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寶寶”氾濫 揭秘各種“寶”投資去向
- 發佈時間:2015-10-28 11:40: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今年以來,曾經火爆一時的“寶寶類”理財鼻祖餘額寶收益持續走低,10月份收益更是“破3”進入“2時代”。與此同時,投資者理財需求不斷增加,以餘額寶為代表的貨幣基金類理財産品因失去收益率優勢“失寵”後,投資者將目光轉移到了網路理財平臺的其他産品。
然而,網路理財平臺上的産品名目眾多讓投資者難以選擇。央廣網記者發現,一些名為“某某寶”的産品常常和餘額寶等貨幣基金類産品作比較,使投資者易誤以為這些“寶寶”也是貨幣基金,難以認清投資風險,泛亞“日金寶”事件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那麼,是否名稱中有“寶”的産品都是傳統意義上的“寶寶類”理財呢?它們都是純貨幣基金嗎?高利率背後,這些産品如何盈利?央廣網記者就此做了調查。
記者瀏覽了幾大網際網路理財平臺,發現名叫“寶寶”的還真不少,活期寶、定存寶、日息寶、無憂寶、零活寶……單就名稱來看,很難看出這些“寶寶”背後究竟是用於何種投資。在企業宣傳這類産品時,常常把其産品與餘額寶等大眾已經熟知的理財産品相對比,並稱其産品比餘額寶在風險性、流動性、收益率等方面既有相似又更具優勢。如此宣傳引導之下,投資者很可能會投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不相匹配的産品。
央廣網記者就網際網路理財平臺上常見的一些名為“某某寶”的理財産品做了梳理,這些“寶”類産品主要有以下幾類:貨幣基金類、定向委託投資類、P2P網路借貸類等。
貨幣基金類
最常見的“寶寶”是餘額寶等貨幣基金産品,這也是人們通常所理解的“寶寶”,除餘額寶外,現在常見的還有招商銀行招錢寶、蘇寧零錢寶、南京銀行鑫元寶、民生如意寶、中銀活期寶等,以及名中不帶“寶”的京東小金庫、理財通等。這些“寶寶”們背後是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基本在3%上下,極少數超過4%。
貨幣基金主要投資于短期貨幣工具(一般期限在一年以內,平均期限120天),如國債、央行票據、商業票據、銀行定期存單、政府短期債券、企業債券(信用等級較高)、同業存款等短期有價證券。貨幣基金相對其他理財産品而言安全性和流動性較好,收益較為穩定,是現金管理理財中接受度較高的活期理財産品。
定向委託投資類
近期,在網路理財平臺上常與這些“寶寶”做比較的是一種名為開放式現金管理類定向委託投資項目,它們的名字中也有“寶”,如360你財富的小活寶、陸金所的零活寶等,七日年化收益率一般在4%—6%。
但是,它們背後對應的是定向委託投資標的,並非單純的貨幣基金。以平安陸金所的零活寶為例,其背後定向委託投資標的投資範圍為:委託貸款、信託計劃(含信託受益權)、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發行的特定/專項資産管理計劃、證券公司發行的資産管理計劃、商業銀行理財産品、基金公司貨幣基金、票據收益權、銀行存款等。其中銀行存款的投資比例最低不低於30%。記者諮詢了360你財富客服,其小活寶的投資流向與陸金所零活寶類似。
從這些産品的投資範圍可以看出,定向委託投資項目等類貨幣基金項目中,不僅投資了貨幣基金、銀行存款,還投資了委託貸款、信託計劃等其他産品。由此可見,它們和貨幣基金“寶寶”有類似之處,但並不相同。在帶來比貨幣基金更高的收益的同時,風險也較貨幣基金更高。
P2P網路借貸類
除了上述兩種“寶”,還有一些“寶”出現在P2P平臺上,這些“寶”的收益率大部分在8%以上,如好貸寶的日息寶、愛錢進的整存寶+、PPmoney的懶人寶、銀客網的優房寶、中融所的中意寶等等。這些“寶”和貨幣基金“寶寶”們基本沒有“血緣關係”,投資流向也各不相同,但絕大多數投資流向為借款項目。
P2P平臺上的大部分“寶”為單一網路借貸項目,投資人投資某一標的,滿標後,資金被劃入借款人賬戶,隨後借款人還款,投資者獲得收益及本金。如好貸寶的日息寶屬於針對應收賬款的借款項目,並非貨幣基金。其投資説明指出,由於用戶在商戶刷卡消費後,銀行將款項劃給商家需要一定時間,於是此類産品通過在網路籌集借款將資金實時墊付給商家,待銀行劃款給商家時商家再完成還款。
理財計劃、投資計劃類“寶寶”在P2P平臺也較為常見,這些計劃中有的包含貨幣基金投資,有的則未明確説明有無貨幣基金,但都包含借款項目。如有利網的無憂寶,利率為7.5%,其合同顯示它是一種“投資計劃”,據客服介紹,該項目投資流向為貨幣基金和借款項目,但沒有比例限制。愛錢進整存寶+、PPmoney懶人寶等則屬於“理財計劃”,投資者資金流向為平臺上的其他理財項目,據客服介紹,這些項目中可能包括借款項目也可能包括基金理財等等,流向多樣,主打資金分散管理降低風險,目的在於使客戶資金不站崗。
P2P網路借貸類的“寶”們是通過網路借貸平臺撮合投資人和借款人完成借貸,相對於貨幣基金類“寶寶”,這類産品收益更高,適合做閒置資金投資,但其風險也更大。投資者的這類投資不僅可能有逾期風險,也可能面臨平臺跑路、平臺自融等風險。在投資時,投資者需謹慎閱讀投資説明和合同,多方位考察平臺合規合法性,謹慎投資。
隨著央行“雙降”, 不少投資者認為把錢存在銀行似乎越來越不划算,試圖把資金轉移到網路理財平臺進行投資,以期獲得更高收益。儘管網路理財平臺上非貨幣基金類“寶寶”們許多是合規設計,但在行銷過程中,它們戴上“寶寶”的帽子,並和真“寶寶”們進行對比,部分平臺客服甚至在解答投資者疑問時聲稱其“就是貨幣基金”,易使投資者陷入認識誤區。
投資者在投資前需仔細辨別,避免投資與自身風險承擔能力不相適應的産品,畢竟産品在帶來高收益的同時,隨之而來的往往是相對較高的風險和較差的流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