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岩岫:網際網路金融應堅持“四個導向”
- 發佈時間:2015-09-15 07:2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畢曉娟
繼去年提出“十大監管思路”後,9月12日,中國銀行業協會黨委書記王岩岫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5(第三屆)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上表示,網際網路金融發展應該堅持以“實體經濟為本”“風險可控”“消費者保護”“逐步完善監管”為四個基本導向。
多位參會人士向記者表示,監管政策的不斷出臺,明確了網際網路金融各個業態的監管部門職責,同時監管邊界和風險底線也更加明晰,這意味著整個行業“無監管”的時代已經過去。
尊重金融規律堅持四個導向
網際網路技術的高速發展,對金融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網際網路金融也帶來新型風險和問題。
王岩岫表示,從政策引導的方向看,網際網路金融應按照市場化的方向得到支援與鼓勵,但也需要尊重金融的客觀規律,其發展應該堅持四個基本導向。
首先是“以實體經濟為本”的導向。金融是服務實體經濟的服務性行業,滿足實體經濟健康可持續的發展是其金融服務的第一要務。
其次,“風險可控”的導向。網際網路金融的本質仍是金融,需要遵循金融的內在規律,特別是涉及資金及公眾存款人利益的金融業,應該首先關注客戶資産安全性,同時打擊以網際網路金融創新為名義的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
第三,“消費者保護”的導向。為了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以及充分保護金融消費者的各項權益,從事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和網際網路企業不能利用自身的業務優勢和技術優勢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包括客戶的知情權、資訊權和財産權,任何機構不能利用自身優勢地位擅自動用客戶的資産或者洩露客戶資訊。
最後,“逐步完善監管”的導向。因為網際網路金融還是一個新的業態,許多業務模式正在探索完善。儘管有些網際網路金融有很強的網際網路特性,但從事金融業務就涉及廣大消費者的資金和資訊,監管體系就須以金融風險監管目標為原則,明確業務邊界、風險邊界和法律邊界;在此基礎上,根據行業發展,逐步將金融體系的精髓、基本思想和監管原則體系化、成文化、法制化,融入可以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網際網路金融監管體系之中。
銀行加速業務創新
2015年,利率市場化逐步推進,銀行業發展面臨新的環境和形勢。基於此,不少商業銀行積極創新,加速佈局資産負債管理。“銀行業創新出現了新的現象,商業銀行在資産負債管理方面將面臨更加動態多元化的資金架構,改進基於風險差異化的定價,加強精細化管理,許多銀行已通過金融産品創新,更準確地反映出市場價格,這是對市場利率化的有益探索。”王岩岫表示。
從資産結構看,商業銀行將更加多元化運用信貸資産證券化、信貸資産流轉優化自身結構,根據變化的利率環境尋求利潤增長點。信貸資産化呈現市場化趨勢,監管部門將原來的業務審批制度轉化為業務資源與産品備案結合,監管受理環節不再逐筆審批,明顯提高了效率。
王岩岫進一步指出,從負債管理方面來看,商業銀行將拓展更加多元化負債渠道,定價單一、品種單一的情況既不能滿足銀行業負債管理的需求,也不能滿足儲蓄者多元化的財富管理。
因此,廣大商業銀行要創造豐富多彩的市場管理産品,滿足客戶更多的資産保值增值需求;其次,要適應客戶個性化多元化的産品需求,特別是一些風險平衡對衝;第三,適應客戶不斷動態化的調整。
同時,金融機構還需關注低資本消耗型中間業務,佔領資本消耗比較小的業務領域;發揮網路優勢為客戶提供便利服務,規範銷售行為,改善服務體驗,把商業銀行探索發展成為以客戶服務為中心,根據客戶服務需要來運營的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王岩岫表示,金融服務和産品創新對管理創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未來一段時間,隨著商業銀行創新行為活躍,業務特徵多元化,構建和完善與創新業務相適應的公司治理結構、激勵約束機制、風險隔離機制等,也需要進行同等同步的探索,以適應商業銀行創新機制。為此,應當賦予銀行創新業務一定的特色管理空間,允許符合創新成長規律和自身風險控制能力的試錯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