是如此。
由於校園市場有自身的特點,也註定其金融市場玩法不太一樣,校園金融的抗戰之路任重而道遠。
賁聖林指出,大學生分期消費是把雙刃劍。大學生現在沒有什麼錢,就是在建設、投資自己的未來。但是不要過度透支未來。避免過度超前消費。為什麼一定非要蘋果6s?這個還需要正確的引導,要鼓勵學生量入為出。
“大學生校園金融也給大學生提供管理學習的機會,積累了個人信用。年輕的時候培養自己成為一個有責任的人,這是好事。做金融的人要了解你的客戶,要了解對於大學生來説,這種需求是不是正當合理。其實,對於網際網路金融來説,不完全是透支融資的問題。其普惠性要求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要更強一些。”長期就職于金融機構轉而進入科研教學領域的賁聖林,更期待中國的網際網路金融是負責任的金融。
“金融作為最重要的資源,作為貨幣資金配置的行業,應該不忘初心,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讓千千萬萬人的生活能變得更美好。”在談到企業應承擔的社會責任時,錢曉楓持相同觀點。
“大學生是有未來的,是群居的,他們是集體的一部分,一個年級、一個校友會的一部分。相對而言,他們會有意識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更加珍惜自己的信用。這是個軟約束。”賁聖林説到。
胡亭是浙江傳媒學院的一名大二學生,95後的她想要買化粧品,想要好看的衣服,想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見一眼偶像TF-boys,但是懂事的她卻不會向父母開口,而是通過成為愛學貸分期客戶的方式一步步接近夢想。同時,她也成為校園經理,助力其他小夥伴一起實現夢想。
對於“胡亭們”來説,校園金融平臺不只是為了消費,為了借錢,更是實現自己夢想的平臺。
對於企業承擔的社會責任感,賁聖林提出建議:“針對校園的金融服務,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合理理財的渠道,比如大學生每個月有固定的生活費,每個月省出100塊,校園金融可以協助把這一百放在一個賬號裏,賺點利息,更好地幫助大學生理財。”
“金融産品管理的是錢,但本質還是人的潛力的提升和挖掘。大學生是當今社會最具潛力和成長力的優質客戶群體,網際網路金融通過大數據和網際網路技術的運用,實現用金融的力量去幫助他們實現夢想。也把西方學生群體中普及的信用消費觀念帶給中國孩子,讓他們更早獨立起來,通過自己消費、兼職等規劃變得更好,跑贏自己的人生。”這也是“賁聖林們”的期待。(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