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網際網路金融 > 意見領袖 > 正文

字號:  

分析師:P2P高於15%的收益率基本上是不靠譜的

  • 發佈時間:2016-03-18 09:25:51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P2P又一次成了各方關注的焦點。中國銀監會日前表示要開展網際網路金融專項治理,特別是要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

  網際網路金融中,由於失敗導致跑路的主要是P2P網貸。據銀率網數據庫統計,截至2016年2月底,“跑路/失聯”平臺共775家,佔全部問題平臺的比例高達47.2%。同時,問題平臺佔全部P2P平臺的比例也高達35.8%。

  在問題平台中,造成負面影響較大的是涉嫌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的平臺。在筆者看來,雖然非法集資作案的方式和花樣不斷翻新,但涉嫌詐騙的平臺一般都通過“三步走”攻心戰術來達到目的:第一步是給出誘人的高收益,第二步是承諾無風險、本息保障,第三步是強勢宣傳、拉公共機構或名人站臺背書。

  不少P2P平臺的“殺手锏”就是高收益,儘管P2P行業的平均收益率持續下滑,但據銀率網數據庫不完全統計,目前依然有23%的平臺收益率高於16%,其中收益率高於20%的平臺佔比近5%。

  我們來算一筆賬,假如投資人的收益率為15%,借款人的真實成本會高達25%左右。一般來説,借款人要付3%至4%的擔保費、3%至4%平台中介費,還要取1%至5%的風險準備金給平臺。如果按照等額本息法還款,借款人實際要支付的費用會更高。

  如此高的融資成本,大多數借款人是承受不起的,出現違約或壞賬的風險非常大。因此,高於15%的收益率,基本上是不靠譜的,起碼是不可持續的,投資者沒有必要去冒這個風險。

  另外,大多P2P平臺都會明示或暗示保障投資者本金,甚至是保本保息,其所宣稱的保障方式一般有擔保(小貸等)公司擔保、風險準備金、平臺墊付。然而,“免費的午餐”並不存在,P2P平臺承諾剛兌基本上是不靠譜的,因為,不少P2P平臺的所謂擔保公司擔保、風險準備金等本身就是假的。有些平臺找的擔保公司,其實就是自己或關聯公司,只是換了個名字而已。

  即使擔保公司擔保、風險準備金是真的,一旦壞賬集中爆發,其擔保能力、風險準備金的應對能力也非常值得懷疑。另外,P2P平臺承諾剛性兌付,本身就違反了監管規定。P2P平臺是一個資訊仲介,不是金融機構,其資本金、風控等應對壞賬風險的能力有限,承諾剛兌是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鏡中花、水中月。

  因此,投資者在購買P2P産品時要把握好以下兩點:第一,不盲從輕信,時刻保持懷疑精神。沒有任何策略能帶來無風險的高收益率。不要盲目相信對方的宣傳,不要拿自己的本金作賭注;第二,設立合理的預期收益率區間,不投有違一般經濟常識的項目。目前,要學會接受較低的收益率。在不確定性很大的環境中,任何冒險的投資舉動,都有可能把本金賠得精光。

  總之,投資者在選擇平臺及項目時,要思考一下自己的錢被拿去做什麼了,借款人靠什麼來支付利息?如果錢流向了不太陽光、收益無保障的地方,或是項目本身有違一般經濟常識,那麼這類項目最好避而遠之。

  (作者係銀率金融研究中心P2P網貸組分析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