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監管“四連發”洗出P2P新格局 8月問題平臺數大降

  • 發佈時間:2015-09-07 09:57:48  來源:東方網  作者:姜旺  責任編輯:張明江

  近日P2P行業網站網貸天眼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底,我國P2P網貸平臺數量為2880家,而8月新增問題平臺僅46家,環比7月下降55.77%,降幅明顯。

  與此同時,2015年以來平臺增長速度持續放緩,8月份全國新增平臺達74家,環比7月份的83家下降了10.84%,較去年同期的129家下降42.64%。其中廣東省以12家新增平臺數量居首位,佔全國新增平臺總數的16.22%。儘管增速降低,8月份P2P行業成交量卻創下歷史新高。

  此外,在監管層定位“資訊仲介”的基調下,P2P行業正加速剝離其擔保或增值服務特徵。業內人士普遍認為,P2P行業正漸趨理性,實力較強的平臺正期盼監管細則出臺以迎接行業監管的洗牌。

  行業數據向好

  數據顯示,上述8月份P2P行業新增的46家問題平臺,雖環比明顯下降,但與去年同期的30家相比則上升53.33%,分佈在全國22個地區。網貸天眼數據顯示,當月問題平臺依舊以失聯(或稱“跑路”)為主,在8月份的46家問題平台中,有34家平臺失聯,占問題平臺總數的73.91%,比例顯著上升。其次為停止運營,佔比13.04%。

  “導致這一數據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網際網路金融指導意見》出臺後,自融、詐騙平臺自知無法滿足監管要求,加快跑路速度,導致跑路型問題平臺大幅度增加。”山東某P2P平臺負責人王保勝對經濟導報記者表示,未來隨著監管細則的出臺,P2P網貸行業或面臨巨大震蕩,運營不規範、實力不濟的平臺或將面臨淘汰,不過對P2P網貸行業建造一個健康良好的發展環境有著積極作用。

  儘管平臺增速放緩,但8月份P2P行業成交量卻創新高。數據顯示,8月網貸成交量達974.63億元,環比7月份上升了18.12%,是去年同期的3.9倍,創歷史新高。隨著網貸行業成交量的大幅度增長,歷史累計成交量已經達到8635億元。其中,2015年1月至8月份,網貸累計成交量達到4805.91億元,按照今年以來網貸成交量月均複合增長率,預計2015年全年成交量或突破1萬億元。

  對此,網貸之家分析師表示,近兩個月網貸成交量大幅增加,與貨幣政策的進一步寬鬆有關。央行于2015年8月2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下調後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僅為1.75%,使P2P産品在收益率方面佔據更大優勢,進一步吸引投資人進入。

  不再高調“兜底”

  最近,監管機構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相繼發佈了涉及P2P行業的四大監管政策。對此,不少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政策的相繼出臺,P2P行業監管細則的整體框架實際上已經逐漸清晰,網路資訊披露將成為核心內容,預計今年年底前細則出臺可能性比較大。

  “P2P行業在自我洗牌後,將面臨政策大洗牌,70%左右的P2P平臺將面臨倒閉危機。”王保勝表示。但最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網際網路金融指導意見》中對P2P平臺的資訊仲介的定位,這意味著對投資者辨識標的能力要求提高,投資風險或將進一步提高。

  8月底,紅嶺創投再次爆出億元房地産項目風險。去年11月,紅嶺創投與大連一家房地産企業簽訂協議,以委託貸款方式向其發放貸款1億元,而由於借款方於今年6月出現重大財務危機,平臺宣佈該筆貸款提前到期。今年7月3日後,融資房企開始欠息,至今尚有9400萬元本金未歸還。

  值得注意的是,紅嶺創投此次並未如前幾次那樣高調宣佈“兜底”。但同時表示,“目前抵押物總評估價值18248萬元左右,終極風險可控,下一步,我司將盡力推動案件執行進展,爭取早日收回貸款。”項目風險可控,不會給投資者帶來任何損失。

  實際上,之前的大單模式以及高調“兜底”為紅嶺創投在業內打下了較高的知名度,但這也讓其承受巨大資金壓力。目前,導報記者觀察其發佈的新標發現,在國家定調P2P平臺資訊仲介的角色之後,紅嶺創投也在積極去掉其“兜底”特色。

  近日,紅嶺創投推出的某類型標的顯示,將提供銀行、保險、基金、資管、個人、優選等産品。值得注意的是,紅嶺創投在頁面醒目位置標注:紅嶺創投不對本標板塊中的産品進行本息墊付,請廣大投資者注意投資風險,理性投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